作者 / 西贝偏北
运营 / 狮子座
今年2·14情人节的影院非常热闹,《哪吒之魔童闹海》(下文简称《哪吒2》)上映北美院线的同时,漫威新作《美国队长4》(下文简称《美队4》)也于内地院线上映,没有“一日游”的情侣特供电影打岔,直接变成中美文化对狙现场,两个交换生颇有点相爱相杀的味道。
内地院线放不下《哪吒2》这块香饽饽,《美队4》首周末排片仅有12%;观众反馈也直接,《美队4》上映7天票房还没破亿(截至目前仅8894万),内地票房预期也一直在掉(3亿→2亿→1.23亿),和节节攀升的《哪吒2》截然相反。
北美院线也憋着坏,《美队4》覆盖4000多家影院且排片都是黄金场的IMAX厅,《哪吒2》仅在660家影院上映,排片量仅占12%还都是早场或午夜场,竞争力不高,因此也只拿下了首周票房第五。
《美队4》发挥了系列IP的长尾效应,首周拿下8850万美元,问鼎北美票房冠军,成为今年北美最强的开画周末,又笑纳了海外的9240万美元票房,本来回本(1.8亿)是不成问题的,但算上它补拍+宣发追加到的3.5亿成本,目前来看还是有差距。
针对《美队4》的影片质量,中美双方都摸着良心、默契达成一致。该片的烂番茄新鲜度49%,影院观众的cinemascore评分 B-,成为《美队》系列最低、漫威史上最差电影之一;豆瓣开分5.3还在跌,即将赶上前年的大烂片《惊奇队长2》的5.0。
这可不是《惊奇队长》和《蚁人与黄蜂女:量子狂潮》那种支线电影,《美队》系列可是和《钢铁侠》一样撑起漫威半边天的抗票房力作,现在的情况实在是自毁招牌。
kk非常不推荐,因为哪怕是放低预期去看,也很没意思。对于漫威粉来说,这片实在“老态龙钟”,像祖上富过的老头强推新人,新人却优柔寡断、毫无特色;对于非漫威粉来说,这片仅有的彩蛋埋梗的趣味也会也会被剥夺,完全没必要去院线受罪。
漫威作为全球最大的IP缔造商,在英雄精神传承与类型创新之间,已然显露出难以忽视的力不从心。要预测下一阶段的救世主到底在哪,还是要看这部为什么会扑成这样。
一、没有翘屁的新美队
影片最大的问题,从片中角色口中就能得知——“你不是史蒂夫·罗杰斯!”
堪称让《神雕侠侣》中的雕兄去演杨过。
《美队4》是史蒂夫·罗杰斯手中接过美国队长盾牌的“猎鹰”山姆·威尔逊成为新一任美队后的首个故事,又被称为“鹰队”,相比讲故事,更应该注重树立人物,建立和观众的共情和连接。
但有克里斯·埃文斯珠玉在前,无关政治正确,而是安东尼·麦凯饰演的美队从头到脚、从外到内毫无角色魅力。观众可以不知道漫威有多少阶段,漫威英雄台词都包含哪些梗,但观众不瞎,对于不熟悉超英的观众而言,颜值高、身材好的角色绝对是第一生产力。
从外貌来看,克里斯·埃文斯是典型的美国肌肉帅哥,金发像是刚在阿斯加德美发沙龙做过焗油,胸肌能夹碎灭霸的无限手套,最妙的是他的翘屁股,喜提“American Ass(美队翘臀)”称号。这屁股的真材实料在演员圈也有口皆碑,连灭霸老爷子都交口称赞的程度。
不是物化男性,超英的身材都不可能差,为什么只有美队足够出圈?要知道演员身体是塑造银幕形象的关键,而美队就是通过身体建立起角色特质的标杆!
再来看安东尼·麦凯,一方面是不够帅没特点,美队理应是和钢铁侠一样无代餐的存在,就算你是黑人美队,也应该是独一份的。
可安东尼·麦凯却有个实打实的“莞莞类卿”对象——《黑袍纠察队》里的火车头,从长相到英雄装扮都差不多,甚至外媒The Insight 发文庆祝麦凯46岁生日时,贴图都贴成了火车头杰西·厄舍。
他的身材管理也只能说相当一般,《美队4》在亚特兰大开拍时,观众的焦点都在他的小肚腩上,被冠名为“美国肚子”。
看电影的时候kk也从来没被这哥们儿的身材哇塞到,当镜头扫过他的肱二头肌时,恍惚听见瓦坎达“纺织局”在喊“振金很贵的省着点用”。
另一方面,他缺乏像史皇(威尔·史密斯)和丹泽尔·华盛顿那种角色魅力。美队理应是有领袖气质和英雄魅力的存在,但猎鹰山姆·威尔逊从复联开始就被称为美队的“跟班小弟”,存在感堪称漫威版“薛定谔的僚机”:当编剧需要表现黑人兄弟情时他是复联最佳男配,当观众问“这带翅膀的谁啊”时他立刻变成人形无人机。
能看出影片想做出角色性格的差异化,史蒂夫·罗杰斯严肃悲情,而山姆·威尔逊有着天然擅长唱跳rap篮球的幽默感,但这种在影片里插科打诨的笑料却极为尴尬,并且和演员气质极不相符。
当他见到早期就注射了超级血清的“无名队长”以赛亚时,要么是说他老了要帮他放大手机字体,要么就是给他撕手机膜,嘴角挂着莫名其妙的霸总笑容,眼神却还是深邃忧伤的。
角色立不起来,电影就毁了三分之一。
二、文不成,武不就
剩下三分之二,分由小儿科的文戏和特效拉胯的武戏组成。
《美队4》也够鸡贼的,野心勃勃想复刻系列口碑最高的《美队2》。
但《美队2》的封神离不开两个要素:一方面是真实厚重的历史背景,让有可能成为《谍影重重》式的、渗透着体制腐坏苦涩的政治惊悚片;另一方面是塑造了史蒂文和巴基(美队与冬兵)这对精彩的人物关系,让观众潸然,让腐女嗑生嗑死,这是IP自来水的不朽之源。
《美队4》的世界观延续了《浩克》系列,剧情延续《复仇者联盟4》和剧集《猎鹰与冬兵》,主打大国博弈的政治阴谋,不过这政斗水平放在TVB里都不够看。
曾经的将军罗斯(哈里森·福特 饰)成为总统,明面上推行自己多国和平控制新发现的“艾德曼合金”政策,和各国交好;暗地里试图利用浩克的力量打造超级士兵,但被他得罪过的生物学家塞缪尔·斯登摆了一道,差点引起美日战争,最终亲身体验伽马辐射的威力,化身为红浩克,和新美队打了一架。
没错,总统又双叒叕在白宫被刺杀;曾经的无名队长再次被诬陷入狱;日本首相冷笑“你们美国解决问题只会靠武力”;脑部感染浩克血液、世界上算无遗策的最强大脑斯登,想不到罗斯会说话不算话——政治博弈被压缩成小学生课间操级别的拉扯,把观众的智商放在按摩椅上碾压。
诶等等,看上去全是罗斯在政斗啊,美队在干嘛?
哦,在找合金、查真相、当打手。最搞笑的是,因为没有新美队山姆没有注射超级士兵血清,与之匹敌的反派阵容堪称漫威宇宙的养老院团建,全是高龄老人——
68岁的炸鸡叔饰演“响尾蛇”是个拿枪的黑帮老大;82岁的罗斯还在飞机上蹬健身单车,咳嗽两声都能让观众担心医保账单;60岁的“大头目”塞缪尔·斯登(蒂姆·布雷克·尼尔森 饰)顶着《忍者神龟》里朗格同款硅胶皮肤登场,差点以为走错片场到“老年反派超英再就业”剧组。
这也导致了漫威最擅长的动作场面显得十分廉价。
小场面没设计。《美队2》拳拳到肉的肉搏感,无论是电梯打戏还是美队和冬兵的交锋,都在身法上干脆利落、盾牌和刀刃武器的配合妙到毫巅,而《美队4》则充斥着疲软和笨重,基本就是普通打斗+定格摆pose。
大场面塑料感。罗斯变红浩克用的是班纳博士变绿巨人的老技术,换个颜色就行了;新美队打几架飞机、用振金羽翼击穿导弹就算是大场面了;最后的樱花大道对战,预告片里渲染了半年的史诗级BOSS战,实战效果堪比公园大爷打太极,图层割裂,受光不均,特效be like《749局》。
更离谱的是最后胜利不是打赢,全靠山姆话聊……
最重要的是,人物关系塑造也是真不走心啊。“鹰队”山姆·威尔逊和“二代猎鹰”华金·托雷斯(丹尼·拉米雷斯饰演)有着相似的困扰:如何继承上一代美队/猎鹰的衣钵,和他们一样出色,对得起他们的title,虽然俗套,但这毕竟是核心的人物弧光。
影片为了避免说教,试图“四两拨千斤”,让冬兵出场安抚山姆,让山姆安抚华金,最后再插科打诨地蒙混过关,结果就是啥都没解决。
他坦然承认自己不是史蒂夫·罗杰斯,可那又怎样?在《复联》里永远落后美队半个身位的小跟班山姆,突然被推上精神图腾的位置,可电影里既没有挣扎的汗水,没有痛苦的思考,也就没有蜕变的裂痕。
他甚至不知道他何时说服了自己,更遑论说服世界、说服观众。当漫威把角色成长外包给剧集时,“美队”便成了空心化的符号:盾牌依旧闪亮,但举盾的人失去了重量。
三、一手好牌打稀烂
漫威第四五阶段的溃败,可以说是IP管理的经典反面教材。
第三阶段灭霸响指创造的史诗级情感冲击,在第四、五阶段被拆解成无数平行宇宙的廉价副本(四到六阶段都被称为“多元宇宙传奇”),又强行将剧集和电影的观众绑定在一起,导致核心叙事彻底失焦。
《旺达幻视》用9集心理惊悚铺垫的混沌魔法觉醒,在《奇异博士2》被压缩成5分钟反派速成教程;《洛基》精心构建的时间管理局哲学思辨,最终不过是给《蚁人3》量子领域打补丁的工具。
新英雄引入遵循“政治正确+冷门漫画+新人明星”的配方化量产,《尚气》的功夫哲学沦为迪士尼城堡的东方主义橱窗展;《惊奇对战2》强行将惊奇队长、光谱、惊奇少女三个毫无情感积淀的角色捆成“超英女团”,《蚁人3》的量子领域沦为反派批发市场……
这种跨媒介叙事的敷衍嫁接,让宇宙的存在简直是为了“多元”服务,而当每个角色都能随意穿越时间线,死了又活,活了又死,死亡失去重量,牺牲沦为闹剧,以人物IP建立的宇宙的根基伦理就此崩塌。
真正的威胁从来不是电影里的反派,而是迪士尼对超英IP的竭泽而渔、对漫威的杀鸡取卵式开发:第四阶段7部电影8部剧集、第五阶段4部电影7部剧集,这样无限扩张和极限透支,注定将好IP研磨成快消品。
目前来看,小罗伯特唐尼作为“钢铁侠”拯救过一次漫威,现在还要成为“毁灭博士”再救一次。
当然,这也值得给内地创作者敲响警钟。
回顾光线近几年来的的动画业务,2020年的《姜子牙》以16.02亿高票房折射出中国动画的吊诡现实——高调宣发与叙事断裂形成的预期落差,触发光线传媒短期股价下跌;2023年的《深海》以3亿制作成本、7年研发周期搏击春节档,9.19亿票房与映前30亿的行业预测形成残酷倒挂,再度印证动画长周期创作与资本回报预期的结构性矛盾。
虽然在光线总裁王长田采访中表示要长期打磨、制造精品,但《哪吒2》成功后,光线的股票在大涨和小跌中阔步前行,神话题材的动画项目也是一路高歌猛进,在这一针强心剂下,大家都摩拳擦掌想要打造下一部爆款。
《哪吒2》的成功证明观众愿为真诚故事买单,但若将这份信任兑换成资本市场的短期筹码,中国动画或将重演超英电影的价值崩盘史。
但危机亦是转机,创作者若能以《哪吒2》的锐气突破资本叙事惯性,用工业化体系反哺而非扼杀创意,孕育过《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的土地终将重现真正的东方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