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正式投入运营。这座肩负着西北航空枢纽重任的现代化航站楼,却有一个独一无二的身份——全球首座建在机场里的在地文物博物馆。

而这一创举的背后,是一次令人震撼的考古大发现。

从2020年12月,机场三期扩建工程进行的同时,考古人员在施工现场陆续发现大量历史遗存。最终确认的遗迹多达6848处,其中4093座墓葬,2755处陶窑、灰坑、围沟、道路等古遗址,总计出土22000余件文物。这不仅让考古学界沸腾,也让机场扩建项目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建设和保护如何并存?最终的答案是,直接在T5航站楼里建一座博物馆。



机场变博物馆,候机就能穿越千年

在面对如此庞大的古墓群时,西安没有选择简单地搬迁文物或者避开遗址,而是让历史融入现代,将考古成果以最具文化自信的方式展示出来。



T5航站楼内,6400平方米的博物馆就地而建,展品以机场扩建期间出土的文物为主,结合陕西悠久的文化底蕴,让旅客在候机的同时,就能感受这座城市深厚的历史积淀。

展馆分为多个展区,最核心的展厅陈列着此次考古发现的重要文物,陶器、青铜器、唐三彩、汉代陶俑等应有尽有,甚至连春秋时期的秦公镈这样的重量级文物也在展出之列。



而航站楼的建筑风格同样别具匠心,以唐代大明宫含元殿为蓝本的35座仿古建筑群,将整个T5航站楼装点得既现代又充满古韵。站在这里,旅客可以一边欣赏着飞机起降的现代繁忙景象,一边沉浸在千年的文化氛围之中,过去与未来在这里交汇,历史与现实在这里重叠。

西安的辉煌历史,为什么这片土地处处是遗址?

如果说中国是一部历史长卷,那么西安便是其中最辉煌的篇章之一。

西安,古称长安,自西周至唐朝,这里先后成为周、秦、汉、隋、唐等十三个王朝的国都,累计长达1100多年,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影响最深远的城市之一。



在汉唐时期,长安更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东西方文明在这里交汇,丝绸之路以它为起点,将东方的茶叶、丝绸、瓷器带往欧洲,也让中亚、西域、波斯乃至罗马的文化、艺术、技术涌入华夏。

西安不仅是古代帝王的权力中心,也是文化、科技和经济的繁盛之地。汉代的张骞从这里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唐代的长安城中,胡商云集,佛教、道教、琐罗亚斯德教、景教、摩尼教等多种信仰并存,彰显出极强的包容性。



而庞大的皇宫、城墙、寺庙、墓葬、贵族府邸、市场、民居,使得这里成为中国古代遗迹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正因如此,今天的西安几乎每一次大型建设,都会伴随着新的考古发现。从地铁施工到房地产开发,从公路拓宽到机场扩建,历史遗存仿佛无处不在,随便一铲子下去就可能挖到古墓。这既是西安的幸运,也是它面临的挑战——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最大程度保护这些珍贵的历史遗产?



现代化进程中,西安如何与历史共存?

在这样一座“随便一铲子下去就是文物”的城市,现代化建设如何在不破坏历史的情况下顺利推进,成为西安近年来必须面对的问题。任何大型基建项目在动工前,都需要进行严格的考古勘探,一旦发现重要遗迹,施工要么暂停,要么调整方案,以确保文物得以完整保存。

这在西安地铁建设过程中屡见不鲜,每一次新线路的开工,都伴随着大量考古发掘,而施工计划也不得不多次修改,以适应新的发现。2017年,西安地铁三号线施工时,发现西汉时期的大型家族墓葬群,其中包括十余座高等级贵族墓。



考古团队立即介入,经过两年的发掘,出土了青铜器、陶俑、玉器等珍贵文物。西安地铁公司主动调整线路,确保墓葬得以完整保护,最终,部分出土文物被纳入西安博物院展出,让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就能近距离感受历史。

对于特别重要的遗址,西安采取了“就地保护,公园化展示”的方式,比如大明宫遗址公园、汉长安城遗址公园,都是在原址上进行保护和改造,使历史遗存得以完整呈现,并向公众开放。



而像这次T5航站楼的博物馆,则是一种更大胆的创新,将遗址与现代交通枢纽融合,让历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被束之高阁的古董。

为什么要重视这些历史遗迹和文物?

保护历史遗迹和文物,并不仅仅是保存几块砖石、几座墓葬,更是守护中华文明的根基。文物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它们不仅能让我们了解古人的生活方式、社会制度、科技发展,还能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试想,如果没有秦始皇陵,我们如何知道2300年前中国的军队组织?



如果没有敦煌石窟,我们如何了解古代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的交流?如果没有大明宫遗址,我们如何想象唐代长安城的辉煌?

更重要的是,文物保护不仅关乎历史,更直接影响着现代社会的经济与文化发展。以西安为例,2023年西安旅游收入突破3000亿元,其中很大一部分归功于文化遗产的吸引力。从兵马俑到大雁塔,从古城墙到碑林博物馆,正是这些历史遗迹,让西安成为全球游客心中的“必去之地”。因此,保护文物不仅是责任,更是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和经济竞争力的关键。



机场博物馆的独特之处

T5航站楼的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在地性”和“无缝衔接”。大多数博物馆的展品来自不同地点,甚至是从世界各地收集而来的,而T5航站楼的展品几乎全部是在机场扩建过程中出土的文物,是真正“生于斯,展于斯”的历史见证。这不仅让文物与展馆之间形成了天然的联系,也让观众对这些展品的历史背景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此外,机场作为一个高流量、高国际化的场所,使得这些文物的影响力远超一般博物馆。



来自世界各地的旅客在短短几个小时的停留时间里,就能直接接触到中国千年的文化积淀,这是其他任何博物馆都难以企及的文化传播方式。

对全球文物保护工作的启示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的做法,为全球文物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长期以来,城市化进程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矛盾在世界范围内都存在,很多国家面临着类似的难题——如何在发展现代基础设施的同时,不让历史遗存沦为“牺牲品”?西安的解决方案是:不仅要保护,更要让历史融入现代。



这种模式可以为世界上其他有丰富历史遗存的城市提供借鉴,比如意大利罗马、埃及开罗、希腊雅典等,同样面临现代建设与历史遗产保护的矛盾。这种“就地展示、融合发展的模式”不仅能保留历史,更能让它成为城市的一部分,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国家形象。

一座机场,一座博物馆,西安在向世界讲述历史

T5航站楼的文物博物馆,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未来的创新。它不仅仅是一个展示空间,更是一种文化态度——让历史在现代社会中焕发生机,而不是被遗忘在博物馆的玻璃橱窗里。

在这里,候机不再是无聊的等待,而是一场穿越千年的旅程。



在这里,古代与现代共存,天空与土地对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正在用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向世界诉说这片土地的辉煌传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