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药与酒的关系,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服药期间要忌酒。的确,有一部分药物不能与酒同服,酒精会影响药物发挥疗效,甚至产生副作用。那么,酒真的是药物的绝对禁忌么?

在中医理论中,酒是一味不可或缺的中药。其性味辛、甘、热,具有缓和药物寒性、引药上行、增强药效的作用,自古有“酒为百药之长”的说法。


以酒为辅

《黄帝内经》中有“汤液醪醴”的论述。岐伯曰:“自古圣人之作汤液醪醴者,以为备耳。夫上古作汤液,故为而弗服也。中古之世,道德稍衰,邪气时至,服之万全。”说明上古、中古时期,清酒和浊酒可用作疾病的早期治疗。

《本草纲目》中记载:“酒,天之美禄也。面曲之酒,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消愁遣兴”,“诸酒醇不同,唯米酒入药用”,这里说的米酒,就是现在的黄酒。作为中药炮制中常用的辅料之一,其作用主要包括:可引药上行、引药入血分、降低药物寒性、增强活血通经、祛风通络等作用。


以酒为引

以酒送服中药,也就是俗称的“药引”,主要是利用酒能疏通经脉、温阳散寒、引行药势的作用,比如古籍中记载行血止痛的当归芍药散、理气止痛的桂姜丸等。大家耳熟能详的乌鸡白凤丸用于妇科诸症,以酒送服能增强药物活血化瘀的作用;舒筋丸等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以酒送服能借酒散寒之功,助药物发挥药效。

注意事项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用酒送服并不是人人适用。若有出血或存在出血风险,则需要避免用酒送服,建议选择温开水送服。对酒精过敏者、妊娠和哺乳期的妇女、有肝脏疾病者、有消化系统疾病者,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在服用相关药物时不宜用酒送服。

综上所述,酒的药用虽历史悠久,但并非人人适用!这宛若一把双刃剑,用对了是药,用错了便是毒,不仅影响疗效,还可能引起其他病症。为保障用药安全,请您务必在医生和药师的专业指导下科学服用。


来源:药学部

作者:王玉 张鹏

荐稿:姜德春

排版:李春慧

责编:范晓 张洁



出品

北京世纪坛医院宣传中心

专栏入口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