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梦晴 通讯员 王业婷 孙华美 刘键

“走,上社区文化书院去体验非遗手工制作!”近日,齐河县晏城街道悦海社区小学生张敬艺下午放学后,就约上好友来到书院彩虹手作工坊,跟着志愿者赵哲体验非遗制作。张敬艺是社区文化书院的忠实粉丝,要说业余时间让她最期待的事情是什么,那就是写完作业后和朋友去社区文化书院看看书、体验手工制作、学习跳健美操,有时候还学着打打乒乓球。


悦海社区成立于2023年,辖区内有2800余户、6000余名居民。在文化社区建设上,面对新社区居民对社区工作不了解的情况,悦海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王艺菲带领团队,采取了一种以小抓大的策略,从孩子入手,聚焦“全域文化”,打造社区文化书院,通过在书院成立儿童社团的形式,逐步吸引家长和更多居民参与到社区文化活动中来。据王艺菲介绍,文化社区建设之初,为了拉近与居民之间的距离,设计了社区吉祥物“悦悦”,以玩偶的形象出现在居民面前,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悦海社区在文化社区书院建设上,实施“反哺社区”和“筑巢引凤”计划,聚合各类群众性学习机构、社会组织、专业机构等文化文艺力量,创办了小书虫绘本馆、彩虹手作工坊、悦姿健美操社团、加减法生活小课堂、快乐乒乓馆、小青苗课堂等儿童文化文艺社团,涵盖了阅读、艺术、运动等多个领域,如今吸引了100多名儿童参与。除了儿童社团,悦海社区还针对小区年轻人居多的特点,举办了多场健身活动,如悦姿健美操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居民的业余生活,还促进了邻里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悦海社区“文化书院”正是齐河县全面推进文化社区(村居)建设的生动体现。文化书院是否办得成功,检验的第一个要素就是群众的参与程度高不高。为让社区文化阵地“活”起来、参与群众“乐”起来,齐河依托文化社区,在文化书院建设过程中,聚焦于“全域”和“全民”,融合多元文化,促进社区建设“文化+”“+文化”,构建文化空间共享、物理空间共建、虚拟空间共融的“家院社政”融通新业态,打造全生命周期“全域文化”开放式书院和便民文化教育综合体,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实现老百姓精神上、文化上的“普遍富”“共同富”“全民富”。同时,该县以“15分钟文化教育生活圈”为核心,通过精细的空间布局与功能整合,确保各个年龄段的居民都能在步行距离内享受高质量的文化服务。


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精神文化需求,晏城街道永嘉社区打造“嘉”文化品牌,配置书画室、儿童活动中心、手工坊、嘉和影院等功能室,成立“嘉年华”艺术团、“嘉和”足球队,打造“时光照相馆”“百家宴”“社区幸福学堂”“邻里生活节”“萌宠节”“趣味足球 ‘足’梦童趣”等文明实践服务项目。永吉社区居住人群以青年为主,打造“创·青春”文化社区品牌,建设了“新时代文明实践青年驿站”,打造了暖心蜂巢、VR体验空间、青年夜校、新媒体创业服务中心、青年会客厅等功能室,并依托县“文化先行官”特色项目,吸纳有才能的“青年能人”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打造“融创·青春剧场”系列品牌活动,把受青年喜爱、由青年“唱主角”的文化服务送进社区。

此外,齐河还在“育”上出实招,从小处着手激发群众“大能量”,积极探索“文化书院+”模式,持续推进书院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相结合,根据社区居民需求,量身定制特色文化服务菜单,精准化策划组织活动、订单化培植文化队伍、特色化开展文艺培训,广泛培育社区文化能人、文艺骨干等,充实艺术团、合唱团、民乐团、民俗社、书画社、摄影社等“三团三社”力量。目前,已为全县20个社区培育“三团三社”文艺骨干1600余名。同时按照“月月有计划、周周有活动”的节奏,让书院成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的阵地、培育社会文明新风尚的重要载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