蝰蛇是天生的掠食者,残暴而凶猛。而历史上有这样一款车和蝰蛇的天性很接近,它坚决将大排量进行到底,利用性能优势占据食物链顶端。这款车型就是道奇蝰蛇。

撰稿:毕偶

‍上世纪参数图片)80年代末,时任克莱斯勒总裁的鲍勃·卢茨意识到,公司旗下阵容中缺乏一款高性能跑车。通常来说,这种定位车型不会大卖,但可以提供光环效应来提升品牌形象。因此,他向克莱斯勒设计中心的汤姆·盖尔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很快,原型车的油泥模型就被打造完成。当时还在克莱斯勒旗下的兰博基尼承担起打造V10引擎的任务。

这款车型被命名为Viper(蝰蛇),于1989年亮相北美国际车展。它的发动机舱如同蛇头一般,身材修长。这样的独特造型很快就引起广泛关注。


1991年,第一代蝰蛇(SR I)正式上市。这是一辆非常纯正的性能车。搭载406马力8.0L V10发动机,使用更轻的铝合金打造。同时,为了进一步降低整车重量,剥离了空调、电动锁、门把手、窗户、顶棚,甚至没有配置ABS防抱死系统和安全气囊。


1996年,蝰蛇迭代至SR II。常规版本车型的发动机排量依然为8.0L,但马力提升至421Ps。此时的蝰蛇开始进军赛车领域,逐渐声名鹊起。道奇与法国车队Oreca合作,推出GTS-R版本,马力高达700Ps。这样的性能怪兽驰骋于戴托纳24小时耐力赛、勒芒24小时耐力赛、FIA GT系列赛事,多次斩获第一名。



2003年,全新的蝰蛇ZB I登场。发动机排量增加至8.3L,马力提升至507Ps。这款车型的底盘经过重新设计,重量进一步降低并增加了刚性。同时引入ABS,降低了操控难度。


而到了下一代ZB II,发动机性能实现了质的飞跃。搭载的8.4L V10发动机由迈凯伦进行调试,引擎控制单元则由大陆AG公司提供。马力一举提升至608Ps。它在纽伯格林北环的成绩超越了日产GTR、雷克萨斯LFA以及雪佛兰克尔维特ZR1。


2010年,美国政府要求所有乘用车必须在2012年之前加装循迹控制系统。蝰蛇被迫停产,但道奇的老板拉尔夫·吉尔斯暗示它迟早会归来。

很快,就在2012年4月,新一代蝰蛇带着它的649马力8.4L V10亮相纽约车展。电控系统得到完善,不仅配置了循迹控制系统,还具备电子稳定控制、牵引力控制、4通道ABS。然而,道奇没有给蝰蛇配置侧面安全气囊,埋下了停产的伏笔。


数年后,美国发布FMVSS 226安全法规,强制要求乘用车配置侧面安全气囊。遗憾的是,道奇并不打算规划预算对蝰蛇进行配置升级。因此,这款传奇车型最终还是难逃停产的命运,位于底特律的制造工厂在2017年8月31日被永久关闭。

从始至终,蝰蛇一直诠释着性能至上的理念。然而在注重性能的同时,并没有兼顾安全配置,最终被迫消逝在历史长河中。或许对于蝰蛇而言,专注于进攻属性,方才符合它的本色。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