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卷的评论中,Seth T. Hahne提到《最后一人》让他想起日本漫画的一些子类型(奇幻格斗)。他本身并非是这个类型的爱好者,完全是出于巴斯蒂安·维韦斯的喜爱看的,但《最后一人》让他充分感到了这个类型的魅力。在对第二卷的评论里,他表达了一些个人对日漫与美漫差异的看法,着重强调日漫对《最后一人》的影响,以及作者团队怎么在这种影响下做出自己的风格:


关于日本漫画(manga,和用来代指美式漫画的comic区分),有很多我喜爱的地方,而众多日漫最棒的特点之一,就是不存在一成不变的现状。

在我最喜欢日漫的诸多方面中(现在或许是个合适的时机来说明,我通常不会特意把漫画称作 “manga”,我就叫它们 “comics”。我也不常用 “graphic novels” 这个说法。我觉得这种区分通常没什么用。不过,偶尔我也会迁就一下,因为其他人觉得这种简略表达有用。

虽然我从任何角度都不想强调日本漫画与美国、加拿大、匈牙利、韩国或法国漫画有本质区别,但在某种社会认知层面,大众对日本漫画的看法确实有所不同。所以出于这个原因,我会勉强使用 “日漫”(manga) 这个词。否则,它仅仅是一个营销类别,我真不觉得这种分类对任何人有什么好处。),这些日漫常常允许(有时甚至积极追求)故事世界的深度演变。既定状态随时可能被打破。


漫威和 DC 的超级英雄漫画,严格来说,其实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角色成长。相反,它们聚焦于推动叙事的引擎,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故事的触发点。1970 年看《蜘蛛侠》的读者,或多或少能无缝衔接 2010 年的《蜘蛛侠》剧情,基本清楚发生了什么。

改变的只是些细枝末节(比如现在是谁在揍蜘蛛侠)。《超人》《蝙蝠侠》《美国队长》也是如此。(也许《X 战警》不太一样?但话说回来……)再看看像《20 世纪少年》这样的作品。如果你读完第4卷,然后直接跳到第8卷,你会完全摸不着头脑,也无从搞清楚状况。故事世界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阿基拉》同样如此。

大友克洋在整部作品中至少四次重塑整个故事线。第6章和第14章看起来截然不同,第14章和第19章又大相径庭。这很令人兴奋,而且这类漫画往往不怕在走向结局的过程中改变一切。


《蜘蛛侠》仅仅是一系列在同一世界背景下,使用同一组角色、彼此间存在某种关联的短篇故事(这些故事常常给人一种感觉,仿佛是按照创意写作的提示生成一堆故事,然后就将它们依次出版。

接着创作团队又接到一个与之前几乎相同的写作提示,然后重复同样的过程。偶尔会诞生一些不错的故事,但实在没什么理由一直追着这个系列看。

你完全可以等听说有特别精彩的故事或合集时,再去挑选一本来看)。而对于许多日漫故事,你却能够深入其中,沉浸阅读。而且一旦你开始读,就必须跟上节奏。像《生化禁区》和《希德尼娅的骑士》,情节跌宕起伏、变化多端。《怪物》和《20 世纪少年》也是如此。还有《魔法老师》《海兽之子》《恶之华》,甚至《死亡笔记》都是这样。

这就引出了巴拉克、桑拉维尔和维韦斯创作的《最后一人》系列。


《最后一人》第1卷展现出其作为一部精心构思、节奏巧妙的格斗漫画的特质,这表明它与少年漫画常用的表现形式存在某种联系。从某种程度上说,第一卷感觉像是《魔法老师》中麻帆良武术大赛的精彩延伸。它脚本出色,画面流畅。

然而,由于我并非格斗漫画的忠实粉丝,我很好奇创作者们如何能用整整12卷(该系列的篇幅)来展开一场锦标赛的故事。

第二卷以一种绝佳的方式给出了答案,它遵循了我最喜欢的漫画传统之一,打破了我原本以为的既定局面。到这一卷结尾时,我们意识到前两卷仅仅是一个宏大且更令人满意的故事的序幕。而我无比兴奋地期待着后续故事的展开。


在该系列第一卷中,我们注意到故事在主题上着重强调 “希望”。到了第二卷,我们看到 “希望” 主题所衍生出的内容,以及对 “忠诚”主题不断深入的探索。阿尔达纳至少在短期内对他年轻的搭档阿德里安保持忠诚,同时也始终忠于自己的性欲。

伊洛尔娜与格雷格里奥之间的关系受到考验。王后不再支持主队,转而欢呼客队。一对恋人作为参赛队伍中的一员,他们对彼此的忠诚受到考验。玛丽安娜有着自己的利益诉求,这驱使她走上特定的行动之路。

而阿德里安,仍旧天真率直地表达着自己的情感。这些忠诚因素推动了第二卷的情节发展,并将对该系列后续内容产生影响。


在我对第一卷的书评中,本希望传达但几乎完全未提及的一点是,这本书实在是令人兴奋不已。书中情节丰富,一页接着一页,充满强烈的吸引力,让人几乎难以在读完最后一页之前放下书本。

读完第一卷时,我心想:“哇,天哪。我迫不及待想读第二卷。” 读完第二卷,我又想:“哇,天哪。我迫不及待想读第三卷。” 这并非仅仅因为它们都以悬念结尾,实际上并非如此。

只是你不愿这个故事结束,你想要一口气读完,想要沉浸在他们的世界里,看看一切将如何发展。阿德里安会不得不与伊洛尔娜对决吗?阿尔达纳会对女性动手吗?要是阿德里安不得不与基督山·刚勇这些人战斗会怎样?蜜獾(阿德里安的宠物欧尼)会有台词吗?为什么阿德里安的妈妈会在第三卷封面上骑着摩托车?


显然,也许会有一些读者对这本书不感兴趣。理论上他们肯定是存在的,哪怕只是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之中。但在借我这本书看的一小群朋友里,没人不是如饥似渴地阅读它。

我妻子对格斗漫画的兴趣比我还小,可她也喜欢这本书。我的同事,他对那种充斥着激烈打斗场面的漫画可能有着近乎痴迷的喜爱(他超爱《JOJO 的奇妙冒险》,还经常推荐给我),同样喜欢这本书。我喜欢它,你很可能也会喜欢。《最后一人》是目前最让我兴奋不已的连载系列。


我喜欢《魔法老师》的一点,在于它逐步展现出庞大且丰富的角色阵容。这部作品有足够多的篇幅来展开,探索构成故事核心推动力的众多人物性格。

到麻帆良武术大赛(这场重要的魔法格斗锦标赛大约在系列三分之一处出现)时,我们已经读过十卷内容,借此与所有参赛选手建立起情感联系,这对于引发读者对战斗情节的兴趣至关重要。

巴拉克、桑拉维尔和维韦斯仅用一两卷的篇幅就做到了这一点。读者很容易沉浸在阿德里安、阿尔达纳的故事中,对伊洛尔娜的故事也是如此。我们对格雷格里奥有足够的了解,确切地知道希望看到他的战斗以怎样的方式结束。


阿丽莎的战斗令人惊喜,而且与第一卷中的某个情节衔接得很好。当然,冠军古德纳和基督山·刚勇背后的神秘色彩也很吸引人。

这一切都处理得如此完美,因为这些都是我们熟悉的角色;通过微妙的表情和肢体语言,我们仿佛融入了他们生活和个人的私密瞬间。这一切都做得非常出色。

我实在难以抑制对《最后一人》的喜爱之情。不知为何,我总试图佯装自己不会对某个系列作品如此狂热推崇。然而,尽管如此,长久以来我一直认为,评论家的角色本质上具有主观性——而相较于评论家,我更觉得自己像是优秀漫画的传道者。


《最后一人》就是优秀的漫画。
事实上,它是非常出色的漫画。所以,或许从现在起,我又多了一本会一直滔滔不绝、充满激情地推荐的书,就像我出了名爱大力鼓吹《棒球大联盟》(Cross Game)。


本文作者:
Seth T. Hahne是著名的漫画评论家,他自己也有创作漫画。他在自己运营的GOOD OK BAD网站发表了大量的漫画评论,从2011-2023年,他每年都会评选自己心目中该年的漫画排名(每年排名数量不一)。《最后一人》入选了他“2015年75佳”,排名第8。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