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毛主席开国以来最“不留情面”的一幕!
面对彭德怀上报的开国大将的名单,毛主席竟然一声不吭提起笔来,就将五位候选大将从名单中划去。
看到这样的场景,在场的众人更是一头雾水完全摸不着头脑,毛主席为何要这样做,又是哪五个人被“踢”出了名单呢?
1955年1月,中央军委围绕开国将帅的授衔工作,开了整整两天的大会。那时军委由彭德怀主持工作,他带领贺龙、陈毅等重要领导人,一起对于授衔人选开始逐个推敲甄选。
在16日,才形成了名单和报告,由彭德怀和罗荣桓一起提交给毛主席。
这份名单包含了元帅、大将、上将军衔的所有人选,毛主席看到元帅的名单并没有什么过多的意见,这份名单与后来正式授衔的十大元帅相比,只是多了一个“让衔”的邓小平。
到了大将的十五人名单时,毛主席提笔就划去了其中五位重要将领。他们分别是肖克、王震、张宗逊、宋任穷、周纯全,这五个人又是为何被毛主席排除在大将名单以外呢?
我们先从肖克将军来讲,有种说法是“粟裕镇大将,肖克镇上将”!
这话有一定的根据,因为资历上来说,肖克红军时期就担任过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八路军改编时,他第120师副师长,当时八路军三个师的一二把手,除他以外都是开国元帅,为何到了肖克这里连大将都评不上了?
其实是性格使然,肖克本人很是强硬耿直,先后做过贺龙等六位元帅的副手,相处并不算融洽,这样性格也使得他在解放战争中无法担任关键岗位上职务,在全军授衔中也只能作为上将之首。
至于周纯全将军,虽然没有肖克豪华的履历,但是资历也很深厚,早在红军会师时期就曾增补为政治局委员,但是因为这期间他犯过比较严重错误!
此后就主要从事办学建校的工作,解放战争中也主要负责物资运输支援前线,以及地方工作,因此他的落选并不算太过意外。
宋任穷将军落选的原因就比较简单,虽然他参加过秋收起义,上过井冈山,还是长征时期的干部团政委,但他主要从事政治方面的工作。可惜在政工方面已经有了谭政这一更合适的人选。
前三位将军都有特殊的原因落选,但剩下的两人中,张宗逊履历堪比粟裕,却被一位老部下反超,王震更是唯一可以带枪见毛泽东的人,却被毛主席亲手划去。这又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这是开国以来最让人“意外”的时刻,在开国将帅评定如此重大的事项上,毛主席竟然不留情面,直接提笔划去了五位候选大将的名字,一向公正和善的毛主席,为何突然做出如此反常的行为,这其中又有何隐情?
肖克、周纯全、宋任穷三位将军,分别因为性格太过强硬耿直、犯过比较严重的错误、从事政工而非军事指挥工作的原因,被毛主席排除在大将名单之外。
张宗逊将军的落选比较可惜,他也是五人中最后落选将领。他没有前几位那样硬性的缺陷,履历也比较完美,他出身黄埔军校,从秋收起义就开始追随毛主席。
长征之前,就已经是红12军军长,解放战争时期还担任了一野的副司令员,十大将中的许光达只是他麾下的第3军军长,那为什么许光达评上了大将,张宗逊却失之交臂了呢?
有两大原因的考虑,一是许光达是装甲兵司令员,装甲力量是新中国军事建设重点,要有大将来镇场子才能更好的发展和对外交流。
二是许光达红二方面军的代表,张宗逊出身于中央红军,如果他入选,名单上中央红军的将领太多了,有失偏颇。
正是多方比对之下,张宗逊才落选了十大将名单。
王震将军在军中很有名望,1935年陈家河战役的时候,他是军团政委,为了鼓舞士气,他骑着战马冲锋在前,深刻的体现出红军敢打敢拼的精神。
从南泥湾到“新疆建设兵团”他也都战功显著,他没能入选大将名单的原因,其实还是因为许光达作用更加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许光达得知两位赫赫有名的将军都因自己而落选时,他特意写信给中央,要求中央允许他“让衔”,还表示很多同志都比他更有资格评获大将。
最后还是在毛主席、贺老总等人的劝说下才接受大将评定,但他还是坚持降低自己的行政级别。因此他也是十大将中唯一领取五级工资将领。
您对十大将军的评选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