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报记者 秦毅 文/图
“中原花卉长安开,四季芬芳美名来,基地创业整三载,效益步步登高台……”日前,豫剧现代戏《心有花开》在西安话剧院新城剧场首演。环环相扣的情节、不断催生的悬念,牢牢吸引住观众的视线。
豫剧现代戏《心有花开》
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由西安市豫剧团创排的豫剧现代戏《心有花开》以“一带一路”为背景,描绘了长安园艺基地干部辛向红扶弱助残,帮助残障人士开辟就业新途径、重拾信心与希望的故事。主人公辛向红身为残疾人,通过不懈努力过上了与常人无异的生活,还积极帮助残疾群体实现自我价值。命运的坎坷不是消沉自卑的理由,积极面对、超越自我,方能心有花开春满园。“《心有花开》聚焦普通人中的特殊群体,这在大型剧目创作中是罕见的。”戏剧评论家胡安忍认为,该剧拓展了戏剧的题材空间。
在剧情方面,《心有花开》以真挚的情感为依托,用一个个小故事呈现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个体的尊重。剧中诸多小故事如同一面面镜子,映照出人性的光辉与暗影,带领观众一同步入对生命本质的沉思之旅。
“这是一部温暖人心、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作品。”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丁科民认为,《心有花开》不仅在题材上具有开拓性,在主题上也具有深刻性。该剧通过描写残疾人如何自我拯救进而拯救他人的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和力量。观众王女士说:“《心有花开》也很适合孩子观看。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人生哲理,能让孩子在欣赏艺术的同时学会理解与关爱他人。”
该剧导演李杰表示,《心有花开》是剧作家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实践中发掘的题材,以温情脉脉的笔触展现了豫剧的独特魅力。在创作过程中,主创团队致力于在传统豫剧的基础上寻求创新,以满足新时代观众对豫剧艺术的期待,启发人们重新审视与感受社会的真善美。
在《心有花开》创排过程中,西安市豫剧团通过“老带新、传帮带”的模式,不仅保障了剧目的艺术水平,也为年轻演员提供了一次宝贵的实践机会。演出过程中,每名演员都倾注满腔热情,声情并茂的唱腔细腻地勾勒出人物内心的坚韧与温暖;充满活力的舞蹈如同灵动的诗篇,展现出生生不息的力量;音乐时而激昂澎湃时而温婉细腻,触动观众的心弦。
“《心有花开》运用豫剧独特的唱腔和表演形式,将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刻画得淋漓尽致,让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陕西省文联副主席、省剧协名誉主席刘远表示,该剧在角色塑造上注重细节,每个角色都有鲜明的特点,使得剧情更加立体、丰富。陕西省剧协副主席、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穆海亮表示,不追求大制作、大场面,追求简明、明快,重视传统的同时追求现代诗意,这种舞台风格在《心有花开》中得到了丰富体现。
演出现场,观众掌声热烈,经久不息。有观众表示,《心有花开》的不少场景和台词直击心灵,让人不禁落泪,深刻感受到豫剧艺术与当代生活的紧密联系。“我们正在结合专家和观众意见,对《心有花开》进行打磨提升,也将把更多蕴含温情、传递正能量、贴近民众生活的文艺作品带给观众。”西安市豫剧团团长王凯说。
来源: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