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的那片蓝天
文/黄海良(广西)
上世纪70年代初,西沙海战后,那首旋律优美、振奋人心的歌曲《西沙,我可爱的家乡》通过有线广播和收音机传遍了大江南北。每当听到“西沙,西沙,祖国的宝岛,我可爱的家乡……”那激昂的歌声,我就心生向往,渴望有一天能踏上西沙群岛,目睹那片神秘而美丽的海景。这个梦想从那时起就深埋在心底。
今年新年,虽然我已经到了古稀之年,但依然想圆这个埋藏了半个世纪的梦。根据相关规定,前往西沙群岛旅游需满足一定条件,包括年龄在6-70周岁之间,并提供政审材料、近半年体检报告等资料。经过申请,我终于获得了南海西沙之旅游客的资格。
我和家人在海口亲戚家过了除夕,年初二(1月30日)上午10点,搭乘海口到三亚的动车,两个半小时后抵达三亚市凤凰岛。下午5时,我们登上了西沙之旅的“祥龙号”邮轮。
“祥龙号”邮轮长208米,宽28.6米,九层高,满载可容纳1350名游客。下午5点整,随着轰隆隆的汽笛声,船尾拖着长长的翻滚浪花,邮轮劈波斩浪,驶向南海西沙。目光的尽头,天水一色,海是湛蓝的,天也是湛蓝的,无比浩渺。浩瀚的远海中,偶尔能看到远处的黑点移动,那是中国远洋货轮在正常航行。一群又一群的海鸥追随船尾翻滚的巨浪,仿佛这是它们展示技艺的大舞台。有的海鸥上冲下俯抓捕猎物,有的左右自由飞翔,展示着自己的飞行技巧;有的贴着海面低飞,频频与蓝色海水亲吻;还有的在空中盘旋后飞到比人头略高的船檐上,与游客近距离问候交流。站在邮轮边道上和甲板上的游客们,有的眉开眼笑地看着海鸥嬉戏,有的拿起长焦镜头相机拍摄碧蓝的海面和前方同行的南海货轮,还有的用手机记录邮轮尾端猛烈翻腾的巨浪和海鸥上下俯冲、自由翱翔的视频。那些孩童们不是目视前方的海景,就是俯看清澈透明的海水和鱼群,不时传来一阵阵欢呼声和尖叫声。湛蓝的海水、飞翔的海鸥、翻腾的浪花与欢乐的人群,构成了一幅人与生物及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美丽画面。
“祥龙号”邮轮经过连续13小时的航行,次日早上8点到达离西沙银屿岛不到1000米的海域深水区锚停,随后改用冲锋艇接送游客上岛。我和家人在参观并聆听导游的讲解后,才比较全面地了解了西沙的地理和历史概况。西沙群岛距离海南省三亚市三百多海里,属于南海三沙市管辖。三沙市海陆总面积超过200万平方公里,而陆地面积仅有20多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2330人,其中西沙群岛人口不到1000人。
西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领土。早在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开辟了通往世界的海上丝绸之路。郑和的船队在1405年首次航行中就到达过西沙群岛,并将其命名为“石塘”和“万里石塘”。1947年,中国政府为了纪念郑和团队在南海诸岛的活动,将西沙群岛中位于西部和东部的两组群岛分别命名为“永乐群岛”和“宣德群岛”。郑和下西洋不仅开辟了我国与世界沿海各国的“丝绸之路”,还加深了中国与东南亚、东非等地区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中外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在西沙历史上,发生过血与火的海战。上世纪50年代后,南越傀儡集团(西贡政权)开始侵占我国南海诸岛,并在1973年将南沙群岛的一些岛屿划入其版图。1974年1月,南越军队再次入侵西沙群岛,中国军队坚决进行反击。尽管当时我军的装备与南越的现代化美式舰艇相比显得非常落后,但凭借巧妙的战术和顽强的斗志,最终取得了胜利。此次海战不仅收复了被南越侵占的珊瑚岛等三个岛屿,还展示了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和实力。西沙海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海上反击侵略作战,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四天三夜的西沙之旅中,有两个晚上在邮轮顶层甲板的星空剧场举行永乐演艺活动,其中一晚安排观看反映西沙海战历史的纪录片《南海风云》,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印象深刻。白天,我们先后登陆银屿岛、全富岛、鸭公岛三个岛屿游览。
银屿岛是三沙市永乐群岛管委会所在地,银屿社区居委会是一栋漂亮的三层小楼,大门上方悬挂着红底黄字“欢度春节”的横幅熠熠生辉,两边的红灯笼更添喜庆氛围,让游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岛上居住着10户人家共40多口人,全部为城镇户口的居民,他们以渔业为生。这些居民不仅是普通中国人,也是中国海防哨兵,守护着祖国的神圣领土和领海。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近年来随着西沙群岛旅游路线的开通,岛上居民依托细软的沙滩、清澈透明的海水、丰富的鱼贝资源和神秘的海岛风光,每天接待上千名游客,不少家庭年收入超过百万元,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在银屿岛上,居委会的民兵带领“祥龙号”邮轮的一千多名游客举行了庄严的升国旗仪式。全体游客整装肃立,高唱国歌,目光注视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随后,游客们举起右手,握紧拳头,庄严宣誓:“我爱祖国,我爱西沙,西沙是我国神圣领土!我誓死保卫祖国,保卫西沙!”
全富岛和鸭公岛是无人居住的岛屿。登上全富岛,你可以欣赏到被称为“玻璃海”的清澈海水,享受北纬16度吹来的阵阵海风。这里的美景令人叹为观止。岛上有千余米长的沙滩,千百年来未受人为破坏和污染,海沙细腻晶亮,海水清澈透明,能见度可深达40米,让你尽情饱览海底世界,十分诱人,真让人流连忘返。
鸭公岛是一个完全由珊瑚礁堆积而成的袖珍岛,面积仅约0.01平方公里。坐上玻璃船观光,在礁岛周游,可以看到海底的小精灵们在多彩的珊瑚中穿梭,还有各种各样的鱼类、五颜六色的贝壳,以及海龟、海参、海胆。
西沙群岛的海洋生物美不胜收,无论是色彩斑斓的鱼类,形态各异的珊瑚,还是憨态可掬的海龟,自由飞翔的海鸟,都是让人难以忘怀的。西沙群岛有“一半是海一半是鱼”的美誉。此外,西沙还拥有丰富的矿藏和石油资源,是我国最南端的聚宝盆,也是远海航行的重要通道。
西沙是目前游客所能到达的中国最南端的旅游目的地,也被称为中国最难到达的地方,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和无穷的魅力。到西沙不仅仅是为了看海景、玩沙玩水,更重要的是在双脚踏上我国最南端的海防前哨的那一刻,感受到的自豪和骄傲。
2月2日下午6时,“祥龙号”调头返航,邮轮上一千多名游客争相挤到甲板上,向高高飘扬在银屿岛上的五星红旗敬礼。游客们把欢歌笑语洒向蓝天,把美丽的瞬间印入脑海。此刻,我回头凝望西沙那片蓝色的海域,觉得它更加浩瀚,海水更加清澈透明,抬头仰望西沙的那片天,格外蔚蓝。那首优美动听的歌曲《西沙,我可爱的家乡》仿佛又在耳边响起,让人心潮澎湃,如船尾翻腾的浪花般沸腾。
在这片宁静而宜人的海滩上,一座白色的建筑矗立在沙滩之上,上面写着“祖国万岁”,屋顶上装有几个天线设备。这座建筑不仅是岛上居民生活的见证,更是他们爱国情怀的象征。游客们在建筑附近悠闲地散步或拍照留念,享受着这片宁静而美丽的环境。远处一艘小船停靠在岸边,为这片海滩增添了一份海洋风情。阳光明媚,天空晴朗无云,整个场景显得格外生动活泼,充满了轻松愉快的气息。游客们在这里感受到的不仅是自然之美,更是对祖国深深的热爱和自豪。
多年夙愿,西沙梦圆。那片蓝天下的美景,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
赏析:本文以作者的西沙之行为主线,生动展现了西沙群岛的壮美风光、独特魅力以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文章开篇以歌曲《西沙,我可爱的家乡》为引,唤起读者对西沙的向往之情,随后详细叙述了作者历经多年圆梦之旅的过程。
在描写旅途见闻时,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祥龙号”邮轮航行中的壮阔海景,海鸥翱翔、浪花翻腾的画面充满生机与活力,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对西沙诸岛的描写更是细腻入微,银屿岛的热闹喜庆、全富岛的清澈海水、鸭公岛的珊瑚礁美景,各具特色,令人神往。同时,作者融入了西沙的历史背景,如郑和下西洋、西沙海战等,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西沙作为中国固有领土的神圣与庄严。
文章结尾,作者以深情的笔触抒发了对西沙的热爱与自豪,将个人情感与国家情怀紧密相连,升华了主题。整篇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西沙的美丽与魅力。
【作者简介】海浪,实名黄海良,男,壮族,田东县人。先后供职于某市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曾在《右江医学》《中国卫生事业管理》等省级和国家级杂志发表三十多篇本专业学术论文;在《右江日报》《海南特区卫生报》等发表近百篇新闻报道。已敛毫多年。近两年对文学始感兴趣,试涉新水域,临艺海泛舟,让心有个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