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人民军队的缔造者,朱老总的大名不得不提。从还是一名红军开始,“朱总司令”的爱称就伴随了朱老总的戎马生涯,也注定了他一生革命的不平凡。
朱老总出身贫苦却从未自怨自艾,他找准了适合自己的道路,苦读之后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将从军报国作为了自己的理想。毕业后,他成为蔡锷的部下,与腐朽的清政府抗争4年,积累了宝贵的战争经验,此时的朱老总已经功成名就,滇军名将的名号可谓远近皆知。
但朱老总在滇军看不到拯救中国的希望,他开始求索救国救民的真正途径,恰逢五四运动掀起思想狂潮,朱老总渐渐看清了时局,将我党的主义作为可以依托的救国之志的信仰。
在南昌起义时,朱老总还只是一个“配角”,不负责战事的具体指挥工作。但在撤离南昌之后,面对来自敌人包围之势的重压,朱老总不得不扛起指挥的大旗。但当时人心涣散,部队也不是朱老总的嫡系,无法想象朱老总是抱着怎样的决心,接下了这个看不到希望的烂摊子,又是如何将茫然的队伍重新整合,踏上了他所指引的正确之路。
朱老总悄然带兵北上,又转而率军奔向湘南,成功甩掉了围追堵截的敌军。虽然路线正确,但过程是极其艰巨的,敌人的枪声犹在耳畔,更严峻的问题来自队伍内部,在那个希望渺茫的黑暗时刻,纵然是军政干部都纷纷出逃,部队眼看要一哄而散,朱老总同陈毅对部队进行了三次整顿,让摇摆不定的人留下,让留下的人意志更加坚定。
最终和毛主席在井冈山成功会师,将革命的火种,也是日后人民军队的最重要班底成功地保留了下来。
朱老总的信仰有多坚定?南昌起义失败后的重新振作已经可见一斑。随后朱老总又在遵义会议上厉声呵斥李德喝博古的错误领导,力助毛主席重新回到红军的指挥岗位上。而在长征中面对张国焘对党组织的分裂,朱老总同样义正言辞,让张国焘有所忌惮,拖延了其另起炉灶的时间,终使分离计划破产。
抗日战争爆发后,朱老总在八路军总司令的位置上为抗战做出了不朽的贡献。随后的解放战争,朱老总也是殚精竭虑。1955年,我军第一次大规模授衔,朱老总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十大元帅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