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京报消息,随着新学期的开启,“春招”成为准毕业生们关注的热点话题,有人利用学生急于求职的心理,以企业招聘名义收取费用。日前,包括中国雄安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融资担保业协会、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等均发布声明,提醒应聘者从企业官方公开渠道投递简历。
据报道,近日,多个短视频平台出现“中国雄安集团急招6万人”“孩子在家门口就能拿铁饭碗”“只要大学生基本上报名就能进”“年薪20万以上”等消息。推送此类消息的账号均为个人账号,账号标注为“规划指导咨询”“某某老师带你进央国企”“某某老师聊求职”等字样。在评论区,不少网友询问如何报名、求报名资料等,也有网友对这些招聘信息的真实性表示质疑。
国企、央企等单位在部分求职者眼中自带“光环”,诈骗分子正是拿捏了求职者的心理,用“铁饭碗”当诱饵,让求职者上“钩”,精准围猎准毕业生们。国有企业的外部监督和审计异常严格,内部监督制度越来越健全,严密的招录机制下,怎么可能给点钱、打个招呼就能进去?
这种“内推”“直签”,花钱买“铁饭碗”的骗术,其实不是新招数。据新华社报道,最近侦破的一起持续近三年的特大诈骗案件中,400多名大学毕业生受骗,财产损失共计8000多万元。据悉,从2021年底至2024年6月,犯罪嫌疑人于某以自己能办理央企、国企等单位正式员工入职为由,伙同苏某等人对甘肃省各市州应往届毕业大学生实施招工、招干诈骗。
这些诈骗团伙利用年轻人对"铁饭碗"的向往,精心编织了一场场骗局。他们伪造招聘文件,搭建虚假招聘网站,甚至还安排受害者进入企业进行所谓的“岗前实习”,营造出正规招聘的假象。这种种,只是为了千方百计骗求职的年轻人交上买“铁饭碗”的高额费用。环环相扣的骗术,让不少求职者深陷其中,截至案发时,仍有不少人在等待那个遥遥无期的“工作”。
招聘诈骗大案被曝光,再次提醒准毕业生们和职场人士:求职路上压根没有捷径可走。花钱买的“铁饭碗”极有可能“竹篮打水”,求职者应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不要盲目追求“铁饭碗”,要综合考虑工作内容和自身职业规划。要通过正规渠道获取招聘信息,进一步增强防诈防骗意识,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不轻易支付相关费用。监管部门也需加大对不法分子的打击力度,网络平台需把好信息审核关,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求职的防骗指导。
临近“金三银四”的“春招”时间,准毕业生紧锣密鼓找工作时一定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脚踏实地,才能走得更远。努力提升自身能力,不断修炼内功,这才是立足之本,才能有更多机会通过正常的招聘渠道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
上游新闻评论员 康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