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蓝字关注及时接收通知

来源:宝兴县融媒体中心

有料·有用·有温度最宝兴(微信号aibaoxingxian)编辑制作

2月18日,记者走进位于穆坪镇沿江路的董土司山药养生面馆,阵阵面香扑鼻而来。店内食客熙熙攘攘,老板董尘正忙着为客人端上一碗碗热气腾腾的山药面。


“竹笋炖鸡、油焖肉、腊猪蹄炖豌豆……”菜单上,一道道以山药为原料的特色菜肴令人垂涎欲滴。然而,最受欢迎的还属那碗看似普通却暗藏玄机的山药面。


“这个面很好吃,以前没吃过,不晓得山药还可以做面条,吃起来很筋道,又有一股山药的清香味。”来自成都的食客刘女士赞不绝口,她表示自己是慕名而来,准备吃完后再买几箱回去送人,让家里亲戚朋友都尝尝。

一碗面,承载着乡愁与梦想

开山药面馆的初衷,源于董尘对家乡宝兴山药的深厚感情。作为糯米山药最知名的产区,宝兴当地最常见的,就是把山药变着各种花样吃。



“炒、煮、蒸,宝兴山药随便做都很好吃,但是我还是最怀念小时候,家里偶尔做着吃的山药面。”董尘回忆道,那时候没有榨汁机,做碗山药面非常麻烦,需要把地里新挖出来的山药去皮后蒸熟捣成泥,再用山药泥加水和面。 正是这份对家乡味道的执着,促使董尘走上了种植山药、开发山药产品的道路。

从2亩试验田到800亩种植基地,他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

2012年,35岁的董尘因缘际会接触到了糯米山药,当时宝兴种植这种山药的人寥寥无几。“这种山药其实是野生驯化的,不太好种植,所以当时种的人少。”由于没有经验,董尘只试种了2亩,但这两亩山药却为他带来了成功的经验和收入。


看到有机山药的前景,当年,董尘注册成立冷山有机山药种植合作社。“当时政府也出台了一些政策支持我们发展种养殖业,借着这阵东风我决定放手干。”2019年,董尘流转400亩土地壮大种植规模,合作社的成员也从几户发展到几十户,产量也达到了20余万斤。


“每年每户种植户都能增收3万到5万元,现在合作社都有七八十户种植户了。”董尘说,种植面积最大的几户人家,增收超过了20万元。目前,冷山有机山药种植合作社种植面积已达到800余亩,年产量40余万斤,年产值600余万元。

从“卖原料”到“卖产品”,他让山药“身价倍增”

通过几年的不断发展,董尘的合作社已在当地小有名气,但他并不满足于当下。如何将山药“吃出花”“卖得贵”成了他的“心病”。


2020年,董尘注册打造品牌“董山真”,并在2023年开始尝试做山药深加工。“刚开始只做了山药粉、山药片,因为成本高,所以也不敢做多了。”董尘说,产品上架后,销路却出奇的好,这些远在大山深处的产品通过网络远销沿海一带的城市,订单源源不断。


尝到甜头的董尘立刻扩大规模,专心做起了山药深加工。目前“董山真”年产山药粉2万余斤,产值300余万元,带动周边20余人就业。

一碗面,连接着过去与未来

“去年年底,我新开发了山药面,就是你们看到的这个,开这个面馆也是为了让更多人知道,山药还可以做面条,也让更多人吃到我们宝兴的山药。”董尘告诉记者,今年,他将凭借政府打造的《五龙乡有机山药全产业链综合发展提升项目》扩大山药面和山药粉的生产规模。


从一碗承载着乡愁的山药面,到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的种植基地,再到如今蓬勃发展的山药深加工产业,董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宝兴山药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让更多人品尝到了来自大山深处的美味。


近年来,宝兴县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发展壮大山药产业。截至2024年底,全县共种植山药10000亩,总产量4000余吨,农业总产值高达1亿元。2024年,“宝兴山药”更是成功入选《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进一步提升了宝兴高山有机山药的市场竞争力。


“今年我们将继续出台帮扶政策,扩大全县山药种植规模,继续在山药深加工上发力。”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鼓励企业研发山药精深加工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力争在2025年全县山药种植面积达到15000余亩,产值达1.5亿元,让山药成为宝兴农业支柱型产业,为全县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点击下方【阅读全文】即可进入》》雅安约车

点点在看,点点赞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