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服务工作者用实际行动为企业排忧解难,是我公司作决策的得力参谋。希望律师能多来几趟,帮我们规避法律风险。”日前,柳州市城中区新业态集聚先导区一位小微企业老板对柳州市城中区司法局开展的“法治体检”活动赞不绝口。
蛇年新春过后,城中区司法局组织律师来到城中区新业态集聚先导区开展“法律援助进企业 利企惠民促发展”宣传活动,针对工伤保险、司法鉴定、劳动仲裁、法律援助以及企业用工保障、合同签订等基本内容向企业员工和企业负责人进行讲解,引导企业依法合规经营,提高企业员工的法治意识,受到先导区企业的欢迎。进企业宣传法律援助相关知识、为企业解决法律问题是城中区司法局的“新春第一行”,也是多年来开年的“铁定”工作内容。
多年来,城中区司法局聚焦企业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积极拓宽法律服务触角、精准对接需求,推行利企惠民“法律援助+”工作服务举措,着力践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全面提升法律援助服务质效,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服务和保障城中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聚法治力量。
“法律援助+便民网络”,畅通利企惠民渠道
多年来,城中区法律援助中心坚持“应援尽援、应援优援”原则,精准服务企业和群众需要,通过开辟绿色通道,对农民工讨薪案免除经济审查;推行经济困难告知承诺制,减轻群众办事负担;建立受害人保护与法律援助协作机制等多种方式,为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便民服务,让法律援助有“速度”更有“温度”。2024年,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57件288人次,接听“12348”法律服务热线电话280个,接待来访咨询663人次,其中,受理的农民工案件共170人次、为农民工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共381人次。
“法律援助+法治体检”,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城中区司法局积极搭建交流平台,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切实关注企业经营过程中潜在的法律风险、法律需求等内容,通过法治调研、普法宣讲、上门走访等方式常态化开展有针对性的企业“法治体检”活动。根据企业法律服务需求,遴选了政治强、业务精、能力强、口碑好、熟知企业法律服务的律师,建立了城中区法律服务队伍库,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助力企业纾困解难。在城中区新业态集聚先导区成立“城中区青年律师法律服务工作站”,利用青年律师专业的法律知识,发挥其积极性,通过与企业交流了解其需求和问题,从“法治体检”的角度,针对企业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指导、帮助企业完善合规管理体系,积极为企业防范法律风险提供法律意见。首批进驻律师为司法部选派到西部锻炼的二位青年律师。该园区法律服务站涵盖了法律服务、法治宣传、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公共法律服务职能。
仅2024年,城中区司法局组织律师到两面针、园区办、沿街商铺、风情港夜市商户开展“送法进企”活动4次,服务企业范围涵盖大型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参加区政府组织的“送法进企业、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助发展”恳谈会,为企业代表们进行法律咨询服务,并提供合理、高效的法律意见和建议,对企业提高法律意识,促进企业合规经营,防范和化解法律风险,提升企业竞争力,增强企业社会责任具有重要意义,受到了企业代表们的一致好评。
“法律援助+信访调解”,将求援事项化解于“萌芽状态”
城中区司法局坚持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人民调解方式化解当事人求援事项,减轻当事人诉讼成本,帮助当事人高效维权,避免损失。加强与政法各部门的协调联动性,安排律师到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法院、检察院、信访值班,提供专业法律解答并宣讲法律援助的政策规定,引导信访人通过法律渠道合法合理表达诉求。
“法律援助+法治宣传”,针对性开展宣传活动
城中区司法局注重创新法治宣传方式,积极开展“法援惠民生”系列主题宣传,及时在微信公众号、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平台,发布法律援助工作信息、视频等,和线下法治宣传活动“双轨”并行,在春节前后组织法律援助志愿者进园区、工地,“点对点”靶向精准普法,为劳动者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编印《企业法律法规应知应会》法治宣传小册子,在城中区企业服务月系列活动中发放给各企业,助力企业合法合规经营;以“法律七进”等主题活动为载体,开展“送法进社区”“送法进学校”活动60余次;“法律明白人”人员数量实现村(社区)全覆盖,村(社区)妇女主任100%担任“巾帼法律明白人”,环江民法广场等入选柳州市文化阵地地图。努力营造“人人关心营商环境,人人维护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傅永新、陶世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