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让这一片古老的地界充满生命力。
在姜文的电影《邪不压正》中,彭于晏饰演的李天然有一个爱好,就是在北平城的屋顶上跑酷。
灰瓦的屋檐成为一条分界线,其上是浪漫的理想主义,其下是现实的人间烟火。
现在,这种模式切换正被北京的年轻人玩得娴熟。
立春之后,虽然还有寒风阵阵,但还是挡不住他们举着咖啡杯上天台拍照打卡的热情,抬手敬白塔,致心中不卷不倦的纯真与浪漫。
红墙配白塔
最地道的北京味儿
红墙下飘着咖啡香,落地窗框住七百年白塔。
这里是北京文艺浓度超标的街巷宇宙——位于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的白塔寺街区,正在成为时髦青年的精神自留地。
从熊煮咖啡的露台到悠航鲜啤的落地窗,20余家特色店铺沿着东西岔胡同蜿蜒生长,法棍面包与卤煮火烧的香气在早春暖阳里奇妙交融。
“好逛、好看、好 拍、好吃、好喝”,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前来citywalk,打发闲暇时光。红墙+白塔的经典组合百看不厌,也舒缓着现代人形色匆匆的情绪节奏。
白塔寺街区一向是北京味儿最浓厚的生活社区之一,占地面积约37公顷。向南2公里是金融街,向东2公里就是故宫、景山、北海公园。
因为周围建筑物的遮挡再加上老城区不能停车,店铺陈旧等原因,在疫情之前,此处的白塔在名气上还是比不过北海公园的白塔,也没有成为社交平台上的“网红”。
2022年,西城区政府为了激活白塔寺文化IP,将白塔寺街区的东西岔胡同作为改造试点。
在之前疏解居民、减少人口密度、改造公共设施等基础工作之上大胆创新,引入网红店铺,这才有了今天的兴旺景象。
这两年,一部文艺片的公映让它进入人们尤其是文艺青年的视线,也让“白塔寺”彻底冲上社交平台的顶流位置。
它就是张律导演,辛柏青、黄尧、田壮壮主演的《白塔之光》,故事里辛柏青的角色就是一个美食博主,就住在白塔寺胡同里。
辛柏青所处的位置是“白塔寺东夹道”
田壮壮赏雪的地方是一家集西餐、咖啡、文创和酒店于一体的文化空间,名字就为“白塔之光”
1260年,来自尼泊尔的工艺师阿尼哥(ARNIKO)入仕当时的元朝,也带来了尼泊尔的艺术,他开创的“西天梵相”艺术流派对后世影响深远。寺中白塔就是他最优秀的作品,也成为中尼友谊的象征。
700年来,这座白塔成为皇城根下永恒的古典地标。
书局里吃火锅
打卡霍建华同款咖啡
从白塔寺东夹道走起,沿途首先看到的是许多网红店。
东夹道顾名思义就是道路狭窄,路西侧就是白塔寺景区,每周三上午前200名游客免票参观。
夹道入口处东侧就是一家有年头,24小时营业的白塔寺药店。
别看古香古色的店面似乎传统,保安捧着保温杯喝热水,但它已经被改造成年轻人必打卡的第一站。
它正面牌匾四个大字“货真价实”是老舍的夫人,画家胡絜青女士所写,平添文人气质。
店里面除了老市民熟悉的中药材、成药、问诊护理等等传统项目,还有针对“脆皮打工人”开发的一系列药饮、汤剂甚至美颜产品,还有将药店当成IP开发出一系列文创产品,比如“货真价实”的冰箱贴,萌宠手办等等。
在即将到来的寒假,药店还组织了针对北京小朋友的研学团,内容就是初识祖国传统医学文化。
逛完药店不用出门,它已经与霍建华打卡的耀咖啡实现空间共享,咖啡门口,写着“喜欢白塔,喜欢红墙”字样的红布帘迎风飘扬,就像白日里跳跃的火焰,看着有一种暖意。
而除了“白塔之光”天台,药店和耀咖啡共享的三层恐怕是看白塔最近的绝佳view。灰瓦的屋顶连成一片,像深邃的海,红墙像鲜艳的珊瑚,而白塔则是充满灵性的灯塔。
走出“耀咖啡”大概十步之遥的距离,又是一家网红咖啡店“Arabica%”。
除了同样可以在红墙根、上天台拍白塔的福利,它内部的建筑也很有特点,庭院上方是一个半椭圆形的穹顶,刚好嵌出一片天蓝。
走进店里就像步入一个有造型设计的“茶杯”,人在杯中坐,抬头望天,惬意得很。
沿着红墙继续走,路过一家 风铃茶室,就会看到“白塔书局”。
屋檐下挂着葫芦,随风摇摆,与头顶不远处白塔塔顶的塔铃遥相呼应,这里除了喝茶、喝咖啡,看书,还辟出一个院子可以吃火锅。
想象一下,火锅里热气腾腾,涮着鲜切的羊肉卷,饕餮之余,夜幕低垂,抬头看又是白塔,是不是也有一种此身有福的感觉。
吃得酣畅淋漓之后,可以继续逛着消食。
记得以白塔为标,从东往西走就不会错,很快就达到更多店铺集中的“宫门口东西岔口”,螺丝壳里做业态,在一个可以歇脚的中心小广场,四周又有几家城中有名的主理人特色店铺。
比如喝咖啡的有METAL铁手咖啡制造局;吃涮肉的有新京熹;吃中餐的有胖妹咪安装装吃西餐的有福福fufu、悠航;吃蛋糕西点的有姆们等等,甚至还有一家主打男士修容理发的店铺All City BarberShop。
不怕没的选,有不怕选错了,这些餐厅都是经受过年轻人的考验,能在白塔寺底下开张都有拿手的菜品。
它们因为白塔的存在而做出因地制宜的特色化改造,比如无论如何都要让客人能看到白塔,要有可以拍照打卡的点位。
从步入店里那一瞬间开始就有强烈的信号:别急,慢慢来,好时光值得。
走在白塔之光下
影子落在遥远西藏
从东夹道逛到东西岔口,最后走出胡同,以毗邻白塔寺本寺的“白塔之光”为终点,感觉就像走在电影故事里。
既能看到还没有搬迁的胡同土著居民生活片断,想象着他们日复一日在白塔之下的衣食住行;又能与金融街、CBD等繁华地段享受同样品质的消费服务,并且更多了一种且行且珍惜的舒缓步调。
阳光最好的时段从上午十点到下午四点,6个小时沉浸在此也不会觉得无聊。
其实,白塔寺的改造从三年前就开始了。
在保持原有胡同生态的基础之上,大胆创新,引入了许多主理人店铺,逐渐形成了一种自己的风格。让年轻人自在享受的同时,又有独特的业态,做到了居民生活和文艺范的平衡。
老房子、老的粮油店、杂货店和潮流店铺共存,有的老住户种上了瓜果绿植,还有的挂着鸟笼,路过时能看到有人在院子里涮火锅。
这些和前来打卡的年轻人、新开的咖啡店聚合在一起,形成一幅更加生动的当代北京图景。
这样的人情味儿和市井风情,和更加网红化、游客化的南锣鼓巷、隆福寺是完全不同的光景。
随着打卡人数的增多,也有人担心,怕它变成下一个南锣鼓巷。
希望越来越红的白塔寺街区,能够继续保持它原有的生活气息。
让胡同继续呼吸,才是真正的人间烟火。
文:钱德勒
编辑:海带
图片:钱德勒、摄图网
©外滩TheBund
/ /
/ /
/ / /
/ / /
/ / / /
/ / /
特别企划
外滩 X AIGLE/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