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记者 赵生杰 通讯员 谭飞 孙楚)“法官,感谢你,让我见到了孩子......”6个月未见到孩子的申请人韩雨眼眶含泪表示感谢。近日,西安市鄠邑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在执行一起涉抚养权强制执行案件时,利用法院设立的“亲子活动室”和发放《执行程序中关爱未成年人提示》,成功消除了孩子与母亲之间的隔阂,也解开了长期缠绕在两家人心中的芥蒂。
韩雨与刘鑫在2023年经法院判决离婚。离婚后,由于孩子抚养权问题,双方之间矛盾很深,韩雨除了偷偷在学校外远远看一眼孩子,再也没能和孩子说上几句话,无奈之下,便向鄠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不见,明明最近没在家,没法见他......”执行干警谭飞在联系被执行人刘鑫后,刘鑫情绪很不稳定,拒绝了韩雨的请求。明明的奶奶也故意设置障碍,为执行工作增加了难度,一度使案件陷入了僵局。
谭飞以“耐心劝导走在前”的办案思路,从双方的经济状况、亲子关系等角度给刘鑫及家人做了大量思想工作,经过耐心细致的劝说,深入地析法明理,刘鑫及其父母最终同意韩雨来看孩子,但是要求把欠付的抚养费一并给齐。
“依法探望孩子是你的权利,按时履行抚养费也是你需要履行的义务,我能理解你的委屈,但是权利和义务也需要对等,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通过展示孩子的照片和动情的劝说,在谭飞积极的劝导下,韩雨终于放下了与刘鑫赌的那口气,同意一次性补齐拖欠的抚养费9600余元。
本以为就此可以顺利化解这起纠纷,可是没想到波折又起。
由于明明长时间未与妈妈共同生活,对韩雨产生了陌生疏远的情绪,根本不肯离开爷爷奶奶,众人一筹莫展之际,谭飞提出可以利用鄠邑法院的亲子活动室,通过玩玩具、沙盘游戏等,帮助明明调整情绪,消除母子之间的“陌生感”。
随着玩具的舞动,亲子活动室中不断传出笑声,明明牵起了妈妈的手,韩雨的眼中也闪烁着欣慰的泪光……
见此情形,谭飞也顺势给韩雨和刘鑫分别发放《执行程序中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告诫双方虽已离婚,但仍是孩子的父母,要在生活中保持平静和理性,不能把子女作为赌气的“筹码”,一定要多加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给予足够的关心和陪伴。
“回去后我一定好好看这份提示书,尽到做父母的义务,给明明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尽量不让大人之间的矛盾影响到他,让他能够健康成长。”刘鑫承诺道。
今年来,在涉家事案件执行中,鄠邑法院始终坚持“子女利益最大化”原则,从最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保障子女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综合考量情、理、法等因素,充分利用“亲子活动室”等特色场地,以情释法,将孩子受伤害的可能降到最低,让执行更有温度。(文中当事人名字系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