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甄 瑶
编辑|李国政
出品|帮宁工作室(gbngzs)
《哪吒2》再破纪录。
2月19日,据灯塔专业版数据,《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票房达到125亿元,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第一名,在全球影史票房榜上也升至第八位。
“魔童”哪吒用风火轮点燃的不仅是银幕,而且是一段属于中国电影的传奇——从中国银幕到全球榜单TOP10,让好莱坞统治多年的领地(参数丨图片),开始有了一丝裂缝。
这部电影的成功绝非偶然,它引发各行各业思考和学习,汽车行业也不例外。
也是在18日,在2025领克商业合作伙伴大会上,领克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林杰将《哪吒2》作为重点分享案例,号召经销商集体学习这部电影的爆款秘诀。
“做动画真的很难,正是因为难,才值得去做。这句话又何尝不是映射了当下汽车行业的生存哲学:越是艰难处,越是破局时。”在林杰看来,汽车行业想打造属于自己的“哪吒2”,需要从相信年轻人、资源整合、口碑裂变、把握时机等4个方面入手。
在《哪吒2》与汽车品牌的联动中,坦克尤为突出。作为《哪吒2》在汽车行业唯一官方合作伙伴,坦克品牌以“哪吒驾到一定红”为主题,与影片深度绑定,实现品牌与电影IP的相互赋能。
随着《哪吒2》票房突破百亿,坦克品牌乘胜追击,推出20辆坦克400汽/柴油版抽奖活动,助力影片冲击全球影史票房榜前五。
125亿元票房和耀眼的排名成绩,证明了《哪吒2》爆火。它成功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汽车界纷纷研究和思考。
眼下,汽车行业的竞争白热化,各品牌不分中外,都在奋力寻找突破点。在很多汽车人看来,爆火的《哪吒2》中,藏着汽车品牌破局的关键密码。
为此,帮宁工作室采访对多位行业资深人士,他们认为,车企学《哪吒2》做爆款,发力点主要在4个方面:
其一,文化破界。汽车行业要打破“舶来品”的认知枷锁,利用本土文化叙事,赋予产品独特的文化内涵,让消费者从心底产生文化认同与情感共鸣。
其二,技术破壁。以硬核的技术创新,实现车型差异化竞争。
其三,用户破圈。通过数字化营销和生态运营,重构人车关系。
其四,出海破局。打造从车型到品牌、从渠道到文化的全链条竞争力。
他们认为,《哪吒2》的成功,从本质上看,是“文化内核+技术实力+用户思维”三位一体的胜利,这为汽车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破局思路。
特别是自主车企,唯有将文化自信转化为产品自信,将技术优势升维为体验优势,中国汽车品牌才能在全球市场“逆天改命”。
深挖本土文化
“《哪吒2》代表中国文化兴起,是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的一个释放。”知萌咨询机构创始人兼CEO、知名趋势战略营销专家肖明超指出,从技术层面来看,它代表中国动画电影实力已媲美好莱坞,表明国风元素与东方文化叙事崛起。
他进一步表示,过去,全球动画市场多是复仇者联盟、迪士尼的天下,东方文化影响有限。但从原神游戏、《黑神话:悟空》到《哪吒2》,能看到东方美学叙事与新中式文化认同感逐步兴起,这对传播中国文化意义重大。
反观汽车行业,很多车型的设计、研发、美学表达及产品,也蕴含东方智慧。尤其是在电动车场景应用开发和产品创新方面,很多体现了中国文化与东方叙事的崛起。
这意味着在汽车品牌、营销和产品运营方面,车企除了提升产品力外,还应注重塑造和传递文化力,围绕汽车的美学与文化价值做延展。比如,在汽车营销中,可以结合国风元素与中国文化,进行现代化表达,就像《哪吒2》那样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表达发挥到极致。
国科新能创始合伙人方建华认为,DeepSeek和《哪吒2》是辉映中国国运与民族自信的两座时代灯塔——它们让世界真切领略到,中国在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深度融合方面,能爆发磅礴潜力和无限可能。
“而且,DeepSeek与《哪吒2》的成功,只是冰山一角,未来还有更多的传奇等待中国人去书写。”他说。
商汤绝影CFO张君毅则表示,《哪吒2》《大圣归来》《黑神话:悟空》的成功表明,要先盘活传统文化资源,“别总想着另起炉灶”。
“做品牌要有长期主义,不迷信,勇于颠覆。”张君毅分析道,“这些作品拓展了传统故事,却保留核心精神与内容,还能与用户、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像‘我命由我不由天’以及角色间的情感关系,都能打动人心,这远比单纯炫技重要。”
多位业内资深人士均认为,车企学习《哪吒2》想做爆款、成顶流,关键要深度挖掘本土叙事,全力打造差异化价值。这不仅是塑造别具一格的品牌形象的高效路径,也是增强用户认同感与忠诚度的有力抓手,能让品牌在用户心中留下深刻且独特的印象。
中国传统文化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仅从设计角度来看,《哪吒2》将中国神话元素与现代价值观融合,赋予传统IP新的生命力。
车企可借鉴这一思路,大胆地将中华文化符号(如山水意境、传统工艺)融入设计语言。已有案例中,像比亚迪的“龙颜”设计、吉利的“涟漪”中网,以及尊界S800的“天地人和”设计理念等,就是独特的东方美学标签,能提升其品牌文化自信。
打造核心竞争力
《哪吒2》是“中国超级工程”。“就我所知,没有哪个项目达到《哪吒2》的制作水准。”可可豆视效开发邓春喜说。
可可豆执行制片刘潘介绍,仅“洪流对撞”视效就花了一年半。动画团队运用粒子系统模拟动态,再将粒子替换成角色。每个角色还不一样,有摇旗呐喊的,有挥舞小刀往前冲的……一个角色是4个像素格,2亿人相当于8亿个像素格在同时动。
《哪吒2》的制作难度前所未有。然而,正如《哪吒2》导演兼编剧饺子坦言:“难做的事都是人做出来的。”这份迎难而上、精益求精的精神贯穿影片制作全程。
“产品力依然是第一位。”在肖明超看来,《哪吒2》的许多动效、剪辑与镜头,都历经一年多的匠心雕琢,表明把工夫花在产品力上,才是赢得市场的根本。
这对于汽车企业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在汽车行业,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赛道,突破核心技术、构建技术护城河,是车企立足的根本。车企需聚焦电动化、智能化等关键领域,通过自主研发打破“卡脖子”瓶颈,提升产品竞争力,正如宁德时代麒麟电池在电池技术上取得突破、华为ADS 3.0智驾在智能驾驶领域展现领先实力。
《哪吒2》告诉汽车行业,打造核心竞争力,产业链协同合作更为关键。
导演饺子的大学专业并非电影而是医生,但对动漫的热爱,让他走上了电影制作的道路。
这位非科班出身的导演,用时5年创作《哪吒2》,制作了1900个特效镜头,有138个中国公司参与制作、4000多位从业人员合力托举,几乎整合了整个中国的动漫资源——是中国动画人用坚持不懈的“死磕”精神,造就了《哪吒2》的传奇。
▲《哪吒2》导演、编剧饺子
“要相信敢干敢为的年轻人,一定要唯才是用。不要过度看他曾经的资历是什么。人选对了,就成功了一半。”林杰认为,资源整合这项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完成一项使命的过程中,要学会整合资源,且遇到风险时及时调整。
肖明超的观点与之不谋而合。他认为,中国动画电影的成功,离不开生态链与价值链协作;当下,中国汽车要在新能源赛道实现全球领先,同样需要整个产业链协同合作,形成共同体。
“中国汽车品牌应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构建更好的协同生态。就像《哪吒2》片子有4000多人参与创作、138家公司协作才获得成功,任何产业的成功都是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成功,并非单点突破。”肖明超说。
聚焦个体需求与情感共鸣
《哪吒2》从年轻人的个人叙事角度引发共鸣,给当下车企的营销和品牌塑造带来很大的启示——应摒弃宏大叙事,聚焦个体的纠结、迷茫与挣扎,比如哪吒从自我否定到自我肯定的内心历程,代表个人叙事时代全面来临。
“汽车品牌需要思考如何走向个人叙事、重构品牌叙事。”肖明超说,“从去年雷军发布小米SU7,到众多汽车高管下场直播,都标志着‘情绪叙事’‘个人叙事’新时代到来,每个品牌都要找到与用户的连接点。”
张君毅则从多个维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涵盖用户共鸣、头部效应、爆款策略以及精准营销等方面。
“对品牌而言,树立自身独特的IP形象、建立品牌自信、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是重中之重,切不可盲目迷信大品牌的光环和明星代言的效果。”张君毅认为,光讲述老故事,不一定收获成功;明星未必能带动票房或者产品销量,产品力才是决定品牌成败的核心要素,而产品力主要体现在两个关键层面——技术与情感。
以华为与各汽车集团的合作为例,其成功既依托先进的技术,也离不开与用户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结。不过,随着时间推移,用户可能出现品牌审美疲劳,一旦车型在技术和设计上缺乏领先优势,用户的关切度会下降,销量便会随之变化。
针对短视频直播领域,张君毅认为,如今不少车企高层喜欢做直播,但《哪吒2》没做却依旧有影响力。直播短视频虽有吸引力,但只是末节并非根本。借助互联网手段吸引用户固然可行,但传播的信息内容以及呈现形式才是关键。
现实中,很多汽车高管在直播时,讲述的内容过于宽泛、缺乏重点。有些高管自身能力并不差,却缺乏吸引粉丝的能力,这种情况下,即便耗费大量精力直播,也难以提升销量。
另外,车企老总们越来越重视一时的网络互动,却往往忽视了长期的品牌革新与品牌调性塑造。
还有汽车周边。
《哪吒2》票房大获成功,周边产品自然成绩不错。再看汽车行业,不少车企在进行IP周边合作时,往往供货不足,原因主要是在一开始并未将周边产品视为核心盈利点,其目的还是卖车。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周边产品质量不佳或者设计缺乏吸引力,反而拖累车企的品牌形象。
张君毅还提到,如今市场中普遍存在头部效应,就像《哪吒2》火爆,在一定程度上离不开国家宣传力量推动。
但应注意,这背后的代价是它者黯淡。其它影片,像《封神》《蛟龙行动》以及《唐人街探案1900》,本应有更出色的表现,却因《哪吒2》强势崛起,被抢走了大量关注度与票房份额,在电影市场败下阵来,很多只能勉强维持。
这提醒汽车企业一定要注意头部效应——打造一两个爆款车,远比推出十几款普通销量的车型更为重要,并非“多生孩子好打群架”。比亚迪规模大,可以多车型发展,但那些资源有限的企业,应当注意头部效应、聚焦细分市场,集中力量做好几款车,如果想讨好所有消费者往往会适得其反。
从品牌发展来看,华为系“四界”、小米汽车在各自领域取得很高成就,特别是小米汽车,注重产品与品牌打造,以高性价比和出色的舆情管理,在市场上异军突起,建立领先优势。
它们和电影《哪吒2》类似,都是凭借自身成功,激发了民族自信心。
当下,汽车营销活动数量激增,但质量下滑,精准营销愈发关键。它要求车企负责人有专业功底和敏锐洞察力,不然容易“画虎不成反类犬”。
要想实现精准营销,汽车企业需深入了解目标受众,依其需求、兴趣和痛点打造匹配的内容。新车投放的时机也很重要,像《哪吒2》在春节档上映,就兼顾了合家团圆、小朋友放假等时机,满足了不同年龄段的需求。
另外,汽车企业要给营销团队充分授权,让专业人做专业事。《哪吒2》成功的关键,在于导演饺子获得投资人信任与创作授权,自己也成为投资人,得以大胆创新。在实际中,很多汽车企业把没营销经验的人调岗做营销,还担任要职,很可能导致相关工作缺乏专业性和创新性。
拓展全球市场
2月13日,一张《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巨幅海报,悬挂在澳大利亚悉尼一家商场内,吸引了众多目光,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尽管《哪吒2》火爆,但其票房结构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超过90%的票房收入来自中国本土市场,在海外市场的推广过程中遭遇了不少挑战。
有网友对此表示不满,认为艺术应该无国界,而市场竞争也应该公平自由。
一名外国网友发帖说:“《哪吒2》是首部在单一市场突破10亿美元的电影——这是创造历史的时刻!”该帖子浏览量已超360万,引发全球影迷热议。
好作品终会赢得全球观众认可。《哪吒2》于2月13日起,在澳大利亚、新西兰、斐济、巴布亚新几内亚上映;14日登陆美国、加拿大院线;19日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更广泛上映;20日于北美上映……
这部电影在海外势如破竹。其实,中国汽车的全球化路径与之有相通之处:以技术为根基,以文化为桥梁,以渠道为网络,以生态为后盾。
从《哪吒2》在海外受欢迎的原因来看,中国汽车出海,要摆脱“硬件输出”的思维局限,打造从产品到品牌、从渠道到文化的全链条竞争力。
“坚持自主,是战略方向上值得借鉴的要点,但调和海内外市场品味差异是发展难点。”理特管理顾问合伙人桂灵峰指出,汽车行业也是如此,单纯输出国内爆款到海外,难有长远成就,关键要从自主“国潮”出发,挖掘国际市场共通的用户诉求。
在深圳市联合车展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余胜峰看来,《哪吒2》输出中式文化新“价值观”,在世界电影榜单中脱颖而出,这与中国汽车类似。近年来,中国汽车借新能源和智能化改写了世界汽车史,树立了新“驾值观”,重新定义了好车价值体系。
“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车展将举办《中国有好车》活动,通过静态、动态多场景,展示国产好车及其蓬勃发展的趋势。”他说。
资深汽车分析师钟师称,随着中国车企往国际化发展,未来或许针对欧洲等特定海外市场开发适配车型,已有部分车型在设计时就考虑到这一点。有些车型适合拉美、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市场,还有些在中国表现普通的车型,却可能在别的发展中国家正好满足需求。
所以,研发车型时应综合考量,力求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
挖掘还在继续,思考还在拓深。《哪吒2》现在取得超125亿元票房,无疑如一针兴奋剂,注入到中国各行各业的脉络之中,也带来很多宝贵的启示,尤其是对当下正在苦苦寻求转型升级的汽车行业。
(沈天香、杨璐、杨玉科对本文亦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