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枣庄市市中区各中小学迎来充满科技感的开学季,依托于区域智慧教育项目建设,人工智能创新教育、智慧课堂、个性化学习手册等智慧教育产品全面融入教学场景,绘就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图景。

AI助力教学,打造全场景智慧生态

在枣庄市市中区实验中学,开学第一课充满了未来感。在人工智能实验室里,信息教师杨炎借助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创新教育产品,融合图形编程技术,为同学们带来了充满趣味与挑战的编程学习体验。整节课以人工智能发展史为引入,呈现人工智能在生活中的应用,紧接着以图形技术为依托,以平板为载体开展编程授课。过程中,小飞飞机器人作为学生的编程伙伴,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通过编写程序,让小飞飞进行拍照、走路、语音输出等活动。智能小车的加入,更是为课堂增添了科技魅力,同学们通过编写程序,操控智能小车完成各种复杂任务,如沿着特定路线行驶、躲避障碍物、完成物品搬运等。


“通过直观的图形化模块代替复杂代码,降低编程门槛,让零基础学生也能轻松上手在趣味任务中逐步掌握编程思维,学会用编程解决实际问题。”杨炎介绍道。


体育教学的开学第一课同样有着人工智能的身影。“刘俊昂,142次,80分。”操场上,全班同学正在进行一分钟跳绳,通过智慧跳绳设备,运动数据实时传输至教师智能终端,不仅让教师快速了解学生的运动情况,还可根据系统生成的报告调整训练计划,体育教学的精准性和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


在教研层面,AI同样为跨校沟通提供便捷。开学伊始,学校便与其他兄弟学校通过AI教研平台,开展了一场线上教研。两校教师打破空间限制,就新学期教学工作展开研讨,共同推进课堂教学优化改进,促进信息化教学的应用与创新。

个性化学习手册,让每个学生“被看见”

在枣庄市第九中学,高一英语学科组长周红利正在指导学生分析刚刚下发的个性化学习手册。在这本手册上,系统根据学生的检测结果,详细解析题目的错误原因,标注出知识薄弱点,并精准推荐练习题。


周红利介绍道:“从2024年9月份以来,我校高一英语依托大数据精准教学系统,对学生进行单元检测和学情分析,并且为每一位学生推送个性化学习手册,提供了定制化的学习路径和丰富的学习资源。这种有针对性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夯实基础,同时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成就感,为老师精准备课,因材施教提供有效参考。”


正如校长李婷所言,学校通过个性化学习手册,实现了分层作业的指导闭环。“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通过分层作业明确薄弱处,并且提供相应的解析和变式训练,解决了学生自主学习无从下手的难题,帮助学生实现针对性巩固和提升。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个性化学习手册则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帮助他们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进一步满足其个性化发展需求。”

技术赋能教师,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

在枣庄市市中区永安镇中学,智慧课堂系统已经成为每位老师开学第一课的必备“助手”。在七年级四班,班主任杨红轻点智慧黑板,调出教学资源,并及时推送到学生终端上。“智慧课堂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库,我在备课的时候,就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杨红介绍道。


课堂中,基于智慧课堂系统开展实时互动测验成为常态。教师发布题目后,学生通过学生智能终端完成答题,答题数据实时同步至教师智能终端,系统自动分析,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课后,大数据精准教学系统整合作业、测验等多维数据,为教师提供学情分析报告,辅助教师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指导。


从创新教育到个性化学习手册,从智慧体育到智慧教研,枣庄市市中区以技术之力打破校际资源壁垒,通过数据流动和资源共享,让城乡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