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如东县出发到沭阳如东中学崛起,从800学子起步到5400学子同台逐梦,花甲之年再挂帅,他银发丹心“干一事,成一事”……
作者 | 本报记者 韩世文
孙陆培
花白的头发,挺拔的身姿,矫健的步伐……新学期刚刚开始,与共和国同龄的“校长爷爷”周桂官,便又开始在江苏省沭阳如东中学的校园里每天1300多级台阶、2万多步的“走动式”管理。在6栋教学楼、百余间教室之间,他爬楼下梯、穿廊过厅,走进5000余名师生的视线里,也走进他们的心里。
这样的行走,周桂官从2009年底退而不休、披挂上阵奔赴江苏沭阳创办沭阳如东中学开始,已经坚持走了15年,不仅走出了一位银龄校长教育帮扶的使命感,走出了一所崛起名校的精气神,还走出了“吃苦”精神的高度,走出了成千上万师生成长的幸福感。
银发担当,激活沭阳教育一池春水
“把优质教育办到老百姓家门口”是周桂官从如东赴沭阳支教的初心。2009年底,时任江苏省如东县教育党工委书记的周桂官刚刚办理退休手续,就接到一份特殊的使命——如东县委、县政府委派他赴沭阳支教。彼时的沭阳作为江苏省人口第一大县,基础教育体量全省靠前,但因优质教育资源匮乏,成为省内教育“洼地”,家长对当地教育信心不足且缺乏信任。
面对一张白纸般的起点——没校舍、没教师、没学生,这位做过县委办主任、担任过教育局局长、时年60岁的老人毅然“披挂上阵”,带着如东教育的火种,率领首批18名支教名师,在稻田环绕的荒地上从零起步创办沭阳如东中学。那时候他奔走在工地,催进度、看质量,6个月瘦了10多斤,跑烂了3双鞋……2010年秋,学校12万平方米的校舍如期建成,首届18个教学班顺利开课。
回顾最初的创校岁月,周桂官感叹建校不易、塑魂更难。为了使新教师适应新学校,他把40名新教师送到江苏省如东高中进行了一个月的岗前培训。
“优秀是‘逼’出来的,也是奋斗出来的。”为此,周桂官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肯钻研、特别善协作、特别讲奉献、特别勇担当”的“五个特别”精神立校,带头践行“学生在,校长在”的承诺。每天清晨6点到校,深夜10:40离校。“周校长的办公室在走廊里。”教师们总是这样感慨。
在他身后,为了支持第一次当校长的老伴,周桂官的夫人樊志瑾,这位从如东高级中学党委书记兼副校长岗位上退休的特级教师,次年也来到了沭阳如东中学,她还在日记本上写道:“我必须和桂官一起,把办好学校的责任扛起来。”
与周桂官年龄相仿的特级教师于树华受到周桂官“创业”的感召,即将退休的他也走进了沭阳如东中学。没想到最初计划的支教三年,在一个又一个三年的“挽留”中坚持到了现在。其间,为了方便照顾90多岁高龄的父母,在周桂官的叮嘱下,独生子于树华将老人接到了学校生活……“我的余热只是涓涓细流,尽其所能,流入古老的沭水”。
15年来,在沭阳、如东两县《教育交流合作框架协议》牵引下,由周桂官带领,先后有72位优秀教育人走进沭阳支教。而沭阳如东中学也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成为苏北教育高地,并且催生了“南北合作、筑巢引凤、雁行引领、鲇鱼效应”的沭阳教育模式。正如沭阳县教育局局长王晓燕所言:周桂官校长带领一所学校扭转了一个区域的教育命运,激活了沭阳教育的“一池春水”。近年来,当地通过城乡“学校联建”工程,新建、改扩建学校20余所,不断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价值引领,再造一个“如东”新家园
“好校长要有思想,更要有贯彻到底的决心。”周桂官对此深信不疑,他始终认定教师的成长是教育振兴的核心所在。为此,学校提出“五者合一”的教师发展理念,全力倡导教师努力成为“忠诚爱国者、勇于担当者、终身阅读者、深度思考者、永远运动者”。围绕此理念,学校精心设计并实施了“五个一”竞赛活动,涵盖评选新时代好教师奖、开展学科融合能手竞赛、组织“终身阅读者”评比、举办命题能手比赛、进行健身运动评比等方面。
“精神可以立校,吃苦可抵万难。”周桂官以身作则,将“五个特别”精神融入日常,一年到头“泡”在校园。教师纪小苏深有感触地说:“周校长的认真让我们丝毫不敢懈怠,时刻提醒大家要给学生呈现最精彩的课堂。”
教师崔映龙表示:“他虽然要求严格,但对人又很宽容。”年级主任胡锋训回忆起自己曾因成绩未达预期而深感愧疚,但周桂官的暖心宽慰让他感念至今:“只要做事,就难免会在‘错’中前行,这恰恰是成长的必经之路,除非你选择不做事。”这番话让胡锋训深受触动,他将这份宽容与鼓励又传递给了学生……
为了更好地激励教师,周桂官先后12次将奖金和个人部分积蓄捐献出来,设立“周桂官教育奖励基金”,累计捐出2115万元,其中奖励优秀教师716人次,帮助困难学生200多人次。
在周桂官眼中,教育是“有温度的事业”。因此,在沭阳如东中学“有困难找校长”成为一种文化。从教师子女入学到家属就医,他事事亲力亲为,甚至为教师协调住房、照顾老人……
“周校长把学校变成了家,他就是那位大家长。”青年教师许小姣回忆,周桂官关心她的人生大事,做了她的“红娘”,还在婚礼上登台证婚。而许小姣也对学生关怀备至。班上一个女生半夜突发疾病,许小姣接到电话后立刻赶到学校将她送往医院,并一直陪伴在身边,直到家长到来。
教师庄露芳曾因病几近失声,一度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绝望,周桂官知道后登门鼓励:“什么时候想上班都可以,学校永远是你的后盾。”
教师姚小翔初入职时,周桂官亲自指导其制定成长规划;青年教师李兰权赴任新校长前,周桂官为其系好“两粒纽扣”:一系仪表,二系担当。
“他教会我们,教育不是蜡炬成灰,而是彼此成就。”教师们对此深以为然。教师姚利在家中老人手术后,听取校长建议将老人接到学校照顾,周桂官还帮忙协调,将她的宿舍换到一楼,解决了她的后顾之忧。姚利将这份感恩化作对学生的爱,她班上有学生学习基础差,对学习失去兴趣,她便利用周末时间为他补课,还不断鼓励他。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个学生的成绩有了明显进步,对学习也重新充满热情。
让教师充满拼搏力量的“秘密”,还有写满“暖心”祝福语的生日贺卡——每个教师过生日,周桂官都会亲手书写贺卡,15年间送出超过5000张。教师顾新梅一度因严格管理而被学生疏远,周桂官通过生日贺卡传递价值,又在持续的“点赞”声中“一次次点亮”她的人生。从“教育就是让学生学寒梅在天寒地冻之中独自绽放是何等坚强高洁”到“创新教学方法,融入情感教育”,如今的顾新梅已是学生口中的“顾妈妈”,所带班级从垫底逆袭至年级前列。
正是这种严慈并济的管理与温暖如家的氛围,让学校成为教师成长的沃土,10余年间先后涌现出3名特级教师、4名教授级高级教师、3名宿迁市名师、1名全国模范教师和140多名市县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当初支教的“72贤”至今依然有20多位坚守沭阳,当地教师更是将学校视作“价值高地”,因为在这里能“找到教育的意义”。
智慧行走,“让师生看见”的温暖力量
“课堂要解决问题,不能解决问题的课堂不是高效课堂。好问题才能成就好课堂。”仔细观察教师的上课状态,关注学生的听课态度,用“正”字记录教师的提问次数……从学校开学第一天起,周桂官就坚持“一线作战”,每天巡课,3个年级、100多个教学班,10多年从未间断。
周桂官常说:“教育就是让校长看见师生,让师生看见校长。”他用这种“走动式”教学管理,拉近了与师生的距离。他的听课笔记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教师每节课的优点与不足,以及他对教学改进的思考和建议。
正是在无数次巡课、听课、评课与研讨中,他先后3次推动课堂教学改革迭代升级,引领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式,显著提升了学校办学品质,也为学校培养出一大批优秀教师。
从限制教师讲授时间的“301515模式”(讲授不超过30分钟、互动不少于15人次、练习不少于15分钟)1.0版,到注重“问题牵引、情境设计”的2.0版,再到“价值导向、涵育素养”的3.0版,周桂官不断打造有根、有思、有智、有力、有品、有光的课堂,“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地方”。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许大成清晰地记得,正是基于课堂改进的定向观察,周桂官总结教学工作,以翔实的数据说话,对每一位教师的课堂改进娓娓道来,让他们深受启发。
在办学过程中,学校始终秉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办学理念,坚持平行分班、捆绑考核,教师更是积极践行“从最后一个班级抓起、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的“托底行动”。
“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为此,周桂官带领班子成员深入一线研究推进每个年级、班级、学科以及教师的落实方案,为“临界生”制订了“四个一”计划(一次提问、一次谈心、一次面批、一次发言)。在周桂官的带领下,学校教师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沭阳如东中学第一届学生刘振环的母亲起初对大女儿的入学选择有些犹豫,但在孩子的赞不绝口中,妹妹、弟弟也先后进入沭阳如东中学就读,并双双考入清华大学。现在姊妹每次回家都要去学校看望他们的校长。
沭阳如东中学也在持续发展中迅速崛起:从最初800人扩至5400人规模,高考成绩连年攀升,2024年1729人参加高考,特殊类招生控制线突破90%,创下宿迁最高纪录。“低进中出、中进高出、高进优出”的承诺让更多家庭看到了希望。
心灵共振,照亮人生路的“最帅校长”
“教育是良心活,只要还能走,我就要守着这群孩子。”在沭阳如东中学,周桂官被学生称为“校长爷爷”,他像一束光照亮了许多学生的人生之路。
患有先天性脑瘫的孙月曾面临上学的种种窘境,是周桂官无数次为她点赞“你真棒”,帮助她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因为孙月使用轮椅不方便,周桂官特意把她所在的班级调到靠近女厕所的楼层;还专门协调一间一楼的校舍,让她母亲住进学校照料……2023年高考,孙月以超出一本线32分的成绩被南通大学录取。那一刻,孙月的心无比明亮。
2017级学生小刘因家庭变故厌学,樊志瑾通过书信沟通助其重燃信心,最终考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有学生因户口问题险些错过高考,周桂官出面协调,班主任带着家长奔走多日,终于在报名截止前办妥手续。家长捧着户口本泣不成声:“太感谢周校长的关心帮助了!”
10多年来,周桂官带领团队先后为30名在校孤儿学生承担包保责任,每逢春节前夕,他们都会向这些学生发放贺岁红包,让孩子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如今这些学生都考上了理想的大学。现在中山大学读研的马志榕回忆起母校的上学经历时感慨道:“周校长常说的有困难找校长,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份承诺,他把这份承诺落实到了点点滴滴中。”
在2015年庆祝教师节大会上,当时全校所有班长为周桂官送上了一张手工制作的“奖给周桂官同学——最帅校长奖”奖状。这张手工奖状,凝聚着全校师生对“校长爷爷”的敬和爱。
如今,“最帅校长”周桂官正带领沭阳如东中学迈向“高品质科技特色高中”的新目标。有人问他何时休息,他指着“担当石”说:“朱熹讲‘担当’是‘负山而行’,我这辈子就爱扛起办人民满意教育这份责任。”
伴随着2023年7月教育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其中银龄教师支持基础教育行动聚焦基础教育提质扩优,更让周桂官信心大涨,他计划至少在沭阳干满20年。更令他欣慰的是看到更多年轻教师接过接力棒:“教育不是一个人的孤军奋战,而是一代代人的接力长征。”
从青丝到白发,从如东到沭阳,周桂官用15年支教生涯诠释了何为“大先生”的深刻内涵。正如江苏“时代楷模”颁奖词所言:周桂官“以校为家,以生为子,以苦为乐,以担当为信仰,在苏北大地树起一座教育丰碑”。
感谢阅读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不错的话
欢迎【关注】&【转发朋友圈】
来源 |《中国教师报》
编辑 | 白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