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顺市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四在农家·和美乡村”为载体,不断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治理水平和乡村建设水平,奋力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

“三主三特”产业兴

青山连绵起伏,牧场广袤无垠。一头头健壮的牛儿悠然自得地吃草。日前,记者在关岭自治县断桥镇后寨村关岭朋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肉牛养殖场里看到,养殖大户郭佳孟忙碌有序地照料着肉牛。



关岭自治县断桥镇后寨村肉牛养殖场

“参与‘28安心养’模式养牛后,我通过公司向工商银行贷款200万元购入牛源和饲草,缓解了养牛过程中缺乏资金的难题。”郭佳孟告诉记者,安顺众鑫牛源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提供优质牛源、供销服务和技术指导,实行订单养殖、保价回收,解决了技术、销售等后顾之忧,让他得以安心养牛。

为破解肉牛养殖中的融资难问题,2024年初,我市积极探索肉牛产业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创新推出肉牛产业“28安心养”模式。截至2024年底,我市发展肉牛产业“28安心养”1065户,投入肉牛产业到户奖补资金1.51亿元。

2024年7月6日,镇宁自治县六马镇的特色水果蜂糖李,迎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从贵阳经过2个多小时空运抵达泰国曼谷,成功实现蜂糖李出口零的突破。据统计,2024年镇宁蜂糖李产量达8.46万吨,产值达39.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3%、14.1%,成为全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典型案例。



蜂糖李挂满枝头

以茶兴业、以茶兴县。普定县立足资源优势,将茶产业确定为主导产业,依托“朵贝茶”品牌,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茶园建设,以茶产业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2024年,“朵贝茶”入选2024中国好绿茶大会推荐区域公用品牌,全县茶园面积达9.7万亩,其中投产面积6.9万亩,产量达到5000吨,产值8.04亿元。

围绕“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安顺坚持做好“土特产”文章,大力推动“三主三特”产业(“肉牛、茶叶、中药材”三大主导产业,“蜂糖李、金刺梨、生态渔业”三大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3975家、家庭农场1812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71家。2024年农村集体资金总额4.95亿元。

文明乡风气象新

近日,“四季普定·文城之冬”屯堡文化展演暨普定县第九届屯堡花灯地戏大赛在普定县马官镇举办。“春节期间,进行地戏表演和花灯表演是多年的老传统了。”普定县文联副主席蒋文武说,举办此类活动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



普定县举办第九届屯堡花灯地戏大赛  鲁开伟 摄

安顺市不断完善市县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精彩纷呈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一年来,全市策划和组织开展系列演出及惠民文化活动1700余场,惠及200余万人次。

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不仅回应了群众的文化需求,也展现了乡村文明的崭新面貌和生机。如今,走进安顺广大乡村,文明之风劲吹,文明之花竞相绽放。



紫云自治县猴场镇小湾村开展文明评议

在西秀区七眼桥镇本寨村,通过讲好“四知堂”家风家训的故事,构筑弘扬文明新风阵地。

为有效激发村民投身村级事务的热情,紫云自治县猴场镇小湾村积极探索出“文明评议”机制。通过对家庭文明行为实施“加减分”举措,有力推动基层治理工作提质增效,村民踊跃参与,形成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良好局面。

生态宜居家园新

“以前村子里的厕所都是旱厕,推行‘厕所革命’后,每家每户都自己修建了厕所,既卫生又方便。”普定县马场镇落龙村村民袁德其说。

近年来,安顺市把“厕所革命”作为改善群众生活质量,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重要抓手。2021年至2024年,全市完成农村卫生厕所整村推进252个村,农村户厕改造72136户。



村民将处理后的生活污水用于浇灌花草

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有效阻断生活污水直排河流,2024年7月,平坝区白云镇邢江村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污水治理重点项目,铺设污水管网4000米,新建180口污水井,构建起一套系统的污水收集处理体系,为邢江村的水环境改善和乡村生态振兴筑牢根基。

走进西秀区旧州镇把士村,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街道,错落有致的乡村民宿,处处彰显着乡村新貌。



西秀区旧州镇把士村乡村民宿

由于紧邻旧州古镇景区,把士村充分利用自身地理环境优势,整合农户闲置房屋,重点打造度假民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2024年旅游旺季,31家乡村民宿500个床位全部住满,累计接待避暑旅居客1500余人,全村旅游创收360余万元。

2024年,安顺市按照“四清两改四严禁”标准,发动群众建设和美乡村,陆续建成茶岭、浪塘、高荡等一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典型村寨。指导县(区)有力有序开展示范创建,上报备案了22个和美乡村示范村名单。深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新建、改建农村户厕8936户,完成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491公里、危桥改造11座。在64个乡镇共建成74座农村生活垃圾转运站,乡镇行政村及30户以上自然村寨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点覆盖率达100%。

接下来,安顺市将持续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力。

来源:安顺日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