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的城市脉络,

很难用一两句话便说得明白,

它们层层叠叠,互相交错着。

有历史的厚重,也有如今的鲜活。

她有过往皇室的辉煌与动荡,

有工业大城的骄傲与落寞,

也有现代都市的市井热闹。

每一种变化、每一种活力,

都带有一份属于古老城市的

从容和自洽……

DECO带领大家错峰出行,

周末就安排上

三小时即可到达的环京旅游。

走一走沈阳的历史轨道,

尝一尝东北特色菜,

逛一逛由“重”变“轻”的艺术空间,

在热情似火与冰雪天地间,

寻找一份独属于这座城的自在。


如果有人提起沈阳,最先想起的可能是春晚上令人捧腹的幽默段子,也可能是明艳艳的红绿花布、冰天雪地的浪漫,还有热腾腾的“炕头文化”。鲜明浓烈的民俗色彩,火辣、热情与奔放的民风和印象被刻在我们的脑中。有的人,则因为看过了小说家双雪涛的作品,或是将《钢的琴》《漫长的季节》与沈阳联系起来,而给这座城市加上了几分冷冽的底色。


浑河作为沈阳的母亲河,穿城而过,见证了城市的沧桑巨变。北岸的“浑河晚渡”是“盛京八景之一”,“暮山衔落日,野色动高秋”是清代著名诗人戴梓《浑河晚渡》的诗句,如今的人们依然可以感受到古人描述的渔舟唱晚、暮云秋影,仿佛穿越回古代。盛京大剧院则代表了沈阳现代化的一面,它是一座集艺术表演、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现代化建筑。这座大剧院的设计独特,外形酷似一颗钻石,也被称为“大钻石”。沈阳如今也在规划浑河的两岸生态发展,绿地、公园遍布,骑行、跑步、露营成为市民享受两岸生活的新方式。

真实的沈阳,要更加丰富和饱满。它的美,也更加复杂。独一无二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轨迹,为它涂抹上了同样独一无二的厚重背景和沧桑质感。满族、汉族、蒙古族、朝鲜族等多民族文化的交融,让这座城市和这里的人们,保留了多样的文化特性、一种有别于其他城市的人文气质,更加包容、通达。





沈阳故宫始建于1625年,是清朝初期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皇宫,也是清朝入关前的政治中心。清军入关后,这里成为陪都宫殿和皇帝东巡时的行宫。

作为清朝发祥地,曾经的陪都“盛京”,沈阳承载了满清时期的辉煌,沈阳故宫便是那段历史的见证。比起北京故宫的宏伟气势,沈阳故宫更小巧精致,更具清初审美与生活特征,建筑造型和装饰艺术都融合了丰富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工”字形布局更为灵动,八角形建筑带有蒙古包的影子,屋顶的金顶宝珠装饰既有皇权的富丽堂皇,也带有少数民族的美学特性。



沈阳故宫可以分为东路、中路和西路三部分。东路包括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与十王亭,是皇帝举行大典和八旗大臣办公的地方。

沈阳路171号

这些在其他城市少有的满清历史象征,如同具体的背景与详尽的线索,让我们想象着那时的人与那时的故事——气势如虹的八旗铁蹄从这里南下,踏过一座座城池,从此建立起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大帅府始建于1914年,是北洋军阀张作霖及其长子爱国将领张学良的官邸和私宅。这座府邸见证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如两次直奉大战、东北易帜等。融合了不同建筑风格,有中国传统式、中西合璧式、罗马式、北欧式、日本式等。其中,大青楼是帅府的标志性建筑,仿罗马式建筑风格,曾是张学良办公和生活的地方。

朝阳街少帅府巷46号

清末民初,沈阳风云际会,整部近代史都与沈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张作霖和张学良的帅府中轮番上演着各种历史故事,每一件都影响着这个国家接下来的命运走向。如果说红砖黄瓦的古老建筑见证了沈阳的浑厚与底蕴,那么街道上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欧式砖混建筑或是日本近代式建筑,红砖的、尖顶的、圆顶的……都代表着半个多世纪的风云变幻,不同历史时期和境遇,让不同的文化和风格交织在这里。





奉国寺始建于辽开泰九年(公元1020年),是国内现存辽代三大寺院之一。其中,大雄殿是古代遗存最大的佛殿,堪称世界之最,殿内有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泥塑彩色佛像群。

锦州市义县东街18号



广胜寺塔始建于辽乾统七年(公元1107年),这座塔是北方诸多辽塔中始建年代久远且主体保存较完好的古塔之一。建筑形式为八角十三檐,塔身各面塑有青砖浮雕,包括坐佛、菩萨、胁侍、飞天、宝盖、力士、瑞兽等造像,栩栩如生。

锦州市义县义州镇古城西南隅

距沈阳两小时车程的锦州拥有奉国寺和广胜寺塔两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建筑,它们分别代表了辽代佛教建筑和砖塔建筑的杰出成就。


浑河水奔涌向前,冲刷走太多太多的往事,又沉淀了无数难以湮没的印记。随着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经济重心不断南移,让新时代的沈阳多少有些被人遗忘了。但沈阳有的,从来不只是过往,它的变化也不仅限于外在改造,更在于城市与人。



中国工业博物馆的原址为沈阳铸造厂,该厂曾是中国重工业发展的见证者之一。博物馆内收藏了大量具有历史价值的工业文物,如蒸汽机车模型、老式机床、各种工业设备等,这些展品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工业的发展历程和进步技术。

铁西区卫工北街14号




奉天工场全称为“奉天肇新窑业公司”,始建于1923年,由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的祖父张有财创办,是当时东北地区最大的陶瓷生产企业,融合了中西方建筑元素,见证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

铁西区北一路和启工街交会处

作为新中国著名的工业重城,那些蓬勃与朝气重塑了沈阳,也融入了它的血液,变成它的筋骨。铁西区等老工业区名声响亮,是沈阳人的荣光与骄傲,辉煌的工业园区曾经是这里的标志,讲述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共和国长子”在大时代的背景下为国家发展铸就了底气,时过境迁,这些都沉淀成了沈阳的顽强、担当又不失幽默的特质。




红梅文创园的前身是拥有80年工业历史的原红梅味精厂旧厂房,如今改造成为城市休闲文化生活的集合地。其中的发酵艺术中心前身是原满洲农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奉天工场的发酵过滤车间,保留了老厂房外形的三联拱设计,为美术馆提供标志性的特色空间。

铁西区卫工北街44号


位于红梅文创园中的AllYouWant是一家集巧克力和咖啡于一体的复古风咖啡馆。


蘑菇空间是一家商业空间设计公司,拥有同名复古家具和户外家具品牌Kinoco Outdoor。体验店涵盖家具、杂货、餐厅和咖啡,注重产品质感,提供了一个实践永续和环保生活方式的场所。


日晒七里是沈阳有名的咖啡空间,以其独特的环境而著称,空间层次感丰富。服务台后面的区域仿佛图书馆自习室,学习和文化气氛浓厚。

如今,历史的纹理与现代的思潮交汇,年轻人在这里寻找着“老沈阳”的记忆,老一辈则在新的城市环境中发现生活的新乐趣。人们珍视老城区的情感纽带,铁西、和平、沈河依然是这座城市没有被遗忘的珍贵部分。于是,老工业区纷纷变形:沈阳工业历史最浓厚的铁西区,由“重”变“轻”,将废弃的工业遗址转变为铁西1905文化创意园,红梅味精厂变身为红梅文创园,沈阳铸造厂则以大体量的厂房转变为中国工业博物馆……



东贸库时代文仓城市书房由都市实践建筑事务所改造,前身为沈阳东贸库旧址,这是共和国第一代仓储园区,始建于1950年抗美援朝时期。设计团队通过从保护建筑中抽取视觉母题应用在新的公共建筑群中,整体选用了木质构造、绿植、白色装饰等元素。

大东区东贸路20号


厚重的历史与工业的力量美依旧还在,巨大的钢铁结构和废弃的机器设备已经成为一种情绪底色和情感背板,将城市的工业记忆和艺术表达与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都市人和艺术家一起,在旧工厂改造的文创园区中聚集,享受着咖啡与艺术,潮流与设计,展览与演出……还有散落在大街小巷的特色餐馆、咖啡馆和各式的店铺,它们不去追求所谓的高级感、网红感,而是有着自己独有的味道和坚持,就像沈阳人特有的幽默,不求你都懂,但总能感染你。



OI Whisky Shop是一个集威士忌品鉴、社交休闲于一体的独特酒吧,由浆果设计研究所设计,数以百计的橡木桶仿佛巨型装置 ,庞大的空间骨骼带着原始的雕塑美感,无论是天花的粗糙肌理,还是实木横梁,皆以材质打动人心。

香港路153号




世合院位于沈阳市园林植物标本公园的一隅,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给这个茶空间带来自然与人文复合的独特环境体验。不定期举办传统文化主题的茶会和活动,不仅是一个提供传统文化体验的场所,还是一个现代文化交流的平台。

南塔西街58号




茉里观潮以潮粤精品菜为主,位于一座距今已有130年历史的四合院内,曾为清末两朝的状元府,这座府邸不仅见证了沈阳的历史,也传承了主人铮铮不屈的傲然风骨。由设计师王强设计,以四水归堂、八方汇聚的设计理念,将历史与现代进行交错。

大南街般若寺巷16号




奉天小馆以特色东北菜和雅致的环境闻名,由浆果设计研究所设计。锅包肉、酸菜白肉血肠、五彩大拉皮、雪绵豆沙、冻梨都是在沈阳必吃的特色美食。

华润万象汇L428

不同于上海的海派精致、厦门的文艺气质、成都的时髦热辣,也不同于北京的皇城大气,沈阳有着一种不刻意但足够独特、不惊心动魄但足够自信的放松。因为历史的丰富与复杂已经成为它的底气,时而会散发出由骨子里散发的怀旧氛围,时而会让工业记忆弥漫开来;有时有种淡然处之的温暖感,有时又带着一种历经千帆的人情世故。



爱新觉罗美学生活馆以满族文化为核心,是一间以现代改良旗袍服饰和茶酒文化为主的体验空间。

浑南区南堤东路金地棕榈岛7-1门





Waterstone market是开办多年的时尚买手店,它将自己伪装成超市,利用超市仓储式陈列的方式带出精挑细选的国内外设计师精选产品。并是国内最早代理户外品牌Snow Peak的店铺之一,如今户外板块也不断扩充(如代理自行车品牌Brompton),在浑河北岸五里河公园开设了“河狸坞露营地”。

和平区长白街第二十七--二号三单元



乙之中古家具商店是沈阳为数不多专注欧洲现代家具收集的家居店,也融合了独特的咖啡饮品。

和平区南京南街362-11号5门





胡魁章笔庄始建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毛笔制作素有“南羊北狼”之语,寒冷的北方有适宜制作狼毫笔的上好材料,于是浙江吴兴毛笔商人胡魁章慕名来到沈阳开设笔庄。胡魁章笔庄在历史上曾供奉宫廷,与北京李福寿、上海周虎臣共同形成了中国毛笔中的“三杰”。如今笔庄已传承八代人,仍坚守古法制笔技艺。

沈河区正阳街128-4号






君悦酒店中餐厅新奉天中餐厅是一家当地颇具特色的辽菜馆。

青年大街288号甲

沈阳君悦酒店(Grand Hyatt Shenyang)位于青年大街的核心位置,室内设计由HBA团队操刀,旨在反映出沈阳作为国际商业枢纽的人文、历史和魅力。中餐厅选取了故宫的色彩和纹样元素,迎宾大堂高12米,以淡雅的奶白色石灰岩打造,悬挂的金属装置象征着沈阳兴旺的工业及制造业,与鲁迅美术学院艺术家合作的雕塑作品表达着沈阳惬意自在的市井生活。雅致的主席套房也以中式元素打造。





客房以白色为主色调,营造温馨雅致的居家氛围。

青年大街1-1号‌‌

沈阳康莱德酒店(Conrad Shenyang)位于市府恒隆广场西北角66层至88层,占据了沈阳乃至东北最高建筑物的顶层,提供全城最高的观景视角。设计由KPF、Wilson Associates、Indulge和Strickland四家世界知名设计公司共同完成,融合了中式元素与现代风情。酒店大堂运用精准的几何切割,将空间勾勒成不同的体块,描金的手法让空间的清雅与奢华并存。


今天的沈阳,有厚重、有现代;有深沉、也有热情,就像每一口地道的东北菜,都是舌尖上的热情与豪爽;每一场季节的更迭,都讲述着自然与生命的传奇。沈阳,不仅是一座城,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代表着韬光养晦与浓烈如火,也代表着泰然自若与淡定从容。旅人在这里,不只是游览风景,更是在感受一份从岁月深处传来的温暖与力量,诙谐与自在。

看完这期沈阳的目的地指南,你最喜欢沈阳的哪种特质呢?还想看我们去哪里打卡?欢迎下方留言和我们分享你的想法,DECO将选出一位精彩留言送出一本新刊。

摄影|关里

造型|王悦
文|斑斓

编辑|关迪

设计|Easson

助理|黄晓

图片提供、特别鸣谢|丰美传媒

本文为《ELLE DECORATION家居廊》版权所有,

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投稿,请联系留言获取方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