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我”在测试社会的良知
刘汉俊
两刷电影《小小的我》,20岁的脑瘫少年刘春和的境遇让人泪目,易烊千玺的每一次出场也让人落泪。影片把残疾人群体尤其是脑瘫患者的生活现实、情感世界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一次次地激起人们的恻隐之心、同情之心、关爱之心,也一次次地测试着人心的温度,考察着社会的良知。
关于“脑瘫”的医学解释是,全称为“脑性瘫痪”,是一组由于发育中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引起的运动和姿势持续性障碍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发育落后、主动运动减少、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反射异常等症状;主要原因来自母体和遗传两大因素,包括孕期不适当用药,孕妇吸烟酗酒、接触有害物质,母体营养障碍、早产等。2024年10月6日是第13个“世界脑瘫日”,据有关方面统计,全球有脑瘫人士已超过1700万,其中我国的脑瘫人士已超600万,占比超过总人口的千分之四,且呈上升态势,这其中超200万是儿童。显然,这是一个涉及上千万个家庭的社会问题。生活的雪花,落在任何一个家庭的头上,都是一片严寒。
脑瘫少年刘春和正处在这样的寒冬里,尽管电影的故事集中发生在暑期。参加完高考的刘春和,在热切地等待着命运的眷顾。他以超过一本线八十分的好成绩,想报考师范大学,但因为离家太远,遭到母亲的反对,母亲希望他复读后再考一个近一些的大学,他坚决不从,故事从此展开。
刘春和出生在普通的家庭,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尝尽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外婆带着他四处求医,毫无效果,留下一堆车票,无可奈何;去培训机构求职,课讲得很吸引人,孩子们也爱听,但校方以他的身体状况影响孩子们心理感受为由,婉拒了他,刘春和只能转过脸,两眼望天;坐公交车主动给人让座,却遭受了冷遇,忍声吞气。这是刘春和从中学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也是改变他的认知、命运的一段时光。他有着健全人一样的智力,能自理、好读书、爱思考、会写诗,有着常人一样的情感、梦想,更有着一颗真诚、善良的心,一双不屈、充满渴望的眼睛,但生活处处向他展示的是严苛、冷峻的崖壁。他饱尝了活着的艰难、生活的煎熬,顽强地与命运抗争,一次次委屈之后的痛苦,一次次失望后的无望,反复在磨砺他的心智。他做梦都想像蝉一样蜕皮重生成为健全人,拥有正常人的生活、获得幸福的爱情。父母百般呵护他,怕他在外受委屈,却又嫌他丢人现眼。妹妹的出生,引发了家庭关系的改变,每个人都是复杂的心情和善良的本性交织在一起。他想把自己亲手制作的牛轧糖,作为礼物送给妈妈尝,却听外婆说妈妈因血糖高而不能吃时,对自己总是做的不对而感到痛苦、沮丧,他生自己的气,想一口气把糖全吃了,一直到窒息倒地,被外婆发现送到医院抢救。那一刻,他塞进嘴里的不是甜味,而是生活的苦楚。满心喜欢的女孩让他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有了对爱情的憧憬,但意料之中的辞别,又让他跌回了人生的低谷。一连串的不顺心,使刘春和情绪低落、崩溃,甚至“不想要这条命了”。面对母亲反对他报考师范大学时质问“人家连正常人都招不过来,为什么要招你这样的啊?”他终于满怀委屈地怒问:“是哪个把我生成这个样子的嘛?你敢不敢讲嘛?”与其说是对母亲不理解、不支持、不信任的愤懑和怨责,更是对不公平命运的怒吼、呐喊。
但刘春和有一颗自尊、自强,上进、善良的心。去咖啡店打工挣学费,为了证明自己“能行”,他表示自己是一个“记性很好的普通人”,可以在柜台前“一直站”,现场目测走出了比平时更长的距离,还一口气报了长长的菜名和大家熟知的绕口令。找一份工作不只是为了挣钱,用刘春和的话来说,只是讨要和证明“一份尊严”。为了达到考驾照要求的身体条件,他坚持康复训练。他收养过一只路边见到的流浪猫,只有三条腿,刘春和跟做了五年的朋友,他说,“它走路的姿势,像我”,感觉自己是社会上的一只流浪猫;他借用《封神演义》中神的名字为猫取名“雷震子”,寄寓自己要做像雷震子那样的神,冒雷雨出生却是天神转世、雷厉风行,生出风雷二翅,无所不能。猫死后刘春和珍惜这段人猫不了情,一直保留着猫的骨灰。历尽人生的艰难却不失人性的温暖,在生活的底线也能发出春天的光亮,这就是刘春和的秉性。“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他在培训机构试讲时,给孩子们讲清代诗人袁枚的这首《苔》,教育孩子们要像苔花一样,尽管只有米粒一样大小,但也要奋力生长,活出牡丹一样的尊严。这是教人,更是自喻。在蜀川公交集团因为收到他的来信而举行的听证会上,刘春和讲了一段令人沉思的话,“我在人群里,跟各种各样的目光撞上过,有怜悯我的,有恐惧我的,也有厌恶我的,可很少会有一种眼神是敢于直视我的,拿我当自己人的”,“尊严”才是刘春和最在乎的。他说,“我问过外婆,问过父母,问过医生,为什么偏偏是我?但没有答案,也永远没有答案”,社会就是这样,我们会遇到很多问题,永远不会有答案,但人还要活下去,路还要走下去。他最终选择了与生活和解,对社会隐忍,包括对母亲的谅解。人生的哲理来自生活的打磨,刘春和是一面光亮的镜子。
生活不会总像诗一样美好,但人生不能没有诗。诗境往往是草根唯一的梦想,诗里没有瘫痪,人在诗里有翅膀。刘春和爱好写诗,诗里有他的理想、梦想,他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他喜欢上了善良、阳光的女孩雅雅,写下“你是高耸入云的辰星,我是穿行于孤寂之河的怪人”,当女孩最终选择了在索桥上离开的时候,他在诗中续写道:“索桥上的刽子手,在扼杀幻梦。河堤传来的枪声,处决了情欲。我拿着一个破旧的地址,上面说,这孤独尽头的山岗,能邂逅你最美的模样。可现在,沸腾的心已日渐麻木,我的身体,在肉眼可见的苍老。我即将忘记,自己困于这里的时间”。诗可以梦想,可以疗伤,可以把一腔情感倾泻在诗行,尽管凄美而悲怆。当社会不能充满诗意的时候,请尊重每一位写诗人的权利。
刘春和的痛苦,在于他有健全的心智却没有强健的体魄。弱势的他多么羡慕能有健全人的能力、正常人的生活、成功者的风光,但只能眼巴巴地望着这一切。他独自上楼梯,独自过马路,在公交车主动给人让座,想证明自己能行。刘春和的状况决定了他只能遇到普通人,但他生活中的每一个普通人都带给了他不普通的温度。美女雅雅的出现,尽管只是昙花一现,但给予了他朦胧的爱情和爱情的美好;咖啡店对他的认可,对他制作的牛轧糖的称赞,让他感受到了生活的甜味。生活就是这样,关上一扇门,又打开一扇窗,严冬过后总有春天的和暖。
刘春和生命中最大的春天,来自他伟大的外婆,一位饱经风霜却处处选择和解,心在汩血却善于把伤口描成鲜花的人,那是他最大的天。她不仅给了令她牵挂、怜爱的外孙生活上的照顾、精神上的抚慰,更给了他最大的理解、最大的支持。孩子在公交车上摔了跤、受了委屈,外婆要跟人拼命;有人说了一句嘲笑孩子的话,外婆冲上去撕打成一团,她用心、用生命在呵护、在保护孩子受伤的敏感的心灵;外婆把他当朋友、当作正常人,无话不说,带他加入老年合唱团,为他过生日,准许他喝酒;外婆让他知道自己是一个男人、一个20岁的有着正常机能的男人,鼓励他追求自己喜欢的女孩。在孩子第一次出现梦遗后,给他安慰、教育、引导;面对女儿的反对,她在背后坚定地支持孩子报考师范大学;陪伴孩子考驾照,被颠得五脏六腑都要吐出来了;为了弥合母子间的感情,外婆反复做女儿和外孙之间的思想工作,解开他们的心结;她悄悄地跟随孩子到咖啡店应聘,看到孩子惊人的表现,她泪流满面;为了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被需要的人,她让他学打鼓,成为老年合唱团的鼓手,当孩子帮助不会使用手机验证码,而领不出退休金的老人时,外婆的自豪给了孩子最大的自信。百般呵护,不离不弃,外婆用夕阳残照辉映了孩子生命的春天。
更确切地说,外婆是照亮了刘春和人生狭长隧道的火炬,而刘春和则像一道精神之光,照亮了我们。有的人身陷逆境,把墨点看成黑洞,被黑暗吞噬了所有的光亮,而刘春和把一点点亮光都要放大成太阳、寻找光明,哪怕是冷冷的月光、微弱的星光。再深的罅缝也能望见高远的天空,再高的危崖也会有绿叶在舒展,他在寻找常人眼里万分之一的可能,“我只是想让你们看见,再渺小、再破碎的个体,都是完整的我”,他说。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都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他忐忑地给师范大学招生办发出信息,“老师打扰了,如果我有脑瘫,录取会受影响吗?”这是寻找光亮的眼睛在向光明探询,是向往春光的灵魂在向春天敲门。
终于,春天的大门向他打开了。在朝思暮想却不敢奢望中,他拿到了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那一刻,他哭了,但忍住了,又哽咽了,那是一阵撕心裂肺却不闻声响的嚎哭,然后平静地喊醒了已经入睡的外婆,倒是外婆又哭又笑起来,哭得淋漓酣畅,笑得地动山摇,那是对风雨过后见彩虹的尽情表达。这是哭,更是笑,是对祖孙二人苦尽甘来得福报的拥抱;这是笑,更是哭,是千痛万苦找到了宣泄的闸口,一哭去百痛。人生不会没有眼泪,但人不能泡在泪水里,这一哭一笑,都是生活的常态。
这里,想点赞影片的副线设计。那是围绕老年合唱团展开的,每一个成员都是普通人,形象鲜明,可感可爱,都是那么善良、奔放、单纯,他们容易被电诈蒙骗、容易为琐事动粗,关系微妙复杂又彼此照应、互相帮忙,他们热情地接纳了刘春和这个连姿势和节奏都难以掌握的鼓手,热情地为他一点小小的进步鼓掌。来自底层的温暖,往往最真实、最真切。电影《小小的我》正是通过一个个小人物、一件件小事,一个个情节、细节,精心结构的戏剧冲突、启承反转,奏响了恢弘的命运交响曲,声声击中当下人们的心弦。
这里,更想点赞饰演刘春和的易烊千玺、饰演外婆的林晓杰、饰演母亲的蒋勤勤,他们用心用情的表演特别出色,无懈可击,堪称精湛,没有对普通人命运的体恤,是演不出如此好戏的,这是一种情怀。我看过易烊千玺多部作品,一直觉得他是最好的演员之一,他对生活的感知、体察,对角色的精确到位、维妙维肖的表现,让人动容。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愿意给这位“四字兄弟”在《小小的我》中的表现打高分。
这里,还想点赞影片的表现手法,尤其是片中人物的四川话表现,让你感受到四川人那种天生的幽默、乐观的性格,那股子天然的麻辣味儿、火辣劲、喜剧色彩;感受到他们举重若轻又举轻若重的生活态度,他们在艰难中的潇洒、挫折中的自解、困厄中的微笑,“关关难过关关过”的人生态度。从影片的时间线上判断,刘春和应该是在2008年“五•一二”特大地震之前出生的,他应该是在5岁时经历了那场灾难和痛苦的,在成长过程中一定耳闻目睹了许多奋起抗争的故事,他顽强的奋斗精神是伟大抗灾精神的传承和延续。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在灾难中挺身而起的凡人。一个能够把伤口描成花朵的国度,一个能在灾难中含泪微笑、泣血站起、泪眼望远的民族,是不会被打倒的。刘春和以他残弱的躯体和坚强的意志,给了我们这样的自信。
久违如此催泪的艺术作品了。电影《小小的我》显然不是大制作、大成本、大场景,但故事完整、情节曲折、细节生动,节奏紧凑不累赘,蕴意深刻而苍劲,谁也不能否认它的巨大感染力。思想力量的展示,人性光芒的绽放,不在炫技、不在制作。真正的票房来自观众的心房,应该让有思想的作品有认同、有价值的产品有市场。《小小的我》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令人高兴的是,欣闻电影《小小的我》已经引发社会和公众对脑瘫患者、残疾人群体的关注和帮助,发起的《苔花公约》及其LOGO得到一些公益机构、企事业单位、学校、民间社团的响应。“小小的我”刘春和是一支体温表,正测试着社会的温度。希望社会有关方面和家长能把这部影片作为教材,既增进对包括脑瘫患者的了解、理解和关心,也对青少年进行励志教育;建议更多的成年人、健全人能去看看这部影片,相信会让很多人有自惭形秽、自愧不如之感,它带给我们的教育、启发可能更大;更希望“四字兄弟”易烊千玺能够为预防脑瘫、关心脑瘫人士的宣传作出更多贡献,成为《苔花公约》的形象大使。
中国文艺网新媒体
来源 | 南方+、八月里的阳光微信公众号
编辑 | 于欣悦
点个“在看”,共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