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药丨研究报告

核心摘要:

研究意义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及其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在新消费时代的潮流中,公众对自然疗法和中医养生的青睐日益升温,从“赛博问诊”的线上中医诊疗,到中医馆里的养生餐厅,再到融入中医药元素的中医奶茶、中医零食、祛湿贴等消费品与保健品,中医药以创新的姿态走进日常生活,成为新时代消费者的新宠。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中医药正从传承好、发展好向创新好奋力迈进。

研究内容

报告从中医药的传承、发展与创新顺次深入,全面客观地梳理中医药传承至今的优秀内涵,总结目前中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并对中医药创新发展这一时代趋势进行深入探讨,找寻中医药创新之道。

  • 传承好:中医药不断探索、积累、丰富、发展,经历千年而历久弥新,其地位与作用不可替代,对产业、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产生深远影响。

  • 发展好:政策层面,中医药相关政策不断出台并完善。产业层面,中医药服务体系逐步建立、产业整体持续向好发展。需求层面,公众逐步认识到中医药价值并大幅提升对中医药及创新产物的需求,中医药逐步融入并成为新兴健康养生选择。

  • 创新好:医疗方面,中医药通过引入线上问诊和智能化诊疗的新模式,利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极大地提升了诊疗服务的便利性和覆盖面。场所方面,通过精细化运营和提供多元化服务,如中医馆、健康管理中心和中医药膳餐厅等,为消费者提供了综合性的健康管理和养生服务。消费方面,中医药元素融入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更加贴近年轻消费者的日常消费场景,拓展了中医药的发展方向。


历史脉络

跨越千年,中医药不断探索、积累、丰富、发展,薪火相传


基本理论

以整体视角考量生命,辨清疾病本质,凝练思维特质,弘扬中医药优势

整体观和个体化、动态化的辩证论治,是中医的核心理论。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涉及中医生理、病理、诊法、辨证、养生与防治的各个方面,贯穿于中医思维的始终。辨证是分析、辨别、认识疾病的证候,论治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立相应的治疗法则。


地位与价值

中医药经历千年而历久弥新,其地位与作用不可替代,产生深远影响



发展现状:政策支撑

政府的宏观政策是推动中医药产业不断向前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发展现状:产业链完备

中国中医药产业链路完备,运行模式清晰,市场发展潜力显著

中医药产业链中,上游产业主要包括中药种植业、养殖业和畜牧业等;中游是中药材加工制造企业,将中药材原料加工成可供直接消费的中药饮片、中成药和保健品等;下游产业主要是医药流通与销售行业,将中药生产商的产品带向中医药消费市场,比如医院、药店、健康服务机构等。中医药整体产业链路清晰完备,运行模式良好。


发展现状:市场运作良好

平稳增长,中医药服务体系逐步建立、产业整体持续向好发展


需求变迁:新时代新需求

亚健康与疾病年轻化促使“脆皮年轻人”逐步推崇新中式养生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熬夜等亚健康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大多数年轻人的日常,特别是赶上欧洲杯的热潮,“黑着眼圈熬着夜“根本停不下来。加之疾病年轻化现象出现,年轻人的健康状况令人堪忧,“脆皮年轻人”逐渐增多。随着居民健康素养的不断提升,39.8%人群对自身健康并不满意,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重视健康,手拿保温杯泡枸杞,推崇新中式养生,这展示了中医养生在现代社会新的需求。


理念契合:养生新选择

与现代养生趋势紧密契合,中医药逐步融入并成为新兴健康养生选择

中医药以其预防为主、整体观念等独特优势,与现代日常养生需求高度契合。其治未病的理念、自然疗法的应用、长期调养的理论与现代人追求健康、持续改善生活质量的需求相符合,为中医药在当今健康养生领域中的重要性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支持。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关注增加,中医药开始转变传统运作模式,融入现代化的包装设计和科技结合,使其更具市场吸引力。跨界合作与文化传播推广了中医药的健康理念,使其成为符合现代消费观念的新兴健康养生选择。



创新模式概览

前沿图鉴:中医药跨界创新,融入生活,焕发现代消费新活力

中医药在医疗、场所、消费三大领域的创新模式,推动了传统中医药的现代化与多元化发展。从线上中医诊疗、中医大模型落地应用,到中医馆里的养生餐厅、逐步兴起的中医夜市,再到融入中医药元素的中医奶茶、中医零食等消费品与保健品,中医药以创新的姿态走进日常生活,成为新时代消费者的新宠。


企业图谱


医疗新概念:线上化

“互联网+中医”再提速,线上化操作助力中医问诊便利性与可及性

在医疗行业,在线问诊、远程医疗甚至远程手术已经屡见不鲜。但是当落地到医院层面,以“望闻问切”为主的传统中医医院的整体服务中,如何帮助中医药行业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促进发展?在新技术的驱动下,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为核心的各种软硬件工具开始渗透中医药的各个环节,推动产业生态向协同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医疗新概念:数智化

“老中医”遇上大模型,数智化探索助力中医药创新跑出“加速度”

近年,我国中医药发展有目共睹,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和飞速发展,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热潮汹涌,中医药行业迈入数字驱动新时代,“数智化”已成为推动现代中药发展的新动力。中医药智能辅助诊疗将传统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法进行数字化和智能化,提升诊疗的精准度和效率。与此同时,目前已有中医药企业在借助大模型进行中医药研发。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深入,这些大模型有望在中医药的多个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


场所新体验:精细化

中医馆深入探索精细化运营与管理,致力于让“流量”变“留量”

中医馆作为传统中医药服务的重要载体,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观其现象,许多仍然停留于“疾病诊治”的初级阶段,陷入到医生运营的漩涡当中。在现代医疗服务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中医馆的运营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将到馆患者转化为长期客户、提高客户忠诚度,是中医馆长远发展的关键。这就要求中医馆在精细化运营管理方面做出深入思考和有效实践,真正实现“流量”向“留量”的转化。


场所新体验:生活化

积极融合诊疗服务与生活场景,引领“中医馆+X”新型发展模式

近年来大健康消费兴起,越来越多的年轻用户开始关注中医,为市场带来增量的同时,用户对中医药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生活化,这就需要中医馆不断创新。在数字化、智能化的加持下,以用户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作为转型方向,开启创新经营模式。在中医馆内,医馆+产品、医馆+药膳、医馆+健康管理等场景结合不断涌现;中医馆外,中医夜市突然兴起,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前往体验打卡。这些模式在重视医疗诊疗服务的基础上,把诊疗和泛生活场景有机融合,通过引领健康生活方式潮流、理念、价值观来树立医馆产业新形象。


消费新趋势:日常化

日渐靠拢,新生代主力消费群体与古朴的中医药擦出“亲密火花”

根据央视财经发布的2023年度《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报告,在18~35岁的年轻人消费排行榜中,保健养生项目位列第三。由此可见,“养生”早已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属词汇,年轻一代对养生的关注和投入正日益显著,年轻化的养生趋势正在成为市场的新常态。随着“养生经济”兴起,越来越多的商家结合年轻人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推出“新中式养生”产品,如中医药奶茶,满足了现代人对健康饮食的追求,这无疑为中医药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与动力。


消费新趋势:多元化

“中医药+”多元融合,推动传统中医药在现代生活中的创新与深度应用

迈入2024新年,哈尔滨大量涌入的“南方小土豆”、各地文旅局长带头“文旅卷“等成为经济复苏增长的当下热潮。随着人们对健康养生的需求日益提升,以中医药观光、中医药文化体验、中医药疗养康复、中医药科普教育等为主题的中医药+旅游产品随之出现。除此之外,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中医+养老”的服务在近几年频频出圈,中医以其预防调养、康复护理等优势,进一步延伸医养服务范围,实现医中有养、养中有医,打造中国特色的医养结合模式。


欢迎关注艾瑞数智获取更多内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