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唐僧的取经队伍将5048部经书传到东土大唐,这一部洋洋洒洒的《西游记》就此落下了剧终的帷幕。
在原著的最后一页,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纷纷跪在雷音寺里,接受了如来佛祖的封赏。
孙悟空作为《西游记》的第一主角,由于他在取经路上表现突出,当场被如来封为了斗战胜佛,成了灵山为数不多的诸佛之一。
成佛后的孙悟空赫然发现,当年大闹天宫之时,如来并没有手下留情,而是无法成功斩杀自己。
一、孙悟空成佛
孙悟空乃天地所生,拥有无与伦比的修炼天赋。他仅仅在方寸山待了10年,又仅仅从菩提祖师那里学会了3门法术,却能仅凭一人之力打进了玉帝的通明殿。
不过孙悟空显然太过于狂妄了,玉帝修炼了几亿年,历经了1750次劫难,方能高高地坐在灵霄宝殿的正中央,享受至高无上的无极大道。
反观孙悟空,那时候的他不过几百来岁,却口出狂言,要玉帝搬出天庭,把三界主宰的位子让出来。
不可一世的孙悟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他被如来困在五行山,痛失500年之久的自由之身。幸好孙悟空能够迷途知返,他接过了观音菩萨抛过来的橄榄枝,就此皈依佛门,跟着唐僧踏上了漫漫西天取经之路。
在历经了14年的风霜雪雨,孙悟空去除了二心,还从《多心经》里悟出了诸多真谛,就此成为灵山的斗战胜佛。
二、成佛后的孙悟空
成佛后的孙悟空没有封刀挂剑,而是继续在雷音寺里修行。
一日,斗战胜佛孙悟空冥想入定,不一会儿就做到了心如止水,万事万物都在他的洞悉之下。
此时的孙悟空猛然发觉,当年自己大闹天宫的确嚣张跋扈,不过如来佛祖赶到天庭后并没有着急动手,而是采取赌赛的方式将自己骗进了手掌心。
如来为何这么做?此时的孙悟空才明白,如来的法术虽然出神入化,但远远没有达到斩杀自己的境界。
这样一来,就能解释以下谜团:
首先,如来身为灵山之主,为何要违背游戏规则,趁孙悟空回头看“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八个大字时,猛然发动偷袭?
其次,如来的五根手指化作五座联山,成功地将孙悟空压住,可为何还要掏出观音菩萨的六字真言符咒,方能彻底地困住孙悟空?
其三,孙悟空在五行山和六字真言符咒的相辅相成之下,就连翻身都成了一个奢望,此时的如来为何没有痛下杀手?
答案非常简单,孙悟空修炼了72变,又在蟠桃园偷吃了无数大桃,还将太上老君辛苦炼制的5壶金丹吃了个干干净净。
这样至阳至阴之物在孙悟空的体内融为一体,助孙悟空练成了金刚不坏之躯,就算如来,也无法成功斩杀孙悟空。
好比如来在孙悟空成佛后,他自己也承认:“孙悟空,汝因大闹天宫,吾以甚深法力,压在五行山下……”
一个“甚深”,证明如来当时的确使出了浑身解数。
既是如此,对如来知根知底的玉帝,为何还要派他降服孙悟空?
三、真相
可别被86版《西游记》带偏了,认为玉帝是一个软弱无能、躲在桌子底下瑟瑟发抖的昏君。
从原著的设定来看,玉帝修炼了数亿年,也是一个阅人无数的大能者。
他之所以选择让如来降服孙悟空,是因为玉帝知道如来没有斩杀孙悟空的本事。否则只要玉帝愿意,他完全可以让元始天尊等大佬出手,届时迎接孙悟空的将是神魂俱灭。
那玉帝为何不愿斩杀孙悟空?
其实,玉帝是一个极其爱才惜才之人。
当年孙悟空横空出世时,他眼中的金光已经射到了灵霄宝殿,这已是犯下了死罪,可玉帝却网开一面,说了一句“不足为意”。
待孙悟空抢夺金箍棒、涂抹生死簿,被龙王、阎王告上天庭时,玉帝不但没有问责孙悟空,反而让太白金星将孙悟空召上天做官。
孙悟空不满弼马温的职位,挥舞金箍棒打出南天门后,玉帝又让太白金星下凡,当着诸仙之面,封孙悟空做了一个响当当的“齐天大圣”。
可惜孙悟空人心不足蛇吞象,以至于搅扰了蟠桃盛会,闯下了大祸。
多亏玉帝格局够大,如来降服孙悟空后,玉帝不但没有让人斩杀孙悟空,而是默许孙悟空加入了取经队伍,还在取经路上派出托塔李天王、哪吒助孙悟空一臂之力。
可以预见的是,成佛后的孙悟空变得更加谦卑、更加虚怀若谷。
500年后,身为斗战胜佛的孙悟空参加了天庭的蟠桃盛会。
在见到玉帝时,孙悟空再也没有称呼玉帝为“玉帝老儿”,而是恭恭敬敬地朝玉帝弯腰行了一个大礼。
正是:历经磨难终成佛,方悟玉帝道行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