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乌龟形状模具制作的龟苓膏
撰文 | 河边的卡西莫多
审校 | 刘六七
在广西梧州,龟苓膏会惩罚每一个轻视它口味的人!
虽然看起来像巧克力果冻,但不加糖的龟苓膏可是要比果冻苦得多(图片来源:xiaoyuziwei.com)
乍看上去,龟苓膏不过就是黑色的果冻嘛。可如果你满不在乎,挖了一大勺放进嘴里的时候,那种口感浓郁又复杂的苦味,会让你在一瞬间怀疑它与生活究竟哪个更苦。
这并不是龟苓膏的错,因为它原本就是以药膳的形式出现。不过加糖之后,龟苓膏就变成一种 口感独特的甜品。 特别是在两广地区尤其是梧州,龟苓膏遍布在大街小巷的凉茶店或甜品店,成为非常受欢迎的消暑圣品。
梧州街头的一间凉茶铺。最初的龟苓膏,都是在凉茶铺中出现的(图片来源:xiaoyuziwei.com)
尽管很多人都品尝过龟苓膏,却不一定清楚里面的成分究竟是什么。事实上每一间老字号店铺贩卖的龟苓膏,成分或多或少都有差异,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大致来说甘草、罗汉果、白芷、槐米、蒲公英、栀子、金银花、菊花等都是里面的常客,食用龟苓膏的时候也少不了蜂蜜或者炼奶。
但这些都不过是龟苓膏中的“配角”,它的秘密正隐藏在自己的名字之中。
万万没想到!龟苓膏里真有龟
相比我国很多名不副实的食物,比如“老婆饼里没有老婆,蚂蚁上树里没有蚂蚁,菠萝包里没有菠萝”,龟苓膏着实“真诚”很多,因为最早的龟苓膏中真的是有乌龟!在传统的龟苓膏配方中,会使用到“龟板”,也就是龟类动物的腹甲,尤以金钱龟和鹰嘴龟为主。
金钱龟( Cuora trifasciata)因为全身颜色比较艳丽,特别是头部是金黄色故此得名。又因为身上有三道明显的黑色隆起,所以也叫三线闭壳龟。
金钱龟身上有三道很明显的条纹(图片 来源:hongkongsnakeid.com)
它是在我国南方和东南亚常见的淡水龟,常在山谷林荫下的溪流或者水田中出现,以小鱼、小虾或者水生植物为食。成年的金钱龟可以长到30厘米左右,体重可以达3千克。
在本世纪初,人们只知道有1种金钱龟,当时有些人会根据它的来源分成广东种、香港种或越南种等多个亚种。不过随着科技的进步,生物学家通过DNA分析,发现金钱龟的“家谱”其实非常复杂,至少可以分成2个物种和多个亚种。但这个发现多少有些晚了,因为很多养殖场都有饲养金钱龟,由于早年无细分产区独立繁殖,所以今天人工育种的金钱龟都并非纯种,这对野外的金钱龟也造成了基因上的污染。
越南于1988年发行的金钱龟邮票(图片来源:fineartamerica.com)
至于鹰嘴龟( Platysternon megacephalum),又名大头龟、平胸龟,因上喙钩曲呈鹰嘴状而得名。相比其他种类的龟,鹰嘴龟要胆子大上不少,遇到危险时,它的本能反应不是逃跑,而是用具有强大咬合力的喙去攻击对方。而鹰嘴龟最特别之处,还不是它的喙,而是它不做“缩头乌龟”,鹰嘴龟的头部无法缩回壳中,这是淡水龟中唯一具有这样特性的物种。
不仅如此,鹰嘴龟的龟甲要比别的龟更平,它还有锋利的爪子,以及如鳄鱼般的尾巴,这些特征让鹰嘴龟可以在山涧中溯溪逆流而上,也能够攀爬树木去吃鸟蛋或者幼鸟,甚至能够在直角的水泥墙攀缘向上。
野外的鹰嘴龟(图片来源:inaturalist.org)
在自然界,不管是金钱龟还是鹰嘴龟都鲜有天敌。但当它们遇到人类之后,也不得不败下阵来。如今这两种龟类都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正规的龟苓膏厂商已经不再使用它们的龟甲作为材料,而是改用人工养殖的中华草龟( Mauremys reevesii)或者干脆放弃使用龟甲,而是用洋菜代替。
洋菜也就是奶茶中的“寒天”,同样正是微生物培育中必备的琼脂。它是由红藻提炼而成,具有丰富的胶质(图片来源:thespruceeats.com)
神秘的中国根
除了龟甲,传统的龟苓膏中还有一种必须存在的食材——土茯苓。
土茯苓( Smilax glabra)又名光叶菝葜(bá qiā),在一些地方也叫做冷饭团或者硬板头。它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很多地方都能见到。不过大多数人只在老火靓汤中见过土茯苓的根,而对于植物本身并不熟悉。
土茯苓的叶子和果实(图片来源:flickr.com)
这也难怪,它所在的菝葜科( Smilacaceae)名气本来就不大,整个科只有200多个物种,显得“人丁不旺”。并且菝葜科的植物大多都是藤本,彼此之间又很相似,在大多数时候都只有绿油油的叶子,显得其貌不扬。
不过由于很多种菝葜的根部都含有淀粉,自身又带有独特的气味,再加上物种的分布非常广泛,所以在人类迁徙的过程中,经常会与它们相遇。除了广东人会用土茯苓煲汤外,很多其他地方的人同样把菝葜科植物当作食材。
土茯苓的根。除了土茯苓外,金刚藤(菝葜)同样也在我国南方经常被用作食材(图片来源:网络)
在欧洲人抵达今天墨西哥所在的区域时,发现当地人都在喝一种青草茶,其中最主要成分正是菝葜家族的墨西哥菝葜( Smilax ornata)。有好奇的欧洲人不禁也试了一下,这种绿油油的茶水虽然苦涩,但回味中带有清香。1875年,美国一位药剂师根据青草茶的配方制作了一种饮料,并将之取名为“根汁啤酒”(Root beer),很快这种饮料风靡全美国。它甚至比同为植物饮料的可乐还要早发明十年。
当时根汁啤酒竞争激烈,各家都宣称自己的才是正宗,最早的发明者为了彰显自己的权威性,就在自家饮品名称中加上了墨西哥菝葜的英文名sarsaparilla,后来就逐渐用这个单词的前两个音节简称这种饮料,这就是沙士。
沙士在我国曾入围“最难喝饮料”的行列,有人认为它“有一股风油精的味道”。不过就和龟苓膏一样,同样也是有人不喜欢,有些人疯狂地喜爱。在我国,有部分厂商替换了沙士的配方,用本土的梅叶冬青(Ilex asprella)代替了墨西哥菝葜(图片来源:mrpotato.mypisell)
说回我国的土茯苓,之所以要在名字前加一个“土”字,是因为在我国传统医学体系中还有一种名为茯苓的药物。新鲜的茯苓是一类寄生在松树根部的真菌,形状如番薯,外皮是淡棕色或黑褐色,经过加工以后就变成了白色的方块。由于与茯苓的形态类似,土茯苓只能借用这个名字,甚至还得冠以“土”加以区分。
土茯苓(左)与茯苓。在很多龟苓膏中,都会用茯苓代替土茯苓使用(图片来源:hk01.com)
不过虽然今天的土茯苓默默无闻,但是在16世纪的欧洲,它的茎块却被奉为“神木”。当时葡萄牙商人会把很多中国的商品带回欧洲,土茯苓也因此进入了欧洲人的视线。1546年,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查理五世深受痛风困扰,御医们也束手无策,作为异域草药的土茯苓就被进献给了皇帝,结果居然起到了不错的效果。在此事之后,土茯苓就成为当时贵族们推崇的神药。
查理五世的肖像画。在当时,土茯苓不仅用于治疗痛风,还用于治疗梅毒、胃病、结石、麻风病、溃疡等一系列疾病,甚至还被当作香料使用(图片来源:commons.wikimedia)
当时的葡萄牙商人为了保守秘密,一直没有公开这种药材究竟来自何种植物,只是说它来自中国。所以当时的欧洲各国,都纷纷用“中国根”(英文China Root,拉丁文Radix China)来称呼土茯苓,它的价格也因为神秘的身世而一度暴涨。
作为御医中的一员,安德雷亚斯·维萨里(Andreas Vesalius)对土茯苓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并以一种非常严谨而全面的角度去阐述了土茯苓。他并没有一味地贬低或者吹捧这种来自东方的药物,而是通过实验和临床观察,给出了他自己的结论。他的研究客观且详实,直到今天都具有学术价值。最终他把自己的研究内容写成了《中国根书简》,这也是欧洲人第一本全面描述中国药物的书籍。
维萨里《中国根书简》封面。维萨里甚至能在不知道“中国根”究竟是何物的情况下,就已经判断出它与北美洲的菝葜相近。他在研究中国根的同一时间,还对人体解剖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并写出了《人体之构造》,因此被后世誉为现代解剖学之父(图片 来源: 《本草环游记》插图)
当然,从我们后世者的角度来看,土茯苓并没有那么多神奇的效果,查理五世最终也因痛风折磨而死。不过土茯苓这种植物,却成为了推动现代医学进步的基石,也成为了东西方交流的一个纽带。
龟苓膏的真正“灵魂”
龟甲和土茯苓含有的多糖和蛋白质都是胶质,但仅仅依靠它们还不足以让龟苓膏成为“膏”。真正让龟苓膏能够Q弹透明的成分,其实来源于凉粉草。
凉粉草( Platostoma palustre)又叫草粿草、仙人草。和土茯苓类似,它也是南方常见的植物。作为唇形科的植物,它与“同门”的薄荷、荆芥、薰衣草一样,体内含有具有挥发性的萜类物质,所以用它做的凉粉总是自带着一股清香。
凉粉草无论花还是叶子都与薄荷非常相似,不过凉粉草没有能让人感受到清凉的薄荷香气(图片来源:inaturalist.org)
有意思的是,凉粉草有两种形态:在野外生长的凉粉草呈匍匐状生长,紧贴着地面;而人工养殖的凉粉草则是直立生长。虽然是同一种植物,但匍匐型的凉粉草体内多糖含量要远多于直立型,但因为匍匐生长太占地方,反而单位面积产胶量不如直立型的高。
正是这些多糖类物质,让龟苓膏可以凝固。我们甚至只需要轻轻揉搓凉粉草的叶子,就能感受到其中多糖带来的黏滑状态。这些多糖主要存储在凉粉草的细胞壁中,在碱性的环境下更容易溶解,所以我们的祖先想到了用草木灰和凉粉草一起烹煮的方法。
如果使用新鲜的凉粉草制作凉粉,那最终的成品会是绿色(图片来 源:kulinersehat2017.wordpress)
在经过采摘、晒干、切草、蒸煮、碱提、过滤等众多工序制作之后,凉粉草就变成凉粉了。在没有空调和冰箱的古代,一碗在深井中浸润过的凉粉,就是炎夏消暑最好的慰藉,也在不同的地区不断地“变身”:
凉粉草体内含有大量类黄酮类物质,在碱性环境容易溶解变成黑色,因此成为黑凉粉;至于甜品中白凉粉有很多种,其中重要的一种是使用了桑科榕属植物薜荔的种子作为食材,薜荔也正是奶茶小料中的“爱玉”(图片来 源:foodsion.com)
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南洋一带,它是仙草水,被制成类似刨冰的小吃;在潮汕地区,它被称为草粿,甚至随着潮汕人漂洋过海;在客家地区,它变成了仙人粄,成为既能解渴又能解饿的美味;在台湾它就成为了烧仙草,往往还需要加上各种小料,冷热食用皆可;而在广西的梧州,当它遇到了龟甲和土茯苓,就变成了龟苓膏……
从龟苓膏出现伊始,它就在不断发生改变。从当地消暑时饮用的草药,到如今口味多样、形态复杂的甜品。一碗小小的龟苓膏里面藏着游子的乡愁,蕴含着先人的智慧,也见证着时代的变迁,这或许也是这种“黑色料理”带给今天我们最大的价值吧。
参考资料:
1. 高晞 主编,[荷] 何安娜 主编著.本草环球记.中华书局.2023:72.
2. 文春梅 编著著.广府味道.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84.
3. “Platysternon megacephalum”.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21: e.T17585A1423706. doi:10.2305/IUCN.UK.2021-2.RLTS.T17585A1423706.en.
4.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the Rhizomes of Smilax glabra and Their Antimicrobial Activity. Molecules. 18 (5): 5265–5287. doi:10.3390/molecules18055265.
5. Platostoma palustre (Blume) A.J.Paton. In: The Plant List (2013). Version 1.1. Published on the Internet; http://www.theplantlist.org/
6. 每個人都喝過中美洲青草茶──沙士與墨西哥菝葜.https://www.agriharvest.tw/archives/69472
7. DBS45/ 018-2015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龟苓膏
8. 唐雅园,韦珍,邓中霖,等. 凉粉草多糖提取、结构及功效机制的研究进展 [J]. 食品工业科技,2024,45(4):379−388. doi:10.13386/j.issn1002-0306.2023040125
将“把科学带回家”
不错过每条有趣科学推文!
原创文章版权归微信公众号
“把科学带回家”所有
转载请联系:bd@wanwuweb.com
凡本公众号转载、引用的文章 、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此产生相关后果,由版权所有人、原始发布者和内容提供者承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关注我们,点亮在看,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