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2月20日讯(记者 高萍)今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党委会议,强调扎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畅通股、债、贷三种融资渠道,加大各类金融资源要素投入,着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资深金融监管政策专家周毅钦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央行明确了金融支持民营经济的方向,强调要通过多种融资渠道和政策工具,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央行的举措旨在提升民营企业的信心和竞争力,继续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具体来看,会议要求,要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持续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支持科技创新和促进消费。用好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对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持续推进,意味着金融活水将更加充沛地流入实体经济的各个领域,这对于我们金融科技企业而言,是施展拳脚的广阔舞台。”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党委书记兼会长、91科技集团董事长许泽玮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娄飞鹏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金融政策结合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采取了较多措施。从货币政策看,除了在总量上营造适宜的流动性环境,为民营经济主体提供流动性支持外,通过定向降准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经济主体的支持,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中创设支小再贷款、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普惠小微贷款减息支持工具、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等激励引导金融机构支持民营企业。
不过,“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娄飞鹏也指出,从金融方面看,民营企业仍然存在一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金融部门需要继续高度重视民营经济主体金融服务需求,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
今日央行召开的会议要求,落实落细金融支持民营经济25条各项举措。扩大民营企业债券融资规模,强化民营企业债券风险分担,支持民营企业发行科创债券、绿色债券、资产支持证券等融资工具。健全民营中小企业增信制度,破解民营中小企业信用不足、信息不对称等融资制约。
会议还要求,优化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支持产业链上民营企业便利融资。建立常态化银企交流沟通机制,运用好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畅通服务链条,提升民营中小微企业融资效率。
许泽玮表示,会议着重强调落实金融支持民营经济25条举措,这无疑给民营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常态化银企交流沟通机制的建立以及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运用,将进一步打破金融服务的壁垒,让金融服务更加精准、快速地触达民营中小微企业,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普惠小微贷款余额约33万亿元,同比增长14.56%。在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看来,从总量而言,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已经不是突出问题。下一步,应继续调整优化相关政策,创新方式和手段,使金融支持服务民营小微企业更具有效性、精准性。
2月18日,金融监管总局党委亦召开会议,强调要保持对民营企业稳定有效的增量信贷供给,加大民营小微企业的首贷、续贷、信用贷支持力度。为重点民间投资项目搭建银企精准对接平台,充分发挥“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作用,落实好无还本续贷政策,加强科技赋能普惠金融,切实提高民营企业融资满足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