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2月20日讯(记者 孙煜)低价机票风潮再起,多条热门航线裸价价格跌至200元。
OTA平台数据显示,2月19日-3月21日期间,多个热门城市出发的航班中,均有裸价200元的机票,以北京、上海为例,去往全国20余座城市机票裸价在250元以内,相当于正价机票的1折左右,不少线路出现飞机票价低于高铁票价的情况。
上海、北京两地低价机票情况;来源:OTA平台
以上海去往三亚机票为例,记者查询OTA平台及各大航空公司官网,2月24日-3月16日均有裸价200元的机票,执飞航司包括东航、南航、海航、春秋、吉祥等。
200元机票的定价逻辑是怎样的?飞机票低于高铁票的现象合理吗?
部分航司单公里票价低于高铁
浙商证券在今年1月7日发布的研报中指出,春秋航空作为国内低成本航空龙头,单公里票价大幅低于高铁。数据显示,春秋航空2015-2024H1国内航线单公里票价区间为0.300-0.398元(剔除2020-2022年),京沪高铁二等座单公里票价约0.5元。
实际上,“单公里票价低于高铁”的现象,并非春秋航空独有。记者梳理各大航空公司2024年半年报发现,客公里收益下降是行业共性,三大航降价幅度更是超过春秋、吉祥两家低成本航空。
其中,中国国航客公里收益为0.54元,同比下降12.08%;中国东航客公里收益0.526元,同比下降12.77%;南方航空客公里收益0.49元,同比下降12.50%;春秋航空客公里收益0.393元,同比下降1.75%;吉祥航空客公里收益0.47元,同比下降6%。
对比高铁客公里收益数据,京沪高铁0.50元、广深高铁0.65元、赣深高铁0.55元,不少航司的客公里收益数据相比更低。
航空、高铁客公里收益比较;来源:浙商证券
低价机票的背后,是市场供需的角力。一位民航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航班客座率较低时,航空公司往往会采取降价措施吸引更多旅客。此外,大部分旅客喜欢通过OTA平台预订机票,各大航司机票价格一目了然,低价票更有竞争力。”
浙商证券研究所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期间,不少时段机队恢复率好于客流恢复率。中国东航此前也在2024年半年报中指出,飞机日利用率仍未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民航市场运力过剩,供给大于需求,票价自然就下来了。”
从一架航班的成本结构看,记者查询多家航司财报发现,油料成本占比在35%左右、起降停机服务费约占12%、折旧摊销占比约17%、员工薪酬占比约16%、飞机保养维修费占比约7%,以上费用合计占营业成本的比例约87%,均为固定成本,不受客座率高低的影响。
“多一名旅客,对于航空公司来说,就是多了一份机上餐饮费,这项成本对航司影响很小,即便从餐饮费总体看,占比基本不超过3%,一名旅客的餐饮费可以忽略不计。”业内人士指出。
各大航司降价“抢客”
伴随着200元机票价格受到热议的,还有近日关于“航司被约谈”的消息,称要求不准卖低于200元的机票。蓝鲸记者致电多家航空公司客服了解情况,均未得到明确消息,客服表示以官网信息为准。
另据界面新闻,有来自国内大型航司的市场营销人士表示,民航业是市场化管理,不是公益交通,价格下限没有明确要求过,但各航司价格战严重时,民航局会出面进行调节。
低价机票的出现,是航司之间顺应旅客对“性价比”的追求,为了吸引旅客而产生的“抢客”大战。
近年来,以春秋、吉祥为代表的低成本航空盈利能力突显,截至目前,两家航司并未公布2024年全年业绩预告,但三季报数据显示,春秋航空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26.04亿元、吉祥航空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12.71亿元。
与此形成反差的是,国航、东航、南航仍处于亏损状态,三大航客座率低于春秋、吉祥两家低成本航空,“以价换量”成了必然选择。
实施上,降价确实推动了旅客人数的增长。对比2024年上半年数据,国航、东航旅客人数分别同比增长34.95%、30.41%,增速高于春秋27.59%的增速,也高于吉祥同比18.50%的旅客增长。
从客座率的角度看,2024年上半年,春秋航空客座率高达91.31%,同比增长3.36%;吉祥航空为84.51%,同比增长3.83%;国航为79.29%;同比提升8.77%;东航为81.21%;同比增长9.44%;南航为83.07%,同比提升7.30%。
民航分析人士指出,三大航未来客座率的提升空间,也成了进一步“价格战”的动力。此外,从飞机日利用率角度看,以国航为例,2024年半年报数据显示,飞机日利用率为 8.79小时,春秋为9.28小时,吉祥为11.47小时,国航同样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有民航人士指出机票降价背后的困境,机票降价容易,但不少航司的航油、起降、维修成本处于上涨态势,航司业绩承压。
中航协此前在沟通会上提到了2024年航空客运市场“旺丁不旺财”的现象,民航业2024年全年旅客运输量7.3亿人次,同比增长17.9%,但是,客公里平均收益水平却同比下降12.5%。
低价票或为吸引旅客的噱头?
事实上,低价机票在一定程度上,只是吸引旅客的噱头,低价票往往伴随没有行李托运额度、退改受限等条件,部分座位的选择也需额外付钱。此外,机上购物、机场购物等并未算在票价之中,这两项为航司带来了额外收入。
航司“价格战”带来的客流增长,实实在在地惠及了各大机场,旅客的增长带动了机场商品销售收入的增长。
上海机场公告显示,公司预计2024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6亿元到20.5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同比增加99.13%至120.01%。其中提到了旅客吞吐量超1.24亿人次,创历史新高。
白云机场预计2024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8.32亿元到10.17亿元,同比增加88.39%到130.25%。深圳机场公告显示,预计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99亿元-4.44亿元,同比增长0.78% - 11.88%。
值得一提的是,机票价格可能下降,但国内航线的燃油附加费开始上调。多家航空公司发布通知称,自2025年2月5日(出票日期)起,上调国内航线燃油附加费,其中成人旅客:800公里以上航线每位旅客收取40元燃油附加费,800公里(含)以下航线每位旅客收取20元燃油附加费。
有民航人士告诉蓝鲸新闻,航空出行需要成本,过低的价格不利于服务的可持续性。航空运输业作为高成本重资产行业,单架窄体客机采购成本在5亿元左右,机龄在20年左右,一名合格飞行员的培养需要7-10年,投入成本超200万元,
“这本质上是在考验航空公司的价值管理能力,既要通过规模效应摊薄单位成本,又要避免陷入‘低价-降本-劣质-更低价格’的死亡螺旋。当机票价格跌破航空位移价值的基准线时,整个航空运输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将面临根本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