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那些容易被忽视的“坏习惯”,并教你如何帮助孩子避开这些“坑”。
童年时期是大脑发育的敏感和关键时期,儿童早期的经历对大脑发育有塑造作用。
一些看似平常的行为习惯,却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甚至对孩子的未来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那些容易被忽视的“坏习惯”,并教你如何帮助孩子避开这些“坑”。
不良饮食习惯
不良的饮食习惯也会对大脑产生直接影响。
其中,影响最大也是最常见的是以下三点:
第一,长期饱食:导致脑动脉硬化、脑早衰和智力减退等现象。
第二,轻视早餐:不吃早餐使人的血糖低于正常供给,对大脑的营养供应不足。
美国曾有学者曾对1000多名学生进行分组测试,结果发现,与不吃早餐组的学生相比,吃早餐组的学生学习成绩更好,注意力更集中,也更少生病。
每天好好吃早餐,可以让孩子元气满满地重启大脑和身体。
第三,甜食过量:减少对高蛋白和多种维生素的摄入,导致机体营养不良。
海马体是大脑中参与形成关联记忆最多的部分,而高糖饮食会损害海马体的功能,最终影响了孩子的记忆力。
除此之外,孩子们喜欢的零食往往是各种高糖、高脂肪、高盐的“垃圾食品”。
这些食品不仅没有营养价值,相反各种反式脂肪和添加剂倒是不少,例如人工色素、防腐剂等,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孩子的注意力、行为和学习能力。
孩子大脑发育关键期,健康的饮食习惯和适当的营养补充尤为重要。
Tips
1.树立健康饮食的榜样,坚持三餐规律
2.多样化健康零食替代垃圾食品选择: 用新鲜水果、蔬菜、坚果等健康食品代替薯片、糖果、饮料等垃圾食品。
睡眠不足
睡眠,不仅是简单的休息,大脑的许多功能都是依赖睡眠时间来恢复。
根据《2022中国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的调查显示:小学/初中/高中学生的睡眠平均时间仅有7.65/7.48/6.5小时,超过60%的6-18岁学生睡眠时长在8小时及以下。
当孩子睡眠不足时,大脑发育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首先是记忆力减退,思维迟缓。
海马体就像大脑的短期记忆库,负责储存新记忆。充足的睡眠可以帮助海马体将记忆进行整理和转存,从而释放存储空间,重置大脑的记忆容量,恢复学习能力。
然而,长期睡眠不足会阻碍这一过程,导致海马体无法为新记忆腾出空间,最终造成记忆力下降。
其次,孩子会变得注意力不集中,对学习缺乏热情,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意愿下降,从而降低学习效率。
你可以观察一个总是晚睡的孩子,第二天很可能在诸多需要较高注意力水平的事情上会感到吃力。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判断孩子睡眠不足呢?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观察孩子是否在白天过于嗜睡。
美国神经学家W·克里斯·温特提供了一项评估表格:
图源:【美】W·克里斯·温特《让孩子睡个好觉》
如果孩子的分数超过10分就说明你的孩子白天有过度嗜睡的症状。
好的睡眠,是孩子生理和心理健康的保障。
正如莎士比亚说:“舒服的睡眠,才是自然给予人的温柔得令人想念的看护。”
睡得好,孩子才能学得好、成长得好。
Tips
1.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建立规律的作息习惯。
2.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凉爽,选择舒适的床品。
3.给孩子的入睡增加点仪式感:避免睡前玩电子设备,可以进行阅读、听轻音乐等放松活动,避免睡前过度兴奋。
缺少运动
不少家长都有一个错误的观念,认为运动就是瞎玩,浪费时间和精力,殊不知,运动与大脑有着直接关系。
《运动改造大脑》的作者曾提到:
“强健肌肉和增强心肺功能只是运动最基本的作用,运动最关键的作用是强健或改善大脑。运动给身体提供了某种独一无二的刺激,而这种刺激为大脑创建了一种环境,这种环境使大脑能够做好准备、愿意并且有能力去学习。”
就拿打篮球来说,它需要眼快、身体动作快且协调,还需要大脑迅速思考做出判断,这一系列的动作,能促进大脑功能的整合。
可以说,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也是促进大脑发育的重要途径。
此外,运动还能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信息,提升学习能力,适当的运动让大脑保持最佳状态。
对于一些好动、坐不住的孩子来说,缺乏运动导致过剩的精力无处发泄,学习起来更加难以集中注意力。
可以说,家长帮助孩子养成运动的习惯,促进大脑发育,孩子对于知识的吸收和理解力会变得更强。
Tips
1.家长应鼓励孩子参与各种形式的运动,如跑步、游泳、打球等。家长的支持和参与是改善儿童运动习惯的重要因素。
2.所有的运动要以安全为前提去考虑,选择运动形式时,要考虑孩子年龄、认知、频率和强度。
沉迷“刷屏”
在这个数字时代,电子屏幕已经成为孩子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生活中,你可以看到几个小学生围在一起,全神贯注地玩着手机里的游戏。
你甚至可以看到一个不到2岁小孩,精准地打开手机页面里的视频软件,小指头忙碌地刷屏。
电子屏幕,在带来便利和娱乐的同时,也潜藏着影响孩子大脑发育的风险。
年幼的孩子如果花太多时间看电视、玩手机,对他们大脑造成的损伤,远比爱玩手机的成年人严重得多。
过度使用电子屏幕会影响白质纤维束的完整性,白质纤维束负责连接大脑不同区域,是影响孩子语言、读写和认知水平的关键的组织结构。
作家伊丽莎白·基尔比在《限屏教育》一书中也写道:
“从出生到5岁,孩子的大脑神经元建立了大量的连接和神经通路,速度是5岁以后的两倍。之后神经连接得到修整,经常使用的通路得到巩固,少使用的那些则逐渐消失或者被“剪除”。
假如孩子总是重复做一件事,如花时间上网,他们唯一得到加强的那部分通路便是和数字活动相关的,而那些支持未来学习的神经连接则无法得到足够深广的建设。”
长久地刷屏,让孩子的大脑会发育成只会单纯观看和不停转换关注对象,而非集中注意力,大脑难以深度处理信息。被动接收海量的信息,也影响了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具体表现就是:坐不住;没有耐心;坐在教室里很容易走神;无法安静看书,习惯快节奏的信息传送方式,很难沉下心去深度学习一些枯燥的知识。
现在的孩子,每一天都在迎接新的变化,他们出生没多久就开始接触电子屏幕,这是时代的进步,但对父母来说也是一种挑战。
“堵则溃,疏则通”,父母需要摸索出一条边界,让孩子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同时也要让孩子学会克制。
Tips
制定规则,限制使用时间:与孩子共同制定电子屏幕使用规则,例如每天使用时间不超过1小时,睡前1小时不使用电子设备等。
选择优质内容,加强引导:帮助孩子选择适合其年龄阶段的优质内容,例如教育类节目、纪录片等,并与孩子一起观看,进行互动交流。
尽量不要让手机成为孩子闲暇时间的第一选择:丰富孩子生活,培养兴趣爱好,鼓励孩子参与户外活动、体育运动等,培养多样化的兴趣爱好,减少对电子设备的依赖。
家长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家长要减少自身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多陪伴孩子,进行亲子互动。
除去上述行为习惯影响孩子大脑发育,以下行为也存在潜在危害:
少言寡语:经常说富有逻辑的话也会促进大脑的发育和锻炼大脑的功能
空气污染:大脑的耗氧量最大,充足的氧气确保大脑工作效率
蒙头睡觉:随着棉被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氧气浓度不断下降
不愿动脑:不愿动脑的情况只能加快脑的退化,聪明人也会变得愚笨
带病用脑: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造成大脑损害。
被动吸烟:被动吸烟使脑组织呈现不同程度萎缩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大脑发育的关键期更是弥足珍贵,帮助孩子远离这些坏习惯,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欢迎订阅《中国教师报》
我们一起携手成长!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不错的话
欢迎【关注】&【星标】&【转发】
来源 | 钱志亮工作室
编辑 | 白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