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北京举行。活动公布了“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6个入选项目、6个入围项目和1个国外考古新发现项目。其中,合浦县草鞋村汉至六朝遗址是入围项目之一。
草鞋村遗址公园。合浦县申遗中心供图
据了解,“中国考古新发现”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自2002年创办的评选活动,每年选出6个项目,已经成为中国考古界的重要奖项之一。
草鞋村遗址位于北海市合浦县城西南的西门江东岸,遗址经过数次发掘,主要发现汉代、六朝、唐宋、明清等时期的文化遗存,主体文化内涵是汉代合浦郡治故址。2023年至2024年,为配合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遗址进行主动发掘,发掘面积500平方米,主要发现史前时期的红树林堆积以及汉至六朝时期的台基、建筑基础、沟、坑、柱洞、古河道、墓葬等遗迹,出土大量瓦构件及陶器、铜器、铁器、石器、木器等器物。通过发掘,进一步深化了关于草鞋村遗址范围、布局、文化内涵、水路交通、地理环境、年代、性质等方面的认识。
草鞋村遗址公园展厅。(资料图) 翟坚求 摄
考古发现表明,草鞋村在史前时期是海边,在秦汉时期是岛丘,其西南面是滩涂,西北、东北两面环水。西南面发现了大面积的史前红树林堆积,汉代遗存到红树林边缘就陡然减少,地势也往外倾斜。西北和东北两面都发现了古河道迹象,河道底部堆积有大量的汉至六朝时期遗物,遗物包括瓦片、陶瓷片、砖块、木构件等。草鞋村遗址处于江海交接处,其布局形制和文化内涵与合浦战国时期越人城池大浪古城有着明显差异,具有广西秦汉郡县故址的一般特征,这对于探究秦汉时期岭南沿海地区的行政建置、城邑形制、管理模式和交通交流等内容具有重要价值。
草鞋村发现的史前时期红树林,因被突然覆盖在厌氧环境中而得以留存,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红树林堆积。汉代之前的海岸堆积则反映出海岸线退缩的历程。这些发现对于探究古代红树林和古代海岸线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北海日报 悦北海综合编辑
声明:文章及图片仅做分享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 请联系我们处理。
悦北海 北海人都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