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追星总爱看舞台上的光鲜,可有的“顶流”却藏在泥土里。
杭州桐庐有位“跛脚书记”,8岁摔断腿没钱治,初中毕业想上高中被拒,却硬是靠一条腿蹚出逆袭路:当老师、做财务、开店,生意最红火时抛下一切回村当干部。
他一瘸一拐带村民修路,自掏腰包垫付款项帮村民开通自来水,费尽心思让山村种出“院士米”……
他不是网红,却让全村年均增收百万元;没有滤镜,却把家乡美成示范村。
这才是年轻人该追的"养成系明星"——用一条腿走出共富路,用双手捧起乡村振兴的星光。
残疾人最难的事情是什么?
结婚算一件吧
8岁那年,我爬到树上玩,一不小心跌了下来,右腿的骨关节摔得脱了位。这种骨伤放到现在不算什么,但那时候桐庐医疗条件差,非要到杭州才能医。
不过哪有去杭州看病的钱呢?就这样拖了两年。
两年后,父亲终于带我去了杭州的大医院。医生责怪:“怎么不早点来?现在必须开刀了。”
开刀住院少说6个月,还得有大人陪。家里是靠工分过日子的,少了一个人半年的工分,全家还要不要吃饭?
父亲不得不狠下心,拉着我回了家。
沈柏潮背影(资料图)
从那天起,我成了残疾人。本以为我的厄运够大的,没想到初中毕业,我考上了高中,却被告知“残疾人用不着读高中”。
身体残了,书也没得读了,很多人就自暴自弃,但我不这样想。我的命还在,脑子还在,力气还在,为什么不努力争取,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经过面试,我当上了印渚乡富家村小学的代课老师。
两年后,我到印渚缫丝厂当财务人员。其实我根本没学过财务,只是算盘打得很溜,一切都是靠耐心琢磨出来的。
慢慢地,身边的人开始像对待健康人一样对我。
残疾人生活中最困难的事情是什么?结婚算一件吧。让我骄傲的是,我娶了一个身体健全、长得漂亮,还非常能干、贤惠的老婆。
不管岳父母一开始怎么反对,最后还是认可了我。这主要靠的是我的诚心,我的执着。
我1986年结的婚,现在儿女都已成家立业,家庭非常和睦,这也是我靠自己努力获得的福分。
你一个残疾人,
何必主动去挑起这么重的担子?
在印渚缫丝厂干了10多年,这家乡镇企业倒闭了。
那是1995年,我已经31岁。我没再到别处谋生,而是决定自己干。虽然我是残疾人,但从小我的脑子里就有个根深蒂固的想法:我能比健全人做得更好。
当时各家各户都想安装有线电视,我开动脑筋、自己动手,给后岩村每户人家布设电视的信号线,至少可以看到8个频道。
我又批来各种副食品和时令蔬菜,弄到后岩村零售,还开了个小卖部。
我每天三四点起床,进村送货。天还没有亮,后岩村的村民就能在村里买到我进货的蔬菜和各类副食品了。
沈柏潮(右)和村民在一起
2005年,我投入所有积蓄,在分水镇上办了规模不小的中国移动专营店,与我老婆两个人辛苦打理,一点一点把业务做大。
在最年富力强的时候,出乎所有人意料,我选择了回村,当起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党支部书记。
别人说,你自己还是一个残疾人,何必主动去挑起这么重的担子?这可不是你一个家庭,而是后岩村200多户人家啊。
如果我说,除了赚钱,我还有更高的人生目标——帮助别人一起进步、过上好日子,你信吗?
我一开始就宣布:
“不会拿村里的一分钱工资”
2005年前后,尤其是我们浙江,发展面貌日新月异。后岩村虽然也在进步,但速度太慢。年轻人都跑出去打工了,年纪大的村民靠种稻种菜弄点小收入。
村里甚至没有一条像样的路。
正月里,外面的客人来走亲戚,不管穿什么鞋,都要套一只塑料袋,否则鞋子满是泥巴。我每次回到村里,滋味总是不太好受。
2005年5月,我参加村民委员会竞选,当选村民委员会主任。一上任我就宣布:“不会拿村里的一分钱工资。”
村民们很信任我,但也有人表示,“他不是跛脚吗?村里手脚齐全的人有的是,为什么要他来当?”
对于闲言碎语,我没有当面应对,只认定拿出踏踏实实为村民办事的劲头,就是最好的回答。
村干部开会(资料图)
你能想象吗?那时候的后岩村,连个村干部开会的场地都没有。我当选村主任后,第一次会议是在我的车上开的。
作为共产党的干部,怎么能连个阵地都没有?村干部的威信和办事的规范,自然也都树立不起来,这怎么行?
2012年10月,我们建起了三层楼的村办公楼兼公共服务中心,后来又建成了1400平方米的乡风民俗苑,展示后岩村的农耕文化遗存和乡风民俗,还可以提供给村民办红白喜事。不豪华,但很实用的乡风民俗苑成了村民们最愿意来的活动场所。
开通自来水这一仗
打得够辛苦
2008年8月,我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村支部书记兼村民委员会主任,我两个职务“一肩挑”,一干将近20年。
当上村主任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后岩村通上自来水,这是我向全体村民承诺过的。
千百年来,后岩村的村民靠井水、溪水过日子,雨季时只能用污水、黄水。因为这个缘故,村民不能用抽水马桶,家里的洗衣机、热水器成了摆设。
这项工程预算要20万元,钱从哪里来?村集体经济基本上是空白,账上几乎是零。我一瘸一拐,跑镇上、跑县里,争取资金。凡是能出钱出力的部门,我都跑了。
镇上、县里给了数额不等的资助,工程很快开工了。果然,后续一部分的工程资金还是
出现了空缺,在妻子的支持下,我自掏腰包,贴补了材料款。
2007年8月,工程顺利完工。后岩村的村民和城里人一样,全部喝上了自来水。
开通自来水这一仗打得够辛苦,但村民们看到了村干部的决心,也自觉地跟着我们一起干。
100万元!
听到这个数字村民眼睛都亮了
别小看后岩村,出过不少人才哩。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胡培松就是我们这儿土生土长的。
2021年,村里与胡院士领衔的中国水稻研究所开辟了30亩“院士米”种植基地。当年10月,由胡院士选育的“华浙优261”新品种稻米获得丰收,第一年村里就增收10万元!
“院士米”种植基地
2022年,我们种植“院士米”扩大到200亩,村民们的收入又上了一个台阶。
按照这个种植规模,后岩村能实现年均增收100万元以上!听到这个数字,村民们的眼睛都亮了。
我只有实实在在地做好,
才对得起他们一声声地叫我“书记”
从2019年起,村里花大力气推行垃圾分类和田园美化。上年纪的村民说,“活了六七十岁,现在鸡鸭不能放养,连垃圾也扔不痛快了。”
我挨家挨户做工作,同时想出了一套激励机制。凡是做到垃圾分类的,通过二维码记录,给村民一个“微积分”。积分高了,有奖励。村民得了实惠,看到整洁环境确实舒心,就会自觉去做。
我们村的整洁程度超过了城里,道路两边有绿化带和路灯,新建的农家别墅整齐排列,成片的稻田方方正正。2023年,我们村被评为桐庐县首批美丽乡村3.0示范村。
我自己也获得“浙江好人”“杭州好人”等不少荣誉。村民们说,我们的“跛脚书记”连走路都更快了。
他们叫我“跛脚书记”,我一点也不生气。这是村民明知我是个残疾人,却为大家服务了20年的肯定,是亲切的称呼。
这20年来,我每天都在克服身体上的不便,一大早就来到村里忙碌,处理的不少都是婆婆妈妈的事,要花很多精力。
但对村民来说无小事,他来找你就是信任你、需要你,我只有实实在在地做好,才对得起他们一声声地叫我“书记”。
“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愿我们都能在这平凡的世界中
把日子过成一首不平凡的诗
无论身处何种境地
都能坚守内心的热爱
在平凡中闪耀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你心目中该追的星是什么样子的
你身边还有这样的故事吗
评论区来聊聊
《夜读》栏目期待更多“笔杆子”加入
如果你喜欢夜阑挑灯、落笔添香,如果你恰好有新的感悟、新的发现、新的心得想与大家交流,如果你在某一领域有独到的见解,欢迎你成为“夜读”的分享人。
征稿邮箱:hangzhoufabu@qq.com。
来源/杭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