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东奔西走找工作了!”靖安县居民李增香满脸笑容地说。走进靖安县红色驿站,李增香被其中的设施所吸引。空调、饮水机、充电器等一应俱全,为求职者们营造了一个舒适便捷的求职环境。

电子大屏上,招聘信息滚动着。在工作人员的热情指导下,李增香完成了求职简历的注册。不久后,她顺利为靖安县24小时无人自助智慧图书馆开启了包月清洁服务。“红色驿站真是贴心,为每个人量身定制工作,太赞了!”

靖安县整合公共服务资源,在县级红色驿站增加了零工就业服务,建立零工市场,为灵活就业群体提供职业介绍、技能培训、政策咨询等优质服务,同时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成立新就业群体党支部,推动零工就业群体组织在经济发展、开展民生服务中主动作为,同时激活“零工经济”,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圈。

打造零工品牌影响力。强化“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建立了县委两新工委牵头抓总、行业部门统筹管理、社区党工委协同配合、新就业群体党组织推进落实的常态化党建联动工作体系,对零工市场进行专业化指导和标准化规范,有序招募用工主体、“马路零工”入驻红色驿站,全力推进零工市场品牌化建设。截至目前,红色驿站已累计收集岗位信息5300余条、零工人员信息3300余条。

增强红色驿站凝聚力。积极吸纳零工人员、群团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红色驿站共建共享,全面提升红色驿站精细化服务水平,最大限度盘活红色驿站公共服务资源,助力零工市场可持续发展。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比较聚集的商圈、广场等场所融合打造了45个“红木莲·靖相连”红色驿站,统筹快递寄放、网格服务、党组织生活等多项功能。并由共建主管单位建立相应的红色驿站管理制度,统一红色驿站标识,配备休闲、学习、就餐、医疗保障等设施,为零工及新就业群体提供综合服务。

提升零工人员竞争力。开办保育员、中式面点、网络创业等职业培训21场次,覆盖灵活就业人员500余人次,引导鼓励零工群体参加应急救援、心理咨询等公益培训,推动“零工市场”专业化转型升级。依托高质量就业乡村创建工作,建立就业地图,紧盯零工群体多元化需求靶向发力,实现多渠道灵活就业。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号、靖安就业门户网站等线上平台,开展直播带岗、政策智推、技能培训等活动,累计吸引1.9万余人关注,有效促进劳务双方“掌上”招工揽活。搭建双选平台。常态化开办“贴‘新’服务 夏送清凉”“人才夜市”招聘会等活动,营造雇主“挑灯觅才”、零工“边走边选”的招聘环境。红色驿站运行以来,已成功助力728名零工人员就业。

提高零工市场服务力。统筹公共服务资源,聚焦零工群体权益保障,不断增强红色驿站复合功能,畅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提供“一站式”权益保障。在红色驿站专设劳动关系调解室,配备专业队伍轮岗坐班,开展清理整顿零工市场联合执法行动,严打恶意欠薪等违法行为,全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红色驿站零工市场运行以来,受理劳动纠纷30余起,协调解决劳动纠纷案件28余件,结案率95%,配套“心贴心”服务功能。合理配置候工休息、图书阅览、洽谈对接、政策咨询等多个功能区,配备应急救援、防暑御寒等设施用品,致力打造对接服务“暖心红色驿站”。制定“接地气”职业规划,针对无学历、无技能的大龄困难群体,规划低门槛公益性零工岗位,优先保障弱势群体稳岗就业,倾力打造公平就业“惠民红色驿站”,促进“零工市场”健康有序发展。(蔡文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