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斯克州战场的俄乌冲突日趋激烈,双方投入大量军事力量展开争夺。

战事开始时,俄军在库尔斯克前线部署前所未有的兵力。俄方集结78000名军人,包括空降兵第76师和海军陆战队第336旅等精锐部队。这支部队配备最新型号的T-90M主战坦克和2S35“联盟-SV”自行火炮,火力强大。乌军在该地区投入约12个旅的兵力,数量上明显处于劣势,双方兵力比例接近7:1。

前沿阵地部署摩托化步兵部队,担任突击任务;第二梯队配置重型装甲部队,负责突破后的扩大战果;预备队由空降兵和海军陆战队组成,可以灵活机动,随时投入关键地段的战斗。2024年秋季,俄军集团军摩步第15旅等精锐力量发起第一波总攻,战役进入高强度对抗阶段。

俄军在此次行动中采用新型电子战装备,对乌军的通信系统和无人机操控造成干扰。同时,俄军还在前线部署“铠甲-S1”近程防空系统,构建起多层次的防空网络。这种立体化的作战体系提升俄军的作战效能。

为应对俄军的兵力优势,乌军采取灵活的部署战术,通过建立多个小规模的强化阵地,分散俄军火力,又保持战术机动空间。乌军还在前线部署美国提供的M777榴弹炮,这种火炮具备精确打击能力,可以压制俄军装甲集群的推进。

乌军充分利用地形优势,在关键路口设置反坦克阵地,同时组建机动打击小组,随时准备对俄军突破点实施侧翼打击。这种灵活的战术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兵力劣势,为后续战役的展开奠定基础。

8月6日,库尔斯克州遭遇乌军大规模袭击,俄防空系统当天击落26架无人机和多枚导弹。这次行动由乌军第22机械化旅主导,乌方具备同时发起多点进攻的能力。随后的战局发展,到8月11日,乌克兰部队已经突破俄军防线,在库尔斯克方向推进30公里。

随后,乌军控制库尔斯克州边境重镇苏贾。这座战略要地的易手乌军在战役中取得重要突破。到8月19日,乌军在库尔斯克州的控制范围扩大,覆盖面积达到1250平方公里,包括92个居民点。

俄军出动苏-34和苏-25战机提供空中支援,同时使用“伊斯坎德尔”导弹对乌军目标实施精确打击。这些现代化武器系统的投入使战场态势更加复杂。8月8日的一次战斗中,乌军利用“海马斯”远程火箭炮系统,对一支正在增援的俄军部队实施精确打击,造成对方损失。

通过协调使用远程无人机,对俄罗斯多个军用机场发动大规模袭击。这次行动打击俄军的后勤补给能力,也显示出无人化作战平台的重要性。

俄军采取“三位一体”的作战方式:装甲部队从东西两个方向展开进攻,炮兵持续对目标区域实施火力覆盖,同时地面部队进行快速突击。这种立体化的作战模式对乌军防线造成压力。而乌军则采取更为灵活的战术,在维肖洛耶村地区试图对俄军实施包围,并向格卢什科沃方向发起进攻,展现出战术协同能力。

截至2024年12月,仅在库尔斯克州一地,乌军的人员损失就超过36010人。装备损失,乌军在该地区的作战中损失35辆坦克和31辆装甲运兵车。特别是在8月15日的激战中,乌军一天之内就损失340名军人和19辆装甲车辆,其中包括5辆美制“布拉德利”步兵战车。

高科技武器系统的广泛应用,使得传统的数量优势在某些情况下不再具有决定性作用,而精确打击能力和信息化水平则成为影响战争走向的关键因素。

双方在装备维护、弹药补给和人员轮换等方面都面临挑战。在高强度对抗环境下,如何保持持续的作战能力,考验着双方的指挥系统。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