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小国立陶宛,面积不过65,000平方公里,人口不足300万。
在中国明朝明成祖朱棣时代,立陶宛也曾是欧洲强国。
该国一度与波兰结盟占领了莫斯科,扶持过傀儡沙皇。
18世纪末,立陶宛国力渐衰,被沙俄逐步侵吞。
至十月革命爆发时,立陶宛才趁沙皇被推翻之际宣布独立。
至1940年,苏、德两国在东欧划分势力范围,立陶宛被并入苏联。
在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中,立陶宛经济水平较为发达,因此常常会在苏共中央的统一调控下,为其他加盟国提供经济援助。
这使得立陶宛民众极为不满,导致该国于1990年苏联解体前便宣布独立,于1991年成为首个脱离苏联的加盟共和国。
同年,中立两国发表联合公报,正式建交。
30余年来,两国关系总体上保持了稳定。
但基于复杂的历史原因,独立后的立陶宛,一直希望能够融入到欧洲以及美国主导的大西洋体系。
正因如此,该国才秉承了一条“远俄远共,亲美亲欧”的外交路线。
不仅没有加入俄罗斯主导的独联体和集安组织,反而于2004年加入了北约和欧盟。
历届立陶宛政府中掌握实权者,也大多都是亲美派代表,或是生活在欧美的立陶宛人的后裔。
他们对美欧马首是瞻,只为从美欧获得市场和资金方面的援助。
在俄乌战争中,立陶宛积极参与北约对乌克兰的支持行为,以及对俄罗斯的反击行动。
而当美国政府高调遏华之后,立陶宛亦步亦趋,于2018年起便把中国列为其国家安全威胁,并写入该国的国安评估报告中。
2021年11月18日,该国更是罔顾中方的严正抗议,允许台湾当局在其境内设立“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
此举在立陶宛国内引起轩然大波:
年过九旬的立陶宛前总统阿达姆库斯表示:
对于台湾的国际定位,立陶宛根本就没有资格说三道四,因为这是由大国拍板才能决定的问题。
立陶宛政府因为挑衅中国而导致蒙受利益损失,是得不偿失的。
立陶宛在跪舔美国的同时,也单方面撕毁了中立建交的政治承诺。
作为弹丸小国,立陶宛为什么敢惹中国呢?其主要原因在于:
第一,甘心充当棋子,以便更好地依附于美国,求取更大的利益。
第二,立陶宛地处俄欧对抗的中间地带,又有过多次被入侵的历史,对其国家安全自然是忧心忡忡。
该国将俄罗斯视为最大的地缘威胁,而近年来中俄越走越近,中美渐行渐远,立陶宛选择反华,是希望获得美国的军事安全保障。
第三,意识形态的差异,使该国政府对共产主义国家缺乏好感和信任,政党之间的斗争,使该国诸政党都希望借助美欧势力上台执政。
然而,立陶宛惹错了对象,他们这种悍然挑衅中国的行为必须受到惩罚,否则将会有更多的国家,在美国的驱使下争相效仿。
中方随即于12月21日宣布,中立两国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
即便立陶宛声称,其与台湾关系属于“自主决定”,但明眼人都知道,这件事情的背后,游离着美国的身影。
那么,美国又为什么看得中立陶宛这种小国,教唆其行衅滋事呢?
关于这一点,其实与立陶宛的国力无关。
美国这样干,是出自于一石二鸟的目的。
除了损害中国利益之外,美国另一个不可告人的目的在于,破坏以德国和法国主导的欧洲自主战略。
近几年来,美国既没能在俄乌冲突中打击俄罗斯,又没能在中美较量中占到分毫的便宜。
而其国内债台高筑,经济持续下行的窘况,又使得美国政府有岌岌可危之感。
在这样的情况下,欧洲作为美国的盟友,其利益便屡屡遭到美国的损害和出卖。
德、法等欧洲大国逐渐认识到:
美国不值得依靠和信赖,欧洲只能走战略自主之路,但要想走通这条路,就不可能不与中国建立广泛而深入的联系。
欧洲追求的战略自主,也完全符合中方以及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反对世界霸权,倡导多边主义的政治主张。
美国在怂恿立陶宛的同时,也在波兰、乌克兰等国积极扶持代理人势力,其根本目的在于,人为地制造东、西欧之间的矛盾与分歧。
唯有如此,才能让欧盟形同虚设,让欧洲一盘散沙,让中欧无法走近,而美国才能够从中渔利,其用心不可谓不阴险。
中立两国的关系降为代办级后,立陶宛便从美国方面获得了价值6亿美元的出口信贷协议。
立陶宛错误地认为:中立两国之间的年贸易总额不过数亿欧元,即便得罪了中国,也不会造成太大损失。
在立方政府看来,美国为他们所画的大饼更加诱人。
为此,他们才不惜放手一搏,却不料,事情的发展乃至最终的结局,竟然完全在他们的意料之外。
首先是中欧班列彻底绕过和抛弃了立陶宛。
其次是中国举国上下,自发性地抵制立陶宛的相关产品。
最为关键的是,立陶宛政府严重低估了今天中国在全球经济中难以撼动的地位和影响。
由于中国规定,无论是哪国生产的产品,只要其中包含任何立陶宛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都将被拒之门外。
不少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跨国公司,同时也是立陶宛本国数百家公司的客户。
眼见中立两国关系恶化,这些跨国企业纷纷表示:
如果立陶宛不尽快与中国改善关系的话,他们将不再使用立方提供的相关产品服务,放弃在立的投资计划,并搬离已经建好的工厂。
所有的这一切,都让疫情之后至今还未全面复苏的立陶宛国内的商家措手不及,叫苦连天。
2021年底,立陶宛通货膨胀率超过10%,其日用消费品价格与西欧相差无几,但国民的家庭收入却远低于西欧。
中国降低外交等级、断联政治经济、调整外贸布局等一套组合拳下来,
不仅令立陶宛付出了应有的代价,也让其他国家不敢步其后尘。
立陶宛政府后来才发现,把所有的损失计算在内,与中国反目之后,自身的经济损失竟然达到数10亿欧元!
对于立陶宛这样一个小国来说,这个巨大的财政窟窿,远不是美国的6亿美元可以填补的。
更何况,美国的这6亿美元并不是白给的,而是贷款,是要还的!
至2024年10月底,以立陶宛基民党为首的执政联盟在大选中遭遇惨败,而以社民党为首的政党联盟获得胜利并着手组建新政府。
社民党总理候选人帕卢茨卡斯公开表示:
上届政府设立“台湾代表处”显然是错误的,他会积极寻求恢复中立两国关系。
然而,还未正式交接的上届政府,竟然动用手中最后的权力,于11月29日,要求中方3名外交官限期离境。
新当选的执政党对此举表示强烈反对,他们虽然没能阻止上届政府最后的疯狂,但还是通过斗争和施压,
于2005年1月3日,迫使该国议会外委会主席,所谓“台湾办事处”始作俑者之一的帕维利奥尼斯引咎辞职。
立国内的反对声此起彼伏,而中国对立方的制裁又环环相扣。
立陶宛总统瑙塞达也终于扛不住压力,于次日公开承认:
立陶宛与台湾并不具备外交关系,立方将“台北代表处”更名为“台湾代表处”,是一个影响立中两国关系的错误。
令他懊悔的是,造成这一错误的原因,是他这个总统没有充分协调好台湾与立陶宛的关系。
但与此同时,他也表示:
中国对立陶宛的制裁是一种“经济胁迫”,是对欧盟国家的攻击。
随后,立陶宛新政府外长布德里斯表示:希望立中两国恢复大使级外交关系。
对于立方拙劣的自说自话,中方选择了不予理睬。
见此情形,立陶宛只得向欧盟寻求经济援助。
可是,作为欧盟的成员国,立陶宛冒犯中国的言行,事先并没有获得欧盟的批准和支持。
夹在大国之间,由众多小国组成的欧盟深知:只有内部团结一致,才能避免遭到分化,从而维护自身的整体利益。
立陶宛以让着美国狐假虎威,冒犯中国,使得欧盟大为光火,其核心成员国德国公开表示:
立陶宛政府的行为,不仅自私,而且愚蠢!
因此,欧盟不仅没有对其施以援手,反而还对立陶宛暴力驱逐边境移民,违反国际法和侵犯人权的行为予以了痛斥。
2025年2月14日~16日,在德国召开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立陶宛前外长兰斯伯格斯表示:
如果中国继续对立陶宛施压的话,可能会有让中方不愿看到的后果。
紧接着,立陶宛总统瑙塞达的首席外交顾问阿斯塔,于2月18日通过媒体隔空喊话:
立陶宛希望重建立中大使级关系,但中方似乎对此没有兴趣。
这种一边威胁,一边抱怨的行径,实在是令人发笑。
其实中方早已就此问题,明确地向立陶宛提出了两大原则性要求:
其一,立方必须遵守一个中国的原则,反思其过往在涉台问题上的错误做法,
其二,立方停止一切损害中国主权的行为,拿出足够的诚意来。
事实上,正处于权力交接阶段的立陶宛上届政府,不仅依然与台湾方面维持着官方贸易关系,还纵容其议员打着访问的旗号肆意窜台。
他们还声称:
即便欧盟暂停在WTO对中国展开诉讼,立方也愿意配合美国,继续起诉中国的行为。
可见立方的这些保守派政客们,为了讨好美国,甚至不惜得罪中国和欧盟,真可谓是不遗全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立陶宛还想与中国重建大使级外交关系,这显然是一厢情愿的不切实际。
考虑到立陶宛只是炮灰而已,也考虑到立方新政府中,多名新任官员表达了改善两国关系的意愿,
中方在对立方制裁惩戒的同时,也始终对该国敞开了对话的大门。
希望他们能够拿出实际行动,恪守两国之间的政治承诺,以“一个中国”原则为基础,推动双边关系良性发展。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舞台上,中国将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
在处理与他国关系问题时,求同存异,团结一切热爱和平的力量,避免矛盾的扩大和机会。
但这并不等于中国会放弃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中国出手对立陶宛小惩大诫,就是奉劝少数居心叵测者悬崖勒马,并正告他们:
台湾问题,既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也是中国在外交事务中不可触碰的红线,是中国的核心国家利益。
中国有足够的决心和信心,以及意志和能力,挫败一切妄想干涉我国国家主权,损害我国利益的图谋。
参考资料:
海峡之声网:《立陶宛总统认错!为什么?说明啥?》
中国网:《驱离中方外交人员,立陶宛看守政府上演“最后疯狂”》
新民晚报:《立陶宛到底怎么回事?》
中国青年网:《立陶宛这么个小国,为什么要不停挑衅中国?》
中国日报网:《立陶宛充当“反华急先锋”折射大国地缘政治竞争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