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披露乌军伤亡数据,西方或将放弃乌克兰,战争是否接近尾声?美方对中国的呼吁背后有何深意?中方迅速回应,态度坚决。



根据乌克兰媒体的最新报道,泽连斯基最近公布了乌克兰军队的伤亡数据,显示已有46000名士兵牺牲,而还有数万名士兵目前处于失踪状态,生死未卜。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引用北约的内部评估,指出泽连斯基公布的数字可能只是用来安抚国内情绪,实际的阵亡人数可能已经超过了20万。

从乌军的伤亡数据中可以窥见一个严峻的事实:乌克兰的精锐部队已经遭受了严重的损失,而西方的军事援助也在减少,美国的600亿美元军援法案被搁置,德国的军工产能也显得力不从心,这些都预示着这场代理战争的难以持续。

此外,战场之外,乌克兰与其对手以及美国正在加快接触的步伐。瑞士《新苏黎世报》披露,双方已经就停火框架达成了初步共识:以当前的接触线作为停火的基准线,乌东四州的地位暂时搁置。虽然战争尚未全面停止,但一旦有了开始,停战的趋势就已形成。



俄美会晤

因此,美西方国家目前关注的焦点并非战争何时结束,而是未来如何防止类似战争的再次发生。一些欧洲国家近期提出,最好的方法是选择一些国家派遣军队到乌克兰进行“维和”,他们还强调,这绝对不会以北约的名义进行,意在表明他们的出发点是纯粹的,只是为了预防战争的再次爆发。

然而,俄罗斯显然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发生。无论欧洲国家如何保证,一旦欧洲国家军队进入乌克兰,北约东扩就将成为现实,这是俄罗斯无法接受的。因此,俄外长拉夫罗夫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坚决表态:“任何外国军事存在都是对俄国家安全的直接威胁。”



或许是察觉到了俄罗斯的担忧,美国此次扮演了“和事佬”的角色。有美国官员表示,既然如此,就让中国以及其他非欧洲国家派遣军队到乌克兰进行“维和”,这样既能防止战争再次爆发,也能让俄罗斯放松警惕。

美国的说法表面上看似为了世界和平,但明眼人都能看出,其真正目的是希望中国来收拾西方国家在乌克兰留下的烂摊子。这种“邀请”本质上与过去在阿富汗问题上的策略相同,就是想把难题包装成机遇,转嫁给第三方。既然我们都能看穿美国的意图,国家自然也对美国的图谋了如指掌,因此迅速给出了教科书般的回应。

在被问及对美国希望中国派兵维和乌克兰的看法时,我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表示:“对于这种假设性的问题我们不做评论”,这显示了中方的回应既机智又谨慎,既回答了问题,又避免了陷入对方的舆论陷阱。



实际上,我国在俄乌冲突中始终坚持劝和促谈的基本立场,也是少数能够同时与莫斯科和基辅保持对话渠道的大国。正如郭嘉昆所补充的,中方既不是这场战争的制造者,也不是参与者,没有煽风点火,也没有趁机牟利,因此中方将继续坚持最初的立场——希望通过对话协商来解决危机。

至于美西方国家想要借助中国之手来收拾残局,这恐怕只是他们的一厢情愿,不可能实现。

信息来源:《经济学人》:《唐纳德·特朗普对欧洲的攻击》



《环球时报》:《是否考虑向乌派遣维和部队?中方回应》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