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和毛岸英
1949年8月5日,湖南长沙和平解放。几乎同时,杨开慧兄长杨开智给远在北平的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告知他岳母向振熙老人健在,并询问外甥毛岸英、毛岸青以及女儿杨展的情况。
毛主席很快回了一封信,并让长子毛岸英也要写信给舅舅。那一刻,毛岸英激动万分,他于当年8月17日、9月10日,接连写了两封信给外婆、舅舅,以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思念之情。
杨开智全家福
毛岸英在第二封信中写道:
“亲爱的外婆、舅父:回信收到,快慰万状之余,也不禁凄然泪下,伟大的母亲的遗容和记忆中所留下的外婆的一举一动不时呈现在眼前。更有一层使自己万分痛苦的,就是这几年太不长进了……
我非常想来看你们,父亲亦极力赞助,湖南刚开始解放时,我就与父亲谈回湖南寻找你们(过去给你们的信,皆无回答),你们的电报也来了,那份电报我真不知看了多少次……”
寥寥数语中,我们可以看出毛岸英非常渴望立即回到长沙探亲。因为工作需要,毛岸英直到1950年5月才回到长沙。大家在本文中将看到毛岸英探亲期间留下的照片,他为外婆祝寿、给妈妈扫墓以及回到韶山冲老屋。
毛主席和毛岸英
1950年5月25日,这天是杨老太太向振熙八十大寿。毛主席决定派毛岸英回长沙祝寿,临行前他还让毛岸英带去亲笔信,以及一些保养品。毛主席在信中写道:
“杨老太太尊鉴:欣逢老太太八十大寿,因令小儿岸英回湘致敬,并奉人参、鹿茸、衣料等微物,以表祝贺之忱,尚祈笑纳为幸。永祝康吉!”
于是,毛岸英立即向组织上请假,因为需要办理一些手续,他直到当年5月中旬才得以出发。对于这次回长沙的目的,除了给外婆祝寿外,毛岸英跟父亲几乎都有同样的想法:一是回韶山冲看看;二是回板仓给母亲扫墓。
毛岸英和外婆、舅舅全家
就在毛岸英出发前夕,毛主席再次叮嘱他回到家乡后,要多到亲友、农民家里走走,多了解乡下情况,多向他们宣传党的政策,更要放下架子,多向他们学习,切不可搞特殊,这一点尤为重要。
毛主席还叮嘱道:“见了乡亲们要有礼貌,辈份大的男人北京叫爷爷,我们韶山称阿公,长辈喊伯父叔叔婶婶阿姨,同辈的以兄弟相称,或者喊同志,不要没大没细的。”当年5月25日,湖南省委交际处为向振熙举行一个小型八十大寿庆祝会,也为毛岸英接风洗尘。
在寿宴上,毛岸英将父亲给外婆的信件当众朗读,并送上早已准备好的礼物,以及跟外婆、舅舅、舅妈等拍下了合影。5月26日一大早,毛岸英便出发前往板仓给母亲扫墓。
杨开慧墓地
从当年留下的照片来看,毛岸英来到板仓棉花坡,只见他跪在“毛母杨开慧墓”的石碑前,在众人面前哭成泪人,场面感人令人动容。毛岸英哭喊:“妈妈,妈妈,儿子回来看你来了!我终于回来了!”给母亲扫完墓后,毛岸英又拜访了板仓几户农家,向他们了解情况以及表达感谢。
在完成为外婆祝寿和给母亲扫墓后,毛岸英决定回到韶山冲看看。毛岸英3岁时跟着父母回过一次家乡,他对家乡并没有多少印象,但从父亲口中了解了很多关于家乡的情况,这让他一直渴望尽快回到家乡看看。
那时回韶山冲交通不便,虽然距离湘潭约80华里,可在解放前人们要去湘潭城里要走一整天路。1950年初,中共长沙地委和湘潭县委决定报经湖南省委批准,决定从湘潭修一条公路到韶山冲。
毛岸英在韶山冲
这件事被毛主席知道了,他坚决反对这样做。于是,毛主席给湖南省委书记黄克诚及省委第一副书记、省人民政府主席王首道写了一封信,并让他们转告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三书记邓子恢:
“克诚、首道并告子恢同志:据说长沙地委和湘潭县委现正进行在我的家乡为我建筑一所房屋,并修一条公路通我的家乡。如果属实,请令他们立即停止,一概不要修建,以免在人民中引起不良影响。是为至要。”
毛岸英在老屋前
在这样的背景下,毛岸英回韶山冲也花费了比较长的时间,最后一段路程他是骑马的。毛岸英还按照父亲的要求,“必须在韶山冲30里外的银田寺下马,步行走进老屋。”回到韶山冲后,毛岸英将自己视作最普通的老百姓,留下了很多感人的故事。
毛岸英回到韶山冲当天,他跟前来欢迎的乡亲们直接说了这次回家乡的原因,他说:“爸爸身体很好,他也非常想念父老乡亲,如有空定会回家乡看望大家。今天我就是代表父亲回乡看望大家的。”
毛岸英给母亲扫墓
在家乡期间,毛岸英充分了解乡亲们生活情况,而且还抽空去了湘乡大坪坳唐家圫(今韶山市韶山乡棠佳阁),看望曾外祖家的文家亲戚们。另外,毛岸英在家乡还参加了乡政府召开了两次会议。
然而,当时谁也没想到,毛岸英在离开家乡仅过了半年时间,他就在朝鲜战场壮烈牺牲,年仅2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