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一大早,渑池县果园乡北坪村的杨宝红像往常一样,家里拾掇利索,步行十分钟,来到村南头烟叶育苗工场“上班”。

换上工作服,跨步上前到工位。早到的十几名姐妹们有说有笑、谈论正欢,早春的村头变得“热气腾腾”。“这里是‘小国家庭农场’,自从村里创办了‘农场’,俺和姐妹们就算就业了!能在家门口干活赚钱真好!”今年50岁的杨宝红,在这里已经工作2个多月了,对这份“工作”她很是满意。

北坪村全村900多口人,属于纯农业村,人均2亩地。仅凭几亩地,只能顾住口粮,却顾不住花销,为此,村里的青壮年多数以外出打工挣钱,妇女们挑起了赡养老人、照顾儿女的担子。

“原先这个时间,俺们是串东家走西家,靠聊天解闷打发日子,俺们不是懒,想挣钱,得走远,要顾家,没活干;如今俺们在这里上班,一天工资80元,既能照顾家庭,又能挣钱,两不耽误。”一位妇女说,自去年“农场”创办到现在2个多月时间,她已经挣了5000多元钱。

想挣钱,得走远;要顾家,没活干。北坪村的现状给妇女们留下了无奈的选择。

2024年,北坪村村委会主任黄小国创办“小国家庭农场”。流转土地、注册登记家庭农场……一整套手续很快走完,接着,黄小国“招兵买马”筹建烟叶育苗大棚:给烟苗建了一个安稳的“家”。

原来的育烟苗的“家”去哪啦?本区域原本的育苗设施,由于修改河道等多种原因导致育苗工场不能使用,该区域育苗设施急需“另起炉灶”、重打鼓另开张。

苗壮一半收,苗弱一半丢。育苗设施少不得,也弱不得,这可愁坏了渑池县果园烟叶专业合作社一班人。

去年初冬,渑池县果园烟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与熟识的黄小国巧遇,一个为育苗点发愁,一个有创办家庭农场意向,双方一拍即合:黄小国承担育苗任务的大事确定了下来。

“‘小国家庭农场’建有22座大棚,背风向阳,依山傍水,每座大棚占地0.7亩,可满足本区域育苗需求。”果园烟叶收购点点长杨毅介绍说。

村里有了“农场”,相当于给留守妇女提供了就近就业挣钱的门路。

按下电钮,智能播种机“转”起来了。在播种机工位,一名工人将格盘放在播种机进盘位置,两名工人把基质倒进装基口内,金黄色的包衣种子随着播种机的匀速转动,自动落入格盘穴位,整个作业流程操作规范、有条不紊。

“掌握了技术要领,做起来就很轻松,就拿基质拌匀来说,以手握成团、松指即散即可!”谈起育苗技术,杨宝红也能说出个道道。

“搞烟叶育苗,我还是个‘小学生’,还好有烟站人员手把手指导,育好苗、育壮苗,我有信心!”一旁的黄小国说。

创办家庭农场,难道仅是为了育烟苗吗?空档期大棚设施怎么利用?“发展蔬菜大棚种植!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带动村民共同致富!”黄小国自信地说。

乡村振兴,首先需要振兴乡村产业。站在北坪村,向南眺望,一座座大棚排列整齐,助农就业赚钱的产业“支棱”了起来,正在孕育着新的希望……(来源:河南省烟草公司三门峡市公司 作者:席新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