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于中国传统村落——龙陵县勐糯镇大寨自然村,仿若踏入一幅动静相宜的民俗画卷。游客们或围坐品尝独具风味的当地美食,或手持相机,捕捉每一处古韵与活力交织的画面,沉浸式感受古村落焕发出的蓬勃生命力,陶醉在这份独有的宁静与美好之中。
近年来,龙陵县立足本地实际,在传统村落保护与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深耕。持续加大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力度,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让古老的村落重焕生机。如今,这里基础设施日渐完善,人居环境越发优美,游客纷至沓来,村民收入显著提高,一幅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加大资金投入,筑牢传统村落保护根基
自2013年8月起,龙陵县秉持“保护为先、利用为基、传承为本”的理念,稳步推进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工作。通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巧妙融合传统村落风貌与现代元素,推进传统民居的宜居性改造,因地制宜发展文化创意、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致力于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人们留住浓浓的乡愁。截至目前,龙陵县累计投入各类资金1790万元,成功打造8个国家级传统村落,包括勐糯镇大寨村委会大寨自然村、镇安镇大坝村向阳寨自然村、平达乡黄连河村黄连河自然村等,惠及常住人口6024人。
特色村落星罗棋布,多元文化交相辉映
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文化艺术结晶以及民族地域特色,是中华文明的根源所在,也是中华儿女乡愁的寄托之处。在龙陵县,各个传统村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展现出鲜明的特色。
勐糯镇大寨自然村作为傣族聚居地,完整保留了傣族独特的民俗风情、宗教习俗以及建筑特色。镇安镇向阳寨自然村享有保山市级“汉族土陶工艺之乡”的美誉,传承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土陶制作工艺。平达乡黄连河自然村以傈僳族为主,民房外墙多为黄色,绘有傈僳族特有的图腾和花纹,“阔时节”“刀秆节”“火把节”等民族节日丰富多彩,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体验独特的民族风情。龙山镇芒旦自然村是阿昌族聚落的典型代表,生动展现了阿昌族的文化特色,具有极高的历史典型性和代表性。象达镇的四个传统村落同样各具魅力:中寨自然村小桥流水,景观别致,集中体现了滇西传统农耕文化;南海寨自然村的人面竹纸伞闻名遐迩,作为龙陵历史上对外交流的特色产品,以工艺独特、价格亲民、轻便耐用著称;小石房自然村堪称奇石村落,村落与石头紧密相连,建筑多为就地取材,石头墙面、地面随处可见,村民使用的工具也多为石制;勐蚌自然村保留了较为完整的传统民居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科学艺术价值。
农文旅融合发展,传统村落绽放新光彩
随着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工作的深入推进,龙陵县通过深入挖掘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底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和产业发展,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如今的龙陵,正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游客,让沉睡多年的传统村落绽放新光彩。
以勐糯镇大寨村为例,2014年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7年被命名为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19年评为国家AAA级景区,2020年评为云南省美丽乡村。据统计,2024年,勐糯镇大寨村共接待游客数量9.5万人次,较上年增加 5.5%,旅游综合收入近800万余元,目前,旅游业从业人数达113人。
下一步,龙陵县将继续在传统村落保护与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不断探索创新,让这些古老的村落持续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人们向往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