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夏瑾)2月18日,北京人艺经典话剧《哗变》再度亮相首都剧场。缜密的逻辑、妙语连珠的语言,在不断的交锋与碰撞中,带给观众一场酣畅淋漓的“法庭”对决。

《哗变》是北京人艺的经典之作,由美国导演查尔顿·赫斯顿执导,1988年首演,任宝贤、朱旭等艺术家出演。这样一部全部靠台词支撑的话剧,被称为“话剧姓话”的典范。2006年,重排版的《哗变》与观众见面,由任鸣担任重排导演,冯远征、吴刚、王刚、王雷等中青年演员接过接力棒,并一直上演至今。


《哗变》剧照。李春光/摄

密集的台词、紧凑的节奏,原告与被告的交锋迸发出巨大的能量,《哗变》舞台呈现被观众誉为“台词风暴”。导演任鸣曾表示,这样一部作品“对台词的要求是无限的”。

演好这出戏,不仅需要语言的功夫,更需要强大的逻辑支撑。正如冯远征饰演的魁格在剧中展示的“名场面”——“草莓事件”“淡水事件”“电咖啡壶事件”“电影事件”……长达数分钟看似前言不搭后语的大段陈述,却因为人物内心的完整逻辑和饱满情绪而给观众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那个时候,我的内心是充实的,有依据的,这样才能在舞台上让观众感受到人物的愤怒和神经质。”冯远征表示。

作为参演过两版演出的吴刚,曾经在老版《哗变》中饰演玛瑞克,在06版《哗变》中饰演律师格林渥。他认为,这部剧演得精彩的关键就是“把台词的意思准确传递给观众”。

饰演检查官查理的王刚表示,演员并不是在背词,而是在与对手交流:“我们人艺的表演方法是真听、真看、真感受。”

剧中玛瑞克的扮演者王雷也追求在人物塑造上下功夫,“演了这么多场,我们依然在努力思考,怎么能够把台词说得更精准,让人物个性再现得更鲜明。”

没有场景的变化,也没有复杂的舞台调度,剧中除了律师格林渥和检察官查理,所有人都坐在座位上完成表演。

冯远征把这部戏总结为一场“坐着把戏演好”的挑战。“尤其对于不少新加入剧组的年轻演员来说,他们能够在舞台上看到和学到什么是人艺式表演。”


《哗变》剧照。李春光摄

本轮演出将持续至2月24日。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