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8日晚上,日本关东军为了开展侵占中国的阴谋,自行炸毁了南满铁路柳条湖段的一段路轨,却诬陷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向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发起了进攻。自此,中国进入了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顿时陷入一片水深火热之中。见此,中国共产党组织派出了许多优秀干部到东北发展抗日部队、创建抗日根据地,壮大抗日力量。
在这种情况下,东北抗联诞生了,其中著名的领导人有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赵一曼等。但其实,东北抗联早期还有一位与他们齐名的领导人,他就是安徽枞阳籍抗日英雄童长荣。
据资料显示,杨靖宇是南满的领导人,赵尚志是北满的领导人,而童长荣则是东满领导人,他们三人是抗联初期职位最高的三名领导人。
多年来,杨靖宇、赵尚志的英雄故事传遍了大江南北,但童长荣的事迹却鲜为人知,只因他英年早逝,不到27岁就牺牲了。
从那些为数不多的资料看,童长荣个子不高,长条脸,瘦瘦的,脸上苍白,鼻梁上总是戴着副眼镜,像个大学生。
虽然在“山头”林立、战将如云的东北抗战中,他似乎算不上一员猛将,但也是一位胸怀开阔、目光高远的儒将。他或许不能弹无虚发、叱咤风云,却善于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当时,东满地处中、苏、朝三国交界处,社会情况复杂,日本侵略者又残暴冷血,抗日力量发展极其艰难。但即便是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东满的抗日武装还是顽强地壮大了起来。
由于童长荣入党时间最早,学历最高,又是一位富有丰富对敌经验的“老革命”,他很快就成为了东满抗战的主心骨。
1934年,东满抗日游击队开始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童长荣便是创始人。可惜的是,也就是这一年,董长荣牺牲。
然而,童长荣除了是东北抗联的早期领导人之一外,他还有另一个身份,那就是“左联”的实际发起人之一。
童长荣出生于安徽枞阳,幼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6岁那年,母亲将他送到一家私塾读书,后转入小学继续攻读。后来,童长荣考入省立师范,其间接触革命,后在学长王步文的影响下参加并领导安徽学生运动。
1925年,童长荣和王步文一同东渡日本留学,同年入党,成为中共东京特支负责人,三年后,童长荣由日本回到上海。
当时,上海是党中央首脑机关所在地,富有丰富斗争经验的优秀干部比比皆是,但年仅21岁的童长荣一来到上海就被赋予重任,先后担任中共沪东区委宣传部长、区委书记等职,可见其年少有为和组织对他的信任。
在童长荣来之前,上海曾发生了一件震惊文坛的大事,创造社、太阳社等左翼文学团体曾有人攻击鲁迅,这极大影响了左翼文学运动的团结。所以,在党的六大召开后,周恩来迫不及待地决定加强对上海文艺工作的领导。
思考再三之后,党中央决定将此事交与童长荣,而童长荣也没有辜负党组织的嘱托,积极奔走于各高等学校和文学团体间,用自己极强的理论水平和组织能力,很快说服党内外左翼工作者停止对鲁迅的论战。
之后,他在弥合了鲁迅和创造社、太阳社的关系的基础上,又根据党的指示努力筹建了左翼作家联盟。因党的工作需要保密,童长荣的名字没有列入左联发起人名单中,因此对这段经历,许多人都不知情。
1931年,童长荣被派到东北创建抗联。在夜以继日的工作中,他的身体也出现了问题。先是肺病缠身,几次大口吐血,后来多次身受枪伤,伤口红肿发炎。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童长荣始终与战士们战斗在第一线。
1934年,童长荣因病重整个人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还没有等到春天的到来便牺牲了。面对烈士遗体,战士们泪流满面,都痛心他走得实在太早了。
童长荣的事迹令人感动,其未婚妻的一片痴心更是令人难忘。
多年以后,有记者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童长荣的外孙郑卫胜先生,但郑卫胜却告诉记者,他其实与童长荣烈士没有半点血缘关系。
根据郑卫胜的讲述,记者这才明白了真相。
原来,在十八岁那年,母亲为童长荣订了一门亲事,女方叫何坤芝,是一个如灵芝般美好的女子。但童长荣与何坤芝只是订婚,并未举行婚礼。
三年后,童长荣准备赴日本学习,临走时留下话,要何坤芝等他三年,之后必定回来娶她为妻。谁知,这一等就是一生,童长荣再也没有回来。
何坤芝也是一个痴情之人,未婚夫离开后她就一直留在童家等待,侍奉童长荣寡母,挣钱养家,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但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童长荣始终没有消息,家族中人便开始欺负婆媳二人,对何坤芝这个还未进门就受了“活寡”的大姑娘更是指指点点。
为此,何坤芝受尽了委屈,这一切都被童母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有一日,童母实在看不惯何坤芝被人欺负,便说:“孩子,你走吧,嫁人去。”何坤芝十分惊讶,她哭着问婆母为什么要赶她走,童母说:“我儿回不来了,我不能耽误你,会遭人骂的。”童母再三劝说,何坤芝再三求情。
终于,何坤芝经过深思熟虑,还是离开了这个一贫如洗的家,但她依旧忘不了童长荣,选择上山出家,与青灯古佛作伴。后来,尼姑庙香火萧条,何坤芝便靠倒腾点小买卖求生,只要攒下一点积蓄,她就全部寄给童母,日复一日。
然而几个月后,童母去世,她带着没能见到儿子最后一眼的遗憾离开了世界。可她哪里知道,童长荣早她十四年就已经长眠在东北的密林中了。
处理完婆母的后事之后,何坤芝再次回到了这个家,她要等童长荣回来。考虑到自己年龄大了,何坤芝便领养了一个小女孩,也就是郑卫胜的母亲。
1949年,枞阳解放,何坤芝每天都期盼着丈夫回家,可直到两年后,一张烈士证明击碎了她多年的希望。她再一次选择遁入空门,并改名何佛清。
1987年,何坤芝也迎来了生命的结束,临终前她将女儿叫到身边,嘱咐道:“将来一定带我去看看你的父亲!”养女童承英连连点头。
2011年,童承英在儿女们的陪同下终于来到了东北吉林汪清县童长荣烈士陵园,在烈士墓前,他们泪流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