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无类,不偏不倚


服刑人员袁某是一名80后,只有初中文化。曾经在他“内存”并不大的脑子中,“义气”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容量”。为了帮自己社会上认的“大哥”还债,他翻墙入室到别人家里去“找”值钱东西变卖,结果自己因盗窃罪入狱服刑。

入监初期的袁某除了常常与他人发生争吵和小矛盾之外,因为文化基础差,在新岸文化艺术中心的绘画基础训练的学习过程中还发生了很多笑话,进步十分缓慢。

对于袁某的表现,主管民警并没有感到失望,反而是更加耐心地启发、引导他,并且根据他的实际情况让他参加了非遗叶雕的学习。




(图为老师正在为服刑人员上绘画基础训练课程)


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叶雕的历史可追溯至西周时期,在叶片或圆满或残缺的自然形态基础之上,利用叶片纵横交错的脉络,展现出丰富的艺术形象。自2018年提篮桥监狱开展非遗进大墙活动以来,监狱多次邀请上海市长宁文化艺术中心的李老师来到新岸文化艺术中心传授非遗叶雕技艺。通过积极营造“养心、自律、成长”为主题的宽管文化,为宽管罪犯提供更好的劳动和教育项目,也让宽管罪犯在艺术矫治和文化熏陶下,为回归社会做好准备。

当袁某第一次看到薄如蝉翼的非遗叶雕作品时,除了感到震撼之外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深深的怀疑。自己这个大老粗,能在薄薄的一片梧桐叶上雕刻出这么精细的图案吗?完成这样一件优秀的叶雕作品,十分考验制作者的耐心,而耐心恰恰是袁某最缺乏的东西。

在一次谈心的过程中,袁某向主管民警坦诚了自己的想法,甚至有了放弃的情绪。主管民警推心置腹的对他说,“没有不带刺的鱼,同样也没有不带缺点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陷和不良的情绪。但是,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自己,承认自己的缺点,并下决心改正它,战胜它!”

得知他的情况后,小组里很多同犯也经常教授他一些简单实用的绘画技巧和叶雕技法,这让袁某非常感动。同时袁某自己也认识到如果不努力,就会让这些帮助他的人失望。




(图为袁某正在参加李老师的叶雕课程)


循循善诱,发蒙启蔽


随着时间的推移.袁某逐渐认识到曾经的自己是多么的幼稚可笑,一个人如果连自的情绪都无法掌控,又何谈用双手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叶雕学习的过程中,袁某性格上的乖戾在潜移默化中渐渐消失了,心性不仅变得平和,遇事也冷静了许多。每当他渐渐去除叶片杂质的时候,心情也随着制作过程变得平静起来,当光线透过剔透的叶片时,他觉得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了净化。

袁某通过一年多的不懈地努力,终于成长为习美工作室叶雕小组的技术骨干,他的叶雕作品多次在监狱局系统的罪犯习美展中进行展出并获得奖项。

提到这段改造经历,袁某深有感触的说,“我们遇到的最强大的对手往往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因为人的缺点常常是很顽固的,人或强大或弱小,是由能否战胜自我而决定的。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我会继续用心学习和感悟这项传统技艺,用更加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接下来的改造生活。”







(图为袁某部分叶雕作品)


艺术矫治,以文化人


袁某的艺术矫治经历,不仅是新岸文化艺术中心众多参与艺术矫治的服刑人员中的个例,更是提篮桥监狱自1983年“艺术矫治,以文化人”的矫治理念落地生根以来,艺术矫治实践的一个缩影。这四十年来提篮桥监狱对服刑人员的艺术矫治实践,必将作为一个重要篇章被永久铭记在提篮桥监狱发展的历史中。


(图为上海市提篮桥监狱新岸文化艺术中心入口)

编辑:卫 佳

供稿:提篮桥监狱


了解更多上海监狱“故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