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封面
本节课,我们给大家梳理一下心火虚实病证的临床表现。梳理的依据,就是《辅行诀》中“辨心脏病证文并方”的记载。
这一节呢?有一些特殊。前面我们讲了“辨肝脏病证文并方”,里面包括4首方剂,即小补肝汤、小泻肝汤、大补肝汤和大泻肝汤。其余“辨脾脏病证文并方”、“辨肺脏病证文并方”、“辨肾脏病证文并方”中,都是包含4首方剂。
唯独“辨心脏病证文并方”这一节,有8首方剂。包括小补心汤、小泻心汤、大补心汤、大泻心汤、小补心包汤、小泻心包汤、大补心包汤和大泻心包汤。
在很多抄本中,后面4首心包治疗方,也是以大小补泻心汤来命名的。但是,这样就容易混淆,我们建议,还是按照陶弘景的说法,将这8首方剂,按照分别是心病和心包病的治疗方来命名。而由于“诸邪在心者,皆心胞代受”, 所以这8首方剂的适应症,都应该作为心火病证的临床表现来对待。
好,接下来,我们就来汇总一下,心火病证的虚实证表现。
汤液经法图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一节最开始的病证描述。原文如下:
“心虚则悲不已,实则笑不休。心病者,心胸内痛,胁下支满,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虚则胸腹胁下与腰相引而痛。取其经手少阴、太阳及舌下血者,其变刺郄中血者。邪在心,则病心中痛,善悲,是眩仆,视有余不足而调之”。
同样,我们按照之前的方法,列表归纳。
表 心火病证的临床表现-1
由此可见,在这段病证描述中,最多见的临床症状表现,就是心中痛,或者叫做心胸内痛,也就是一种在心胸区域发作的疼痛。当然,这种疼痛还会同时在膺背肩胛区域和两臂发作。什么是膺?膺就是胸部。什么是胛?胛就是后背上部与两臂相连的部分。
所以,心胸内痛、膺背肩胛间痛和两臂内痛,描述的实际上就是一种以心胸痛为主,并且向肩背和两臂发散的疼痛。熟悉现代医学心绞痛的朋友们就能看出来,这就是典型的心绞痛,以心前区为主,同时向肩背部和上肢放射的心绞痛。
所以,在这一刻,现代医学的心绞痛,就是按照中医心火病证来辨治的。
在这一段描述中,还有一些值得讨论的内容。例如,悲不已和善悲,应该是同一个情绪症状的不同记载,虽然“善悲”的记载中没有指明虚实,但是从前面“心虚则悲不已”来推测,应该也属于心虚证。再如,胁下支满和眩仆的症状表现,似乎归属于肝木疾病更好。
前面说了,“辨心脏病证文并方”中,除了心病还讲了心包病。在心包病的论述中,同样有一段病证记载,即:“心胞气实者,受外邪之动也,则胸胁支满,心中澹澹大动,面赤,目黄,善笑不休;虚则血气少,善悲,久不已,发癫仆”。
我们把这一段记载,同样标记在心火虚实病证之下,则其临床表现就变为:
表 心火病证的临床表现-2
好,接下来,我们列出这一节里面4首大小补泻心汤和4首大小补泻心包汤的适应症表现,作为心火虚实病证临床表现的第二个资料。
在治疗心火本脏病的大小补泻汤中,小补心汤的适应症为“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者”,小泻心汤的适应症为“心中卒急痛,胁下支满,气逆攻膺背肩胛间,不可饮食,食之反笃者”,大补心汤的适应症为“胸痹,心中痞满,气结在胸,时从胁下逆抢心,心痛无奈”,大泻心汤的适应症为“暴得心腹痛,痛如刀刺,欲吐不吐,欲下不下,心中懊憹,胁背胸支满,迫急不可奈者”。
在治疗心包病的大小补泻汤中,小补心包汤的适应症为“血气虚少,心中动悸,时悲泣,烦躁,汗出,气噫,脉结者”,小泻心包汤的适应症为“吐血衄血,心中跳动不安者”,大补心包汤的适应症为“心中虚烦,懊怔不安,怔忡如车马惊,饮食无味,干呕,气噫,时或多唾,其人脉结而微者”,大泻心包汤的适应症为“心中怔忡不安,胸膺痞满,口中苦,舌上生疮,面赤如新妆,或吐血衄血,下血者”。
好,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这些病证。
刚才我们说了,心火病证的最经典临床表现,就是心痛,类似于心绞痛的以心前区疼痛为主、并且会向肩胛两臂放射的心痛。现在我们看到,在心火本脏病中,小补心汤证里面包含有心痛,原文是“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小泻心汤证里面也包含有心痛,原文是“心中卒急痛,胁下支满,气逆攻膺背肩胛间”。也就是说,心火虚证和心火实证,都有心痛的表现。
心痛(AI 生成)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遇到以心痛为主要表现的患者,究竟是定义为虚证还是实证呢?要知道,虚证和实证的治疗可是完全不一样的。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对虚证和实证的心痛进行区分。
从文字描述上看,小补心汤证和大补心汤证在心痛的症状之前,都记录了一个中医病名,叫做胸痹,而小泻心汤和大泻心汤却恰恰都没有这个病名。所以,胸痹应该是心虚病证的代表性表现。根据《金匮要略》的说法,阳微阴弦即为胸痹,而胸痹有轻有重,时缓时急,轻者短气喘息,胸满痞气,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而从治疗上看,也是以温经通阳散结为主。
这些信息说明什么? 说明心虚证的胸痹,并不一定是以心痛为主的急性病证,而是一个以阳微阳虚为主的、有轻有重的、时缓时急的,可以表现为短气痞满、也可以表现为胸痛背痛的慢性病证。
而小泻心汤描述的心痛是“心中卒急痛”,大泻心汤描述的心痛是“暴得心腹痛”。什么是“卒”?卒就是猝,就是仓促和急速。什么是“暴”?暴就是突然而猛烈。所以,小泻心汤和大泻心汤描述的心痛,都是突发的心痛,类似于中医上的真心痛。就像《灵枢·厥病篇》所说:“真心痛,手足清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这些信息说明什么? 说明心实证的心痛,应该是一个以急性心痛为表现的急性病证,起病急,症状重,预后不好。
换句话说,都是心痛,但是心虚证的心痛以时缓时急的慢性病证为主,而心实证的心痛以卒然暴得的急性病证为主。这一点,与之前从大小补泻汤的煎服法推测得到的泻汤主急病、补汤主慢病的结果,也是一致的。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将心火本脏病的大小补泻汤证,填在心火虚实病证临床表现的表格中,并对表格做进一步的优化调整。
表 心火病证的临床表现-3
分析完了治疗心火本脏病的大小补泻心汤,我们再来说说治疗心包病的大小补泻心包汤。
从症状角度看,心包病的大小补泻心包汤证显然更加轻些,主要症状表现已经不在是心痛,而是心悸心慌。与刚才的情况类似,小补心包汤证有“心中动悸”,小泻心包汤证有“心中跳动不安”,大补心包汤证有“心中虚烦,懊怔不安,怔忡如车马惊”,大泻心包汤证有“心中怔忡不安”,四者非常相似。
怎么理解呢?我们建议还是按照急性病证和慢性病证来理解。慢性病程、时发时缓的心悸心慌或怔忡惊悸,当属心虚证;而急性起病、症状严重的心悸心慌或怔忡惊悸,当属心实证。
大补心包汤证有“噫气”的症状表现,大泻心包汤证则有“胸膺痞满”的症状表现,也是说明在气机运动不畅的气滞表现上,心虚证尚有气机壅塞得通的时候,而心实证则以实打实地气机壅塞满闷为主。
好,我们再把大小补泻心包汤证的症状加在心火病证的临床表现里,并再次给予优化调整,就可以得到如下的表。
表 心火病证的临床表现-4
这张表,就是《辅行诀》提示我们的心火病证的临床表现汇总,是心火虚证与心火实证分开的临床表现汇总。有了这张表,就可以掌握心火虚实病证的症状表现,也可以在临床上用于诊断。
理论上看,心主火热,心火疾病的虚证,应该是火不足,所以是阳虚阳微为主,是需要温经通阳的胸痹为主。而心火疾病的实证,应该是火太过,所以是血瘀暴痛为主,是需要凉血止血的血热妄行为主。这就是心火疾病的虚实与寒热的关系,这样理解,也是说得通的。
所以,大道至简,阴阳五行是大法和总纲,而寒热虚实自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