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政协第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开幕,正式开启一年一度的“两会时间”。政协委员们聚焦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等领域,带着“金点子”上会,为城市建设献良策。

在与南都联合调研广州电动自行车停放情况后,市政协委员刘继承向大会提交了一份治理“电鸡”停放乱象的提案。在两会现场,刘继承委员接受南都专访,谈调研发现和建议办法。


广州市政协委员、北京大成(广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继承(右)同南都记者走访大石地铁站出入口,调研电动自行车乱停放问题。

现象

乱停乱放带来安全隐患,亟待治理

2月13日,南都记者联合市政协委员刘继承一同调研了大石地铁站。对于电动自行车停放而言,该站具有典型意义,C出口临停车位紧张,A出口车位充足。

在C出口,长期占位不动的“僵尸车”让本不充裕的临停车位更加紧张,电动自行车停放到了人行道、盲道、非机动车道上,甚至停上了公交站台,行人空间被挤压,商场通道被阻断,还带来安全隐患。在A出口,停车位上停满了电动自行车,侵占人行道的情况也少量存在,不合规的停车行为并未因车位足够而完全杜绝。


“地铁大石(新光快速)”公交站的站台上,停放着几辆电动自行车。

刘继承认为,电动自行车的乱停乱放不仅杂乱无章、影响市容市貌,而且影响交通秩序甚至引发交通事故,亟待改进。

“电动自行车数量激增,但城市规划之后,停车设施不足。”刘继承介绍道,广州的电动自行车保有量仍在高速增长,但广州许多建筑设施在规划时没有充分考虑电动自行车停车的问题,导致电动自行车无处可停,尤其是地铁站、商业区等公共场所的电动自行车停车场地严重不足。

电动自行车的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包括交通、城管、交警、街道、地铁等。刘继承发现,电动自行车管理难度大,管理人手不足,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不完善,处罚力度不够,管理效果不佳。

此外,电动自行车使用者贪图方便、停车不规范等行为让电动自行车的停放“难上加难”。“随意就近停放,摆放不整齐,这导致其他车主想停取车时,需要先挪车,才能腾出空间。”刘继承说道,在地铁口或商圈附近,这样的行为较为常见。

建议

车位规划滞后供给不足,及时调整

基于调查研究,此次两会期间,刘继承提交了一份《多措并举解决电动自行车停车乱象问题》的提案,阐述自己见到的现象,分析原因,并给出了多个建议。

在城市规划方面,他建议新规划须充分考虑电动自行车的出行需求,合理布局停车设施。在地铁站、商业大厦等重点区域,增设停车场地。同时,还需根据实际需求,动态调整非机动车道和停车设施的规划。

对于已经建成的建筑设施,他建议充分利用周边的空地、广场、立交桥下空间以及各种金边银角零碎用地,条件允许的话还可设置多层立体停车架,增加停车容量。在地铁站等人流密集的区域,志愿者可现场引导车主停放至稍远区域。


人和地铁站外,两位工作人员在挪车。

科技手段的运用也在刘继承委员的提案里。他建议在地铁站、商业大厦等人流密集的禁停区域安装智能停车监控设备,如地磁感应、摄像头等,实时监测和拍摄乱停放行为,同时可通过电子围栏的方式,限制电动自行车进入禁停区域。

在管理和执法方面,面对多头管理的当前局面,他建议应借《广州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施行的东风,建立多部门的协同管理机制,明确职责形成合力;各街道和相关部门建立常态化巡查机制,及时清理乱停放的电动自行车;各部门定期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对乱停放的电动自行车进行拖移和处罚;在早晚高峰时段增加执法频次,确保地铁站、商业区等通道畅通。

他还建议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民守法意识,包括定期曝光乱停乱放的典型案例,增强使用者的规范停车的自觉性。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统筹:代国辉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代国辉 莫郅骅 黄晓彦 陆文娟 蒋臻 陈卓睿 实习生 秦涵妮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