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们出版了一部特别的学生读物——《世说新语(人物版)》。本书精选397则《世说新语》故事,按89个人物重新编排,再按身份归于不同门类之下,配以精良的注释和译文、准确到位的评析,以及近200则知识拓展,希望提供一部学生会读、爱读、能读下去的《世说新语》。本书正在中华书局天猫旗舰店、中华书局京东旗舰店销售,敬请广大读者关注。本期我们请到温州大学瓯江特聘教授陈智峰老师为我们介绍如何利用这部《世说新语(人物版)》学习文言实词。
《世说新语(人物版)》,[南朝宋] 刘义庆 撰 华文轩 选注
中华书局2024年11月出版
文言实词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一类词性,它与文言虚词相对,是指文言词语中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含有字词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等六类。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也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所在。大家觉得文言文阅读难,主要不是难在虚词,而是难在实词。若是不明实词的意义,则会在阅读文言文时产生障碍。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指出,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四个主要特点: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我们学习《世说新语》中的文言实词,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一词多义是文言实词的最常见特点,许多实词在不同的语境中通常会有不同的意义。我们阅读文言文时推断某个实词的基本原则是把该词放到句中去理解,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如“遽”这个非常见字,第三单元的谢安9(赏誉8.101)“值谢梳头,遽取衣帻”和谢安14(雅量6.29)“王甚遽,问谢曰”两句中均有出现,但显然字义不同,我们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来推断它们的含义。前一则,由“遽取衣帻”的上文“值谢梳头”可知,桓温来见谢安的时候,谢安正在梳头,而后面的“取”是动词,因此可以推断出这个“遽”字应理解为“急速、匆忙”;后一则,由上文的“伏甲设馔”可知,桓温此次是设下了伏兵,摆的是鸿门宴,目的是“欲诛谢安、王坦之”二人,而后文又有谢安“神意不变”作为对照,因而可以推断“甚遽”的意思是“非常惊惧、慌张”。所以,我们学习文言实词时,需要结合该词所在句子的上下文语境,推断该词的含义。
古代汉语中,语音和语义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古人认为语言凭借声音而存在,强调既有此音,即表此义,闻者听音则知义,因而古人在记录时往往依据声音来记录。清代学者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在《经义述闻》中就说: “训诂之要,在声音不在文字。”通假字是古代汉语中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字形相近的字代替本字。因而,我们可以运用声训原理找到通假关系,用本义去解释借义。如第三单元谢安4 (雅量6.28)中“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句中的“王”,按照“王”字的几个义项都解释不通,我们根据上下文语境,可以推断此处应为“旺”,“方王”是“正旺”的意思;再如谢安11(赏誉8.102)“属门生数十人于田曹中郎赵悦子”句中的“属”同“嘱”,谢万3(简傲24.14)“以说众心”句中的“说”同“悦”,这两字都是文言文中极常见的通假字。
古人的写作习惯,常在并列短语、对偶句、排比句的对应位置使用同义词或反义词,只要知道其中一个词的含义,就可以推断出另一个词的含义。如第三单元谢安5(尤悔33.14)中“或迟或速”句,句中的“迟”显然不能以常见的“迟到”来解释,而是与“速”(快速)相对,解释为“缓慢”;又如王坦之3(排调25.46)中的“洮之汰之”句,句中的“洮”字为非常用字,因与“汰”相对,故而可推测它同“淘”字,解释为“淘洗”。
分
文言实词浩繁复杂,如果适当地归类识记,那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古代表示官职调动的词语中,表授予的,有征、召、辟、拜、除等,如第三单元谢万2(言语2.82)中“新拜”就是“刚刚接受任命”之义;表罢免的,有黜、罢、免、削、夺、废等,如桓温5(罢黜28.2)中“命黜其人”与谢安12(排调25.38)中“桓公既废海西”句,“黜”与“废”都是“罢免”之义;表调动的,有迁、调、改、转、出、徙等,如谢奕、谢玄、谢道韫1(简傲24.8)“及桓迁荆州”句中的“迁”就是“改任”之义。表示人年龄的,有总角、豆蔻、及笄、加冠、而立、不惑、知天命等,如王衍1(识鉴7.5)“夷甫时总角”句中的“总角”就指的是儿童之时;表示人死亡的词有崩(天子之死)、薨(诸侯之死)、卒(大夫之死)等,如桓冲2(夙慧12.7)中“桓宣武薨”,指的是桓温去世。
对于相对复杂的多义文言实词,我们可以把它们的各种用法编成一个个小故事串联起来以帮助记忆。如“修”,它的常见用法有:作形容词——长;高,大;作动词——修行,修炼;修理,整治;修建;修饰,装饰等。我们可以将其与王羲之的兰亭雅集事迹结合写成一个小故事:
王羲之修(身长)七尺有余,常修(施行)文德。居山阴时,所住之处有茂林修(高,大)竹,风景殊胜。见兰亭破,遂修(修理)葺之;后又遇大雨,亭倒,乃重修(修建)之,又以名诗联修(修饰、装饰)之。癸丑暮春,聚友人于兰亭,饮酒赋诗,叹修(长)短随化。后辑众人之作三十有七首为《兰亭集》,并为之作序曰《兰亭集序》。
[明] 文徵明《兰亭修禊图》
我们学了《世说新语》中那么多名士故事,可以仿照上例将一些常用的实词编制成名士小故事来帮助记忆这些实词的常见用法,点滴积累,学以致用。
《中庸》中有句治学的名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习文言实词也是如此,需要我们广博地学习,仔细地询问,慎重地思考,明晰地辨别,切实地运用,才能真正有效地弄懂并掌握它们。
(作者系温州大学瓯江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省二级正高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曾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研究20多年,研究成果获浙江省人民政府教育教学成果奖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