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亿以工代赈!2025年农村启动5大助农工程,专招困难农民就业!

大伙好,我是老张。干了20多年民生报道,经常跑农村。这几天,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牵动着我的心:国家发改委下达了2025年50亿元以工代赈资金,加上去年10月提前下达的90.5亿元,总投资已达140亿元。这笔钱要干啥?怎么用?能不能真正帮到农民?我做了一番调查。

政策大动作:钱往哪儿花?

这140亿元不是撒胡椒面,是奔着困难地区去的。钱主要投向832个脱贫县、革命老区和一些受灾地区。我问了发改委的老同学,他说这次和以往不一样,重点支持那些用工多、技术要求不高的小型基建项目。

农民张大叔跟我说:“以前工程都是大机器干,现在是人工活多了,我们这些五六十岁的也能干。”数据显示,光是最近这批50亿元资金,就能带动12.3万农民在家门口找到活干,能拿到17亿多元工资。

五大工程:实打实的民生项目

我翻了翻项目清单,主要是这么几类工程:

  • • 修3550公里农村道路
  • • 整治1.5万亩农田
  • • 铺设1320公里供排水管网
  • • 建790座小型水利设施
  • • 修建1600多公里堤防和灌溉渠道



贵州雷山县的李村长告诉我:“村里通过以工代赈项目,不光修了路,还带动了2.35亿元社会资本进村。年轻人看到村里变化大,回来创业的多了。”

真金白银:农民能赚多少?

发改委规定,劳务报酬不能低于中央投资的15%。我在重庆一个项目点看到,有的地方把这个比例提到了60%以上。

广西天等县探索出新路子。县里负责人说:“我们不光让农民干活挣钱,还让他们参与产业经营,拿分红。去年有个种植基地,农民光分红就拿了3万多。”

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

我在基层也听到了一些担忧的声音。返乡农民小王说:“工程来得快,去得也快。干完这一票,下一个活在哪儿?”数据显示,返乡农民工失业率达9.3%,比城里高不少。



基于我这些年的观察,要把以工代赈办好,得注意这几点:

  1. 1. 项目要常态化,不能一阵风
  2. 2. 技能培训要实在,不能走过场
  3. 3. 和产业发展要结合,让农民有长期收入

明天会更好吗?

140亿元的投入,折射出国家对乡村振兴的决心。但钱花得好不好,关键看怎么花。广西、贵州这些地方的经验告诉我们,把农民组织起来,让他们参与项目建设和管理,效果最好。

小李村的王支书说得好:“农民富不富,关键看能力。有了活干,学了技术,这日子才能越过越红火。”

2025年的乡村振兴,正在书写新故事。我会继续关注农村的变化,给大家带来一线的报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