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以工代赈”兴山村
安徽日报记者 唐欢 通讯员 陈波
岁末年初,霍山县衡山镇柳林河沿河道路工程以工代赈项目现场一幅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压路机等大型机械轰鸣作响,大小运输车辆来回穿梭,几十名村民头戴安全帽,正在进行路面水稳层铺设作业。
衡山镇玉带桥村村民张信明便是其中一员。他熟练地操纵着手中的工具,动作干脆利落。“我以前一直在外地当瓦工,每到冬天,外面的工地就停工了,只能闲置在家。没想到现在家门口还有活干。”张信明笑着说,“我已在这干了20多天,挣了3000多元。照这样下去,这个冬天还能有一笔不小的收入呢!”
近年来,霍山县将以工代赈作为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抓手,积极谋划,全力推进。“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赈济的一项扶持政策。”衡山镇集镇建设和项目推进中心主任刘斌介绍,柳林河沿河道路工程总投资480万元,其中预计发放劳动报酬170多万元。这一项目不仅为村民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也将对城西工业园众多企业的生产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推进以工代赈项目过程中,衡山镇工作人员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向群众耐心宣讲以工代赈政策,广泛征求意见,详细掌握务工群众底数。根据群众务工需求,精准设置建设内容,吸引了众多脱贫户、监测户、易地搬迁户、低收入人群等重点群众参与工程建设,真正做到把项目建在群众家门口,把就业机会送到群众手中。
截至去年底,霍山县累计获得以工代赈资金8500万元,实施以工代赈项目21个,累计发放劳务报酬3000万元,带动务工群众2000人,开展技能培训达5000人次,开发20余个公益性岗位。一系列以工代赈项目的相继实施,为当地群众提供了短期就业增收的机会,更加注重“扶志扶智”,激发了群众增收致富的内生源动力。
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