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苦寒里养根
WINTER
兰花,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以其高洁、清雅之姿,赢得了人们“花中君子”“王者之香”的美誉。
末冬春初,友人赠我一盆春兰,他打趣说:“知道你爱兰,特地为你诊脉开的方子,可提前感受春天的温暖,帮助身体驱散寒气。”
可我身体还是不争气,因随了大流,生了一场感冒,浑身酸痛,还伴着厉害的咳嗽,人也被折磨得厉害,一时疏忽了对春兰的照顾。
待到我身体好些时,青瓷盆里的几片剑叶已斜倚,成了收着锋芒的旧兵器,病恹恹的绿意像是旧兵器上生满的绿铜斑,露着一副活不久的样子。
偶间,和母亲通电话,关心老家养的兰花是否存活,母亲没好气地回应着,“养着占地方,送人也没人要,早就没浇水,干枯死了”……
我也不敢多说什么,索性把对老家兰花的记挂都寄托在友人送的春兰上,把家中的药罐里,剩下的中药渣子都浇给它。
可未曾想,这吃了药渣子的春兰,竟然打了一个激灵,硬生生地被这无心之药,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
几个周后,它的根茎便在中药渣子里挣扎着抽新芽,虽细若游丝,却倔强地穿透腐殖土,逐渐长得壮硕起来。恍惚间,让人明白兰花也要在苦寒里养根的。
得此焕发生机的消息,我自然欣喜,便寻来放大镜,棉签蘸了稀释的白醋,像在修复古籍上的蠹痕,对其活着的叶片逐寸清理,丝毫不带马虎。
口中还自语道:“再忍忍吧,春天就要来了。”
几番倒腾过,干净的叶片看着也顺眼了许多,在幽暗里沁着光,直叫人喜欢。
02
生命的力量和美好
WINTER
老家多兰,山中、溪水间、石头上、青松旁随处可见。可小时候的我对于兰的习性知之甚少,每每带回家都是盲目地浇水、施肥,结果适得其反,兰花日渐憔、枯死。
后来,人也逐渐长大,也渐渐明白,兰之养,重在“适”字,水不可多,亦不可少;肥要稀薄,且需适时。
兰喜阴,但又需适当光照,保证生长。其中的平衡与度,着实需细心体会,方能掌握。
而友人送之兰花,不知何时,已在盆土中露出花苞,正一日日鼓胀起来,如诗人口中藏着的一句欲言又止的诗——“珍重幽兰开一枝,清香耿耿听犹疑”。
次日清晨,兰花已偷偷苏醒,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其间,像六只敛翅的白鹤歇在翠云间,偶尔散发出的幽香,丝丝缕缕游进鼻腔,给人带来一种淡雅、清香之感。
每当友人来访,总会为这盆春兰所倾倒,赞叹不已。而我只是会心一笑,心中暗自欢喜,“得君赠兰、甚是欢喜,不然怎么会有君,今日之羡慕”。
当然,我也庆幸在西邻装修声震耳欲聋下,春兰却在钢筋丛林里续写着山野的基因,自然懂得了《诗经》里“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的深意——苦寒处开出的花,原是最甜的。
养兰花,不仅是我的一种爱好,更是我的一种心灵的寄托与修行。
人生中,难免会遇到荆棘和坎坷,偶尔种种兰花,磨磨耐心,就像李耳说的那样,“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兰花虽然不会言语,但它用自己的生长和绽放,展示着它生命的忠贞与坚韧,展示着它生命的力量和美好。
作者:宰海清
设计:靳韫瑜
编辑:倪杨金子
策划:李芸聪 倪杨金子
监制:王岩 高雅
主播丨李芸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