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品读》2025年第2期内容
初冬的早晨,有薄薄的阳光,有淡淡的雾,也有凉凉的风。风大些时,树的枝条颤抖一下,叶子落满街边的人行道,缤纷的路像铺上了一条好看的地毯。女儿拉着我的手,一路上蹦蹦跳跳、絮絮叨叨,一会儿提醒我去看路上一些有着漂亮图案的叶子,说放学接她的时候要捡几片回家;一会儿告诉我今天有她最喜欢的手工课;一会儿又聊到昨天她和同学一起玩了个好玩的游戏……
如果有我简单的回应,她兴致就更高,一直到了校门口还没有停嘴的意思。在大人看来,这些童言童语大多是废话,但我并不觉得聒噪。在那些碎碎念里,我能感受到她纯粹的快乐,她对父母的依赖,她爱我们的模样,就像冬天的阳光笼罩在身上,暖洋洋的,很长时间都不会消散。其实,听她说的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愿意说,而我,也愿意听。
有时候从外地出差回来,丢下行囊,坐在沙发上不想动弹,女儿做完作业凑到旁边,依然兴致勃勃地跟我分享一天里的点点滴滴,朗读她刚写好的看图写话“小作文”,然后问我写得好不好。我刚给她点完赞,她就蹦下去拿尤克里里,说要演示老师今天教过的指法。儿子笑她是个“小话痨”,可正是“小话痨”旺盛地传递过来快乐的能量,点亮了我生活中那些暗淡的时刻,将我内心的疲惫一点点抚平了。
平淡生活中的幸福感和烟火气,就是由这些“废话时刻”组成的。在外面,“功能性聊天”太多,总是考虑“有用或没用”。回到家里,讲废话似乎成为了家人之间的一种特有语言。有时候,我们的聊天并非要有实际用处,只是能跟自己进行废话的人一起互动,感到很舒服,甚至比“有用”的东西更让人开心。
能说废话即意味着被彼此充分接纳,意味着关系中有足够的安全感,你一言我一语聊些琐事,柴米油盐、身边“八卦”、乐事牢骚……无关前途功名,但能提供饱满的情绪价值。生命的每日绽放都需要一个又一个的支点来对抗循环,我们常常会从简单的废话聊天中汲取能量,得到治愈。尤其是孩子童年时的无话不谈,更要珍惜,因为这时他们和父母的关系最亲近,也最信赖。当孩子渐渐长大,废话越来越少,意味着他们将渐行渐远,离开父母的陪伴,走向外面更加精彩的世界。
当年,我在外地上大学时,每次父母打来电话,叮嘱我最多就是要吃饱饭,不要饿着;学习累了的时候多出去转转,注意休息。唠唠叨叨无疑是一些废话,听着听着,我就有些不耐烦。直到自己也为人父母,才懂得了其中的深意。那些看似无用的废话,是走向年迈的父亲母亲表达情感的“密码”,藏着他们内心深处的担忧,还有欲说还休的浓浓爱意。
原 标题《废话的意义》
作者:陈全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