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带着呛辣性格的现代灰姑娘,可谓定义了台偶剧的审美范式。
记者|应琛
2025年春节期间,冷风裹挟着潮湿空气,让台北变得阴冷。比空气更寒冷的是一条震撼娱乐圈的消息——大S(徐熙媛)去世。消息一出,整个华语娱乐圈一片哗然。
对于00后网民而言,大S出现在他们的视线里,更多是因为狗血八卦和家庭纷争。但对于80后、90后来说,大S是偶像,是美容大王,更是无法抹去的时代回忆。
央视新闻频道也对大S去世进行了报道,称大S为“初代偶像剧女王”,足见她在观众心中的地位。
2025年2月2日,徐熙媛(大S)在日本旅游期间因流感并发肺炎不幸去世。她是台偶剧黄金时代符号般的存在。
可以说,大S的演艺生涯,几乎与台湾偶像剧(以下简称“台偶剧”)的崛起同步,是台偶剧黄金时代符号般的存在。2001 年,《流星花园》横空出世,这个关于富家少爷和灰姑娘的故事,不仅开创了台偶剧的先河,更是瞬间席卷整个亚洲。剧中那个坚韧不拔、勇敢无畏的女主杉菜,也让大S一跃成为无数人心中的女神。
《流星花园》的影响力,至今仍无法被超越。它就像是“带头大哥”,带领着台偶剧开启了黄金十年。同时,台湾电视剧从琼瑶领衔的“言情时代”,正式进入柴智屏领衔的“偶像时代”。
尽管曾经“好看得不要不要”的台偶剧,现在再看多少有点“乍一看很弱智,仔细看更弱智”,但不可否认,它们曾陪伴着一代人度过了无数个难忘的夜晚。那些纯真美好的爱情故事,那些帅气美丽的男女主角,也成为了我们青春岁月里最美好的回忆。
屡试不爽的爱情公式
百度百科对“偶像剧”的定义是,“集数不多、大量起用面貌俊美的演员、符合社会流行造型服饰,并以细腻爱情戏为主的,且主要场景为现代的时装电视剧”。
最早的台偶剧可以追溯到2000年的《麻辣鲜师》,虽然这部剧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但因为汇集了后来台偶剧演员的半壁江山——言承旭、潘玮柏、霍建华、蓝正龙、安以轩、明道、汪东城、李威、朱孝天、王仁甫、孙协志……被誉为是“偶像练习班”。
真正奠定台偶剧地位的当属2001年在台湾华视播出、由柴智屏担当制片人的《流星花园》。
要说《流行花园》到底有多火——彼时,台北街头音像店的电视机几乎循环播放“杉菜扎着草莓发饰在暴雨中倔强转身,四个身着黑色制服的少年撑着透明雨伞缓缓走来”的画面;而前几年还在铅笔盒上贴“小燕子”头像的女孩们,立马换上了印有F4照片的铅笔盒……
上图:《流星花园》的成功,拉开了台偶剧的帷幕。
其实,一开始《流星花园》不被各方看好。究其原因,一方面,漫画改编电视剧在当时不多见;另一方面,电视剧的导演是刚转行的制作人,而五个主角也是从未演过戏的新人。
这就导致了一开始《流星花园》没有任何赞助商。而为了降低可能的损失,导演先拍两三集,放在周日深夜试水播出,却没想到一炮而红。
尤其剧中大S演绎的杉菜,与原漫画中女主牧野杉菜懦弱的形象不同,她勇敢、坚韧,面对道明寺的刁难,会直接揪住其衣领反击;在便利店啃饭团时,又保持着粗鲁吃相,展现出真实的生活气。这个带着呛辣性格的现代灰姑娘,可谓定义了台偶剧的审美范式。
平均收视率达到破纪录的6.99%,《流星花园》的成功,拉开了台偶剧时代的帷幕,算得上是里程碑式的作品。直到今天,我们仍然记得“如果道歉有用的话,还要警察干嘛”“当你难过的时候,只要倒立,眼泪就不会流出来”等经典台词。
柴智屏也自《流星花园》起正式以影视制作人的身份进入娱乐圈,并逐步成为“金牌制作人”、台偶剧的“初代教母”。
《流星花园》之后,台湾偶像剧开始了摸索期。当时的台偶剧仍大多依赖于少女漫改。
《流星花园》播出同年,许绍洋和陈怡蓉主演的《薰衣草》融入当时韩剧超火的悲剧色彩,还算新鲜的“绝症梗”不知骗了多少人的眼泪。文具店里的薰衣草瓶一度卖到脱销,随身听里的歌曲也从“陪你去看流星雨落在这地球上”变成了“记忆是阵阵花香,我们说好谁都不能忘”。
拍完《流星花园》后还很青涩的周渝民则马不停蹄地和伊能静、张宇拍了《贫穷贵公子》。
之后,还没变成江直树的郑元畅和陈嘉桦(Ella)携手带来了很小众的《蔷薇之恋》;许绍洋搭档张韶涵的《海豚湾恋人》同样延续了从“小时候的约定”到“长大后的爱情”的剧情。
台偶剧逐步实现了生产规模化、批量化,每年制作播出多达20多部,大多有不错的收视率。这段期间,最为我们熟知的台偶剧大都由三立电视台出品,如《MVP情人》《西街少年》《紫禁之巅》《天国的嫁衣》《绿光森林》……
在一众“漫改剧”中,2004年由网文改编的《斗鱼》尝试了暗黑校园题材,除了爱情之外,还涉及校园霸凌与黑道……这部剧当年也创下了不错的收视率。
“漫改”台偶剧最后的辉煌可能要属2005年的《战神》和《恶作剧之吻》。尤其是后者,堪称是女追男偶像剧鼻祖之一。迷糊笨蛋袁湘琴和高冷天才江直树,配上玛丽苏的剧情,成了众多少女的心头爱。林依晨更是凭借袁湘琴一角,拿下金钟奖最佳女主角,成为偶像剧史上折桂金钟视后的第一人。
也是在这一年,一部《王子变青蛙》,让明道成为了哪怕今时今日回顾也依然如同“教科书级别的霸道总裁”,同时陈乔恩也开启了新一代“偶像剧女王”之路。
2005年过后,台偶剧开始尝试各种原创剧本。
三立电视台一直坚持在原有的梦幻浪漫基础上进行原创,比如《爱情魔发师》《微笑PASTA》《放羊的星星》《斗牛要不要》等等。
八大电视台则和柴智屏创立的“可米”公司开始了合作之旅,就像当年捧红F4一样捧红了飞轮海。尤其“终极系列”横空出世,搭建了独特的庞大世界观,将魔幻、无厘头、友情、亲情、爱情融合在一起。这种自带“中二风”的剧情设置将偶像剧的受众扩大到了小学生。
上图:2008年,陈乔恩携手阮经天的《命中注定我爱你》至今仍保持着台偶剧最高收视纪录。
2008年,陈乔恩携手阮经天用《命中注定我爱你》超越了《王子变青蛙》的收视纪录,这个台偶剧最高收视率一直保持到了今天。该剧虽然依旧是霸道总裁和灰姑娘的老套设定,但女主角的形象塑造上却有新颖之处,“便利贴女孩”成为当年的热词,引发了社会讨论。
《命中注定我爱你》走红后,台偶剧不断加强写实风。比如,2009年的《败犬女王》聚焦大龄剩女,上演了一出“姐弟恋”。2011年的《我可能不会爱你》低开高走,一改台偶剧以往梦幻浪漫的童话风,将写实发挥到了极致,不落俗套的剧情、小清新的风格、颇具观众缘的男女主陈柏霖和林依晨,让这部剧拿奖拿到手软。
但纵观那些年台偶剧的主流叙事,依旧是惯常的“白马王子和灰姑娘”以及“霸道总裁爱上我”的设定。这些剧大多有着屡试不爽的爱情公式,为少男少女编织了一个甜蜜的梦境。在这个梦里,一般会有一位王子和一位骑士,前者事业有成、外冷内热,不管在什么行业,总归是霸道总裁;后者自由自在,可能还多才多艺,能够跟女主角探讨对诗与远方的向往。最终,在经历车祸、失忆、绝症、家人反对等曲折,或者是打打闹闹的喜剧式剧情后,王子跟女主角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而骑士不是继续守护心中的爱,就是在完成“让女主幸福”的使命之后悄然离开。
再见了,我的青春
《我可能不会爱你》成为台偶剧最后的代表作。此后人们再说偶像剧时,台剧已经不在讨论之列。取而代之的是一路崛起的大陆偶像剧。
上图:2011年,《我可能不会爱你》是台偶剧最后的高光时刻。程又青(林依晨饰)和李大仁(陈柏霖饰)为台偶剧的黄金十年画下了句号。
事实上,这种趋势也反映了2010年后台娱在华语娱乐影视圈的影响力逐渐式微。最明显的表现是,许多台娱明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大批台湾艺人转而活跃在大陆市场上。
从2001年到2011年的这十年,是台偶剧辉煌灿烂的黄金时代。据统计,其间共生产了200多部作品,经历了兴起—发展—繁荣—衰落的完整生命周期。
有业内人士分析,台偶剧没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台湾地区在1993年通过的新规:开放有线电视运营权,使得岛内冒出近200个电视台。竞争加剧,演员、资金都被稀释,标准也随之降低。该规则只一味促进产出,却没有考量对应的销路。台湾本土市场太小,很难全部内部消化。
但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或许是80后、90后与青春告别,不再是当初只会做梦的少男少女。而当一个套路用了10年以上,老观众早就腻了,新观众也不再感冒。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台湾电视行业进行了自我变革:一是台湾多位知名导演成立了“植剧场”工作坊,用灵异恐怖、惊悚推理、社会现实等新类型剧改变台剧类型单一的问题;二是抓住HBO、Netflix、FOX积极拓展亚洲业务的时机,打通面向北美、澳新、亚洲、欧洲的传播途径,扩大了电视剧的影响力,台剧的产出与售出不再困在一个闭环里。
于是,观众看到了2016年的《荼蘼》巧妙地用双线故事,向观众展示了选择的得与失;2019年的《俗女养成记》反映女性成长史,《想见你》杂糅了爱情、穿越、推理元素,《我们与恶的距离》则探讨了人性的善恶边界……
曾经引领华语地区审美、捧出超级偶像的台偶剧时代,再也回不去了。
大S的离去不仅是个体的消逝,更象征着一个娱乐时代的落幕。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想起那个曾以“杉菜”之名倔强生长的女孩,想起她与命运搏斗时的微笑;也想起曾经那个向往美好的爱情,梦想被全世界宠爱的自己。记者|应琛
深挖 | 曾被韩国人视作“国民妹妹”的女星金赛纶,为何年仅25岁自杀身亡?
因过度减肥道歉?曾靠一首歌红遍全球的他,为什么翻车了
关于台海,又来两板斧,可惜……
版权说明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经正式授权一律不得转载、出版、改编,或进行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