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给了我们一次新鲜的示范,一种粗糙的真实,一个拆解庞然大物的机会,一股破坏性的能量,这已然是比一万句girlcrush歌词还要有力的抗争。」

NewJeans never dies”

2月7日,韩国女团NewJeans宣布更名为NJZ,并将在2025年以新团名重启活动、继续音乐事业。

这似乎标志着NJZ与经纪公司ADOR及母公司HYBE长达一年的争执风波暂告一段落,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粉丝们也感叹“新世界,‘五小妹’先行一步!”


(《NewJeans正式改名NJZ:这是一场K-POP的少女革命进行式》)

在这场对自我的漫长保卫战之中,有人支持NJZ试图以不完美的姿态建立新的游戏,也有人抵触着这种既得利益者的自我辩白。

不论如何,对抗庞大体系的路着实漫长辛苦,而NJZ从偶像工业中走来,却反手打破了沉默与服从的潜规则,为更好的行业未来提供了渺小而珍贵的可能。

01

我们遍体鳞伤,青春地久天长

2022年,几个未满20岁的小女孩穿着宽大的牛仔裤、叼着棒棒糖横空出世,在百花齐放的韩娱成为“一股清流”。

韩国的娱乐产业本质上是在迎合不同需求、不同审美制造“商品”,而NJZ这款“商品”哪怕是在已经“千人千色”的女团中都有着无可替代的特性。


(NJZ)

首先,NJZ的音乐作品与同时代其他女团不同,她们的叙事中不存在一个“假想的他者”。

当下女团们被设定出的概念和世界观或是对抗某种意义上的敌人,或是否定代表着规训或批判的对象,其内核始终围绕着“他者”而展开:

当aespa在元宇宙中塑造虚拟的人格分身、进入异世界与黑曼巴作战时,等待被征服的异世界便作为凸显四个女战士的价值的对立面而存在。

当(G)I-DLE在《Queencard》中强调女性力量,试图用王冠、权杖、战袍等新的审美符号取代旧的符号时,也意味着“女王”的形象仍需建立在否定“传统定义的美”的基础之上。

当IVE在《Eitherway》中擦掉眼泪唱着“不管怎样,我都很完美”的时候,实则是通过反抗一个正在观看和评价的他者,进而完成自身主体性的确立,在默认“被注视”中进化成“自爱的公主”。


(IVE《Eitherway》歌词中始终存在着“他者”)

而NJZ的叙事中没有假想敌,没有口号,没有证明感和说服欲,她们的作品聚焦着那些东亚人才能共情的隐秘情感,带着你弥补、幻想和回温关于青春的甜蜜的苦楚。

她们的MV将镜头对准了那些被压缩起来的青春空间:吱呀作响的课桌、被喜欢的男生擦肩而过的忽视、空旷的体育馆……

这些元素构成了一个没有具体加害者的创伤体验,让有相似经历的人一看到就会回想起自己青春中的那一份“阴暗潮湿”,那一份未曾向任何人说起、就这么带着它慢慢长大了的隐痛。


(NJZ《Ditto》MV)

这隐痛是缺席的陪伴,空洞的情感,过度的竞争和迷茫的未来。

这隐痛是韩国青少年自杀率连续十年位居国际经合组织国家榜首,是中国“鸡娃”成为全球教育人类学的研究样本,是日本“8050啃老族”的家庭代际寄生困境,也是《狗十三》中大人们把狗弄丢了又装模作样买来一只一模一样的新狗,《关于莉莉周的一切》里每个人都曾有过的青春期的恶和真……

而NJZ把那些“阴暗潮湿”的记忆拿出来,放在太阳底下晒了一晒。


(电影《狗十三》)

在这个创伤体验中,这五个小女孩儿是陪你一起“过春天”的伙伴,告诉你伤口就是伤口也只是伤口而已、在你的石膏上用彩笔画画的战友,在你难过时拉着你过来一起跳舞的姐姐妹妹,一起光着脚踩过青春的碎玻璃的同类。

NJZ扭转了传统k-pop工业中偶像与粉丝之间“成为与想成为”、“观看与被观看”的关系,塑造了“一起闯关”的“五小妹”形象。对于粉丝来说,这或许是其他爱豆未曾给出过的的平等与亲密。

就如《Ditto》的mv一样,她们的身影在记忆中是低饱和的,失真的,铺满噪点的,像青春期淋雨后经历的最微小的感冒,在痊愈之后几乎就不记得。

而正是这些“幻想中的朋友”,在关于隐痛的情感共同体之中,让你再次感受到了一点点青春的弧光,在哼唱的旋律里,完成了对自身创伤的回望,铭记,甚至和解。

02

当我们谈论“闯美”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出道以来,NJZ以亚裔美高风的视觉风格和去k-pop化的音乐调性在大洋彼岸“杀”出了一条路,跻身“闯美”成功的行列。

放眼当下,“闯美”成了韩团职业生涯的终极目标,而造星工业在一味追求闯美的红利之时,却伤害了东亚文化的立体性。

“闯美热”的背后,是国家之间文化权力不对等的关系。在二战后至今的全球文化体系中,以美国为核心的西方始终处于上位者地位——好莱坞的大片带着美国文化与意识形态席卷全球,Billboard和格莱美牢牢掌握着全球音乐作品的“定价权”,SNL、超级碗和科切拉音乐节成为了每个爱豆梦寐以求的舞台。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美国仍是文化游戏中规则的制定者,牌桌上的黑手套。


(爱豆们需要被欧美奖项、节目、合作专辑所认可)

韩国在经济上想要突破国内市场的局限,在文化上想要延伸和巩固与美国同一阵营的文化纽带,便萌生了“闯美的决心”。

而在当前的文化霸权体系中,非西方的边缘文化若想进入中心市场,则必须将自己的文化降维、转码成西方观众能够轻松get到的符号。

日本作词家秋元康说“东亚国家的文化属于‘高语境文化’,不屑于用最直白的感情和语句来描绘东亚青春”,然而欧美却是低语境文化的代表。

悄悄靠近的指尖、被试卷和近视眼镜塞满的课桌和留白的叙事结构,这些高语境的密码在出海传播的时候不得不被降维成表白、牵手和社交媒体的点赞。


(NJZ的MV中,那些直白、符号化的表达)

在文化产业对作品的审视和“阉割”之下,造就了一种扁平化的东亚文化,这是对真正的文化和k-pop精神造成的永久、不可逆的损伤。

就如同《不像说母语者:作为后殖民体验到言语》中指出的,被殖民族群的个体就其身份而言其属于被殖民族群,但其使用的语言,及其背后所代表的文化,却全然是殖民族群的。

当文化面临着现代意义上的“殖民”,当工业的大手对充满隐喻和解读空间的符号进行删改和简化,在泳池派对、Instagram滤镜和美式甜心拉拉操的中央,衣着光鲜亮丽的东亚女孩们却成为了某种意义上的失语者。

03

还有明天!

去年11月28日,五个小女孩召开了一场紧急发布会,宣布与ADOR的专属合约将在29日午夜解除。

NJZ成员们在面对风波时勇敢、自主、坦诚的发言让人动容。这一刻,偶像们展露出了未被驯服的主体性,能“上桌”的话语重量,和小女孩才有的那种天真的勇敢。


(NJZ成员minji在发布会上的发言)

然而,也有人认为这份勇敢来得过于简单、过于轻易、过于privilege。因为在某些层面上,坐在发布会镜头前的女孩们相较于在下班的地铁上刷到这条新闻的人们来说,有着一些发声的“特权”。

女孩们在2024年9月的发布会中控诉着公司未经她们允许就曝光了出道前的视频资料,属于侵犯隐私,而前负责人闵熙珍是会关心她们生活、和她们爸爸妈妈沟通、在工作时把每个细节都和她们讲清楚的人。

许多网友听到这些时觉得这是五个被从小保护得太好的小女孩的“无病呻吟”。她们有着漂亮的外形,散发着不费力气就能让人喜欢上的“松弛感”,有权力召开发布会尝试主导自己的职业发展,解约纠纷动辄涉及数千亿韩元违约金,可以毫无负担地说出“勇气”“冒险”“相信”这样的大词……


(网络上对NJZ评论的两极分化)

部分网友和粉丝虽然会艳羡她们的勇敢,但也会产生由距离感带来的认知割裂,难以产生真正的共情。世界中央有个巨大的伤口,NJZ在那头,而有的人在这一头。

而“打工人”们也同样面对着相似甚至更严重的职场困境,看到NJZ有些“娇气”的诉说,他们或许会感叹一句“这都不是我们月薪三千的人该操心的事”。

在NJZ身上,勇敢为自己争取权益与精英的傲慢似乎只有一线之隔。而身处韩娱这个大结构里,她们既是被资本剥削的个体,又是产业的受益者,她们利用行业地位反抗压迫的行为,反而强化了人们对丛林法则的认知。


(打工人的自嘲表情包)

关于自由与压迫,关于出走与解脱,我们确信我们想看到更多非精英、非爽文的抗争之路,不论圈内还是圈外。

就像电影《还有明天》中讲述的那样,二战后的意大利,罗马的一个底层贫困家庭里,女主角迪莉娅最终没有选择接受情人私奔的邀约,而是感叹“还有明天”,一路狂奔着来到了全民公投的地方,伤痕累累但郑重庄严地递上了自己的选票。

也就是这一个“明天”,标志着意大利历史上女性正式获得投票权。


(电影《还有明天》)

真正的解放从来不是“润”出某片土地或某个系统可以实现的,而是让来自大地的人们脚踩在这里,为自己坚决地投票。

在NJZ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女团回头与文化工业的对望和抗争,更是一个觉醒的个体在宏大的系统中寻找出口的努力。

这种努力的价值不在于是否抵达乌托邦,而在于它永远质问着“从来如此,便对吗”,而这正是所有变革的起点。

女孩们的做法或许幼稚,或许片面,或许徒劳,但她们给了我们一次新鲜的示范,一种粗糙的真实,一个拆解庞然大物的机会,一股破坏性的能量,这已然是比一万句girlcrush歌词还要有力的抗争,是无论多少偏见和轻视也无法阻挡住的勇敢。

至于屠龙女孩们更多、更真、更下沉的故事,我们相信着,还有明天。

(图片资料来自网络)

参考资料

[1] 什么值得买《NewJeans正式改名NJZ:这是一场K-POP的少女革命进行式》

[2] (播客)缺徳林《当站队New jeans成为时尚单品:不合时宜的勇敢还是勇敢吗》

[3] (豆瓣)电影《还有明天》影片简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