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听广播剧的亲们~

看过来!

百部精品广播剧

在“蓬江发布”微信公众号上线了!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推动广播剧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推动优质文化资源送基层,日前,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广播剧精品送基层”活动走进江门蓬江。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作为全国广播剧行业唯一的国家级社团组织,始终秉承“与时代同行 与人民同心”的宗旨。本次送来的百部精品广播剧,是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历届专家评析的优秀作品,也是中国广播剧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根生活,为人民创作的有温度、有厚度、有深度的精品力作。

作品题材丰富、大气磅礴,聚焦乡村振兴、大国重器、文化传承、英雄楷模、军事国防、环境保护、“一带一路”、红色革命等内容,主题鲜明、故事精彩,制作精良,既描绘了时代的波澜壮阔,记录历史的狂飙突进,也讴歌了社会变革与人民伟业。

为进一步扩大

百部精品广播剧的受众范围

让广播剧走进千家万户

蓬江区委宣传部把百部精品广播剧

通过“蓬江发布”微信公众号

分批次上线!

2月首推

广播剧《问天》


作为首部反映中国航天员选拔特训的广播剧,《问天》以我国首批航天员的成长为主线,以我国载人航天重大节点性事件为背景,紧紧抓住航天员训练过程中所面对的艰难和挑战,生动地讲述了中国航天员不计小我、祖国至上、知难而进、征服苍穹的励志故事,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作品以聂海胜等为代表的中国航天员群体为原型,整合了第一代航天员的典型事例,于海量素材中拔萃,内容扎实、科普性强,同时富有真情实感。于成功与失败之间,于挫折与坚韧之间塑造了有血有肉的中国航天员形象,也勾勒出航天员幕后团队无私奉献的英雄群像,彰显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中国载人航天精神。

该剧由湖北广播电视台、沈阳广播电视台、襄阳广播电视台出品,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提供特别支持,中国科学技术馆联合出品。曾获国家广电总局2022年度优秀网络视听节目(音频节目);入选湖北省广播电视局“我们的新时代”——湖北省主题原创网络视听作品创作展播大赛扶持作品最佳作品。


▼请听,广播剧《问天》

《问天》电影级的声音创作

带给听众沉浸式的听觉体验

突破了画面对想象的限制

神奇瑰丽的太空、惊心动魄的训练场景、复杂变化的内心活动,这些影视剧中非常平常的“镜头”表达,如何通过声音得以精准地呈现?广播剧《问天》作出诸多尝试和探索。

导演宋晓给《问天》确立的主基调是“现代时尚的、硬朗明快的、真诚的,也是让人心疼的、肃然起敬的。”

在每场戏录制之前,宋晓都会格外提示演员一句:现在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空间多大、人物状态怎样……



剧中雪地极寒生存训练的篇幅较大,跨越了第一集和第二集。剧中谢国胜的演播者、长江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庞磊,岳明的演播者、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齐昕欣,两位实力派演员既将铮铮铁骨、坚韧不拔的军人特质表现得淋漓尽致,又将深沉真诚的战友情和兄弟情刻画得细致入微,而他们演播时对周围环境变化下的人物状态的准确把控,也给听者留下了宝贵的想象空间。两位主演说话工作时“打寒颤”的劲儿,包括玩笑时发出的“颤音”,无不展示出冰天雪地的刺骨寒冷和航天员的艰难,让人隔空循声就能瞬间将人物和画面高度统一起来。

参加本剧演播的还有两位首届中国播音主持“金声奖”得主,资深老戏骨、沈阳广播电视台主播大麦和首次演出广播剧的湖北广播电视台首席记者柳芳,“老将新声”的组合碰撞出不少火花,为该剧增色不少。

该剧制片人、沈阳原创基地总监郭志英感慨,无论是资深的专业演员,还是首次触“剧”的非专业演员,大家都以航天员的精神对待演出,一次次挑战自己,突破自己,达到用心、传神的演绎。



演员带着画面演播,音响师同样带着画面去构建《问天》的声音世界——瑰丽的太空、离心机训练等这些场景,都是普通人无法感受体验到的,但在《问天》中,这些“画面”都能够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去模拟实现。当听众进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画面也就在他们的心中自行搭建了,而且每个人的画面都不一样,这正是广播剧的独特魅力。

《问天》充分借鉴了电影音乐创作手段,即在后期合成期间同步创作音乐。音响师并担任本片原创音乐的王健介绍,他会把需要配乐的片段先剪辑好,然后根据时长、情绪来现场创作音乐,“这样,音乐完全是跟着剧情在走的,你甚至会感觉到它会跟着人物话语的节奏,一同变化,一同呼吸。”很多听众表示,在收听该剧时有着强烈的代入感,情绪也会随着人物的命运起伏。

此外,剧中人物,不同场景还都有自己的“专属音乐”,这些音乐上的精心设计和用心营造,对烘托场景、表现人物特点、推动剧情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创作故事:合理的虚构,获得业内人士和听众的认可

历时10个月的深入采访、百万字的资料学习,是《问天》创作得到航天业内人士和广大听众认可的基础。

该剧自2021年10月立项以来,主创团队深入北京、武汉、襄阳、松滋等地进行了多轮深度采访,详细了解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生活、学习和训练的情况。该剧主创赴中国航天员中心实地探访航天员训练生活环境,获得了丰富详尽的基础材料;深入聂海胜将军的家乡襄阳,与其亲友、同学亲切交流,获得了生动的创作素材;拜访航天科工企业,了解载人航天事业背后的强大技术支撑,为深化创作主题提供更多感性和理性的认知。

该剧制片人、湖北之声主编梁延坦言,这些深入扎实、用心用情的采访,不仅为广播剧《问天》的创作提供了鲜活可感的素材,也让主创真切感受到中国载人航天精神的内涵,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创作中。

广播剧《问天》有些情节与细节无法通过直接采访获得,需要靠编剧调动合理想象进行虚构,但这个虚构又不能天马行空,要做到让业内人士和听众都认可。因此,在创作前期,编剧李多娇查阅了百万字的相关资料。而在该剧的创作过程中,中国航天员中心对剧本也给予了专业的指导,空军武汉某部刘洋、王亚平的战友也对剧本创作给予很多帮助。基于这些“真情实感”,广播剧《问天》俘获了众多听众的“心”。

虽然该剧以航天员选拔特训为叙事主线,人物设置也以男性为主体,但不可忽略的情感复线,让这些铁血男儿形象更加真实可信,并给予了这部剧更加深厚的家国情怀。航天员对家的眷恋,对父辈理想的追随,在一处处的细节中,淋漓展现。更难能可贵的是,穿插在叙事主线中间,孩子开始的哭泣、争吵,到最终的蜕变、成长,让主题再次得到升华,正是这种接续传承的力量,让中国一步步走向航天强国。

广播剧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以声音为载体

通过故事情节和声音效果

能引发听众的情感共鸣

一起关注“蓬江发布”

在广播剧里

读懂中国故事、时代故事

编辑 | 蓬江发布编辑部

来源 | 江门日报(记者/刘淑君)、蓬江区委宣传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