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市政务服务中心转型升级,打造365天不打烊的服务大厅 ;加快京津冀620类电子证照共享应用,提高电子证照质效,实现20项以上互认资质资格统一规范办理或“亮证即办”……2月19日,北京市2025年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工作会议召开。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北京将围绕擦亮“北京服务”品牌,推动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高质量发展。
在12345市民热线平台建设方面,会议明确,北京今年将深化党建引领接诉即办改革,升级12345网络平台功能,打造一端建设、多端共享、韧性承载的网上服务平台。值得关注的是,在派单方面将动态调整诉求派单目录,进一步细化问题分类细项。在部分行业和区试点按场景明晰诉求派单标准和路径,加强新建小区、物业管理、积水点位等落点落图。办理评价方面,完善诉求办理回访及反馈机制,优化诉求办理评价和通报方式,动态调整不计入评价或只评价响应率事项清单。加强对挂账和未解决诉求跟踪督办。
在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集成服务改革方面,北京今年将健全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推进机制,新建一批办事场景,做好跨领域跨部门跨层级审批协同联动的集成服务。同时,编制“高效办成一件事”场景建设指引手册。北京还将推动市政务服务中心转型升级,打造365天不打烊的服务大厅;推进“首都之窗”改版升级,优化市政务服务网,探索智能审批、交互式办事等服务模式。
在京津冀政务服务协同方面,2025年将推动三地协同走实走深。本市将推进申请材料告知承诺制等改革措施在雄安新区实施;深化城市副中心、北三县政务服务协同联动。加快620类电子证照共享应用,提高电子证照质效,实现20项以上互认资质资格统一规范办理或“亮证即办”,加强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同事同标”事项动态管理。
在“数智北京”建设上,2025年,北京将基本完成“十五五”数智北京规划预研工作,推动各区、重点领域编制配套专项规划。推动水电气热、公共交通、医疗卫生等公共数据汇聚,深化拓展金融、气象、时空等领域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探索推动交通、医保、气象等央地数据合作与协同。强化企业数据资源建设、治理与开发利用,探索个人数据合规供给。聚焦政务服务、医疗健康、教育教学等重点领域开展高质量数据集建设。
此外,为让境外人员在北京生活工作得更便利,北京今年还将聚焦外籍人士在京支付、通信、出行、旅游、学习、生活等重点场景,统筹推动服务措施落地。研究推动跨境网络访问服务、热门景区便利购票、涉外数据信息采集统一规范等便利化举措。完善外籍人士数字身份核验系统,探索打造统一的外籍人士数字身份码。探索在朝阳、顺义、海淀等外籍人士集中区域因地制宜开设涉外服务场所。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武文娟
编辑/张丽